张龙
摘 要: 旅游景点汉英翻译的准确程度,不仅代表了一个景区的管理水准,更代表了一个地区对于旅游市场的重视程度,作者针对英汉旅游景点的翻译特点,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对于旅游景点汉英翻译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旅游景点汉英翻译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和研究。
关键词: 功能主义 旅游景点 汉语 英语 翻译
旅游作为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景点的介绍、宣传广告、标示牌等内容的翻译,不仅需要精确到位,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宣传效果,才能够达到旅游对外宣传的目的。本文以我国主要旅游景点作为介绍资料,同时将英汉两国的相关旅游作为文本进行比较,对比分析英汉旅游景点介绍文本中的差异和功能实现方式。
一、功能翻译主义理论介绍
对于功能翻译主义理论而言,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所涉及的文本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原语文本、翻译者的图式文本和翻译语言文本。对于原文文本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修辞功,能正确地理解原始的修辞功能,这是产生理想的图式文本的关键。对于翻译者而言,正确地把握原文的认知图式是正确理解原文修辞功能的基础。对于翻译来讲,理想的图式文本要来自于原文的认知图式,来自于对于原文作者的修辞意图的准确把握。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图式文本的基础上产生怎样的译语文本,这样除需要修辞功能等值之外,还应该考虑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对象。
对于功能翻译主义来讲,和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而言,翻译文章的功能往往是翻译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一点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翻译中所起到的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努力增强跨文化的意识,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尊重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原文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以及自己功能的定位。
二、旅游景点汉英翻译的分析
针对汉语和英语的不同语言特点,汉语和英语使用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审美观和语言的逻辑结构往往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英语和汉语的旅游景点的介绍过程中,汉语表达往往显得华丽,而英语表达往往相对比较直观和显而易见。典型的中文旅游的文本往往在字里行间表现出对于景点的人文气息的介绍,以及对于景点的历史文化的渗透,让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该旅游景点的文化地域特色。另外,还可以看到的是使用的文字的凝练、含蓄、言辞华丽,同时多使用一些相对比较华丽的修饰语在其中,行文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文本及和景物相互关联的词语的使用。比如在介绍青岛的崂山时,所使用的汉语语言文本是这样的:崂山,林木苍翠,繁花似锦,到处生机盎然。春天绿芽红花,夏天浓阴蔽日,秋天遍谷金黄,冬天玉树琼花,其中更不乏古树名本。景区内古树名木有近300株,50%以上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著名的有银杏、桧柏等。从汉语介绍景点的情况来看,可以清楚地发现:汉语介绍景点往往带有很多虚的内容在其中,而英文介绍的时候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属实。
在用英文介绍旅游景点的时候,特别是那些涉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遗址的时候,对于英语的描述要注意客观准确,还需要能够尊重历史,特别是涉及历史上相对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时候,就需要更加谨慎。比如在翻译抗日战争时期的短语的时候,使用的一些词汇要相对比较注意。用“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笔者认为,用词不当。Sino-Japanese War意为“中日战争”,没有体现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含义,应该用Anti-Japanese War更准确到位,不会引起误解。对于英语的翻译内容来说,应该在使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让旅游者能够更加清楚翻译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以及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在将汉语翻译成为英语的时候,还应注意的是汉语和英语之间不同的语法结构,汉语的语言表达往往是一种意合,而英语的语法结构往往是一种形合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汉语的语言和语义是要达到形意相符合的,而英语的翻译往往需要表达得准确无误,可以清楚地看到用汉语和英语翻译旅游景点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对于旅游景点的英汉翻译来说,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综合,而且要从旅游者的角度进行准确定位,这样才能够将旅游景点的英汉翻译较为准确无误地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
参考文献:
[1]伍桂花.中西旅游景点介绍的跨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2(02).
[2]连雅静.旅游景点介绍英译中不规范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好家长,2016(20).
[3]梁敏.中国世界遗产景点介绍的英译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06).
[4]汪莹.试用语体分析法对比上海与纽约的英文景点介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7).
[5]陈丽霞,孙崇飞.中国旅游景点介绍英译中的文本信息转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