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视域中的水谷文化系统研究

2016-08-04 04:36郑大俊卜慧芬
鄱阳湖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功能主义生态文明

郑大俊+卜慧芬

[摘 要]本文在功能主义视域中研究世界水谷文化,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和系统,着眼于“要素”“结构”“功能”等研究视点,分析水谷文化的核心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内容要素,构建水谷文化空间之维的横截结构、时间之维的纵剖结构和形态之维的层级结构,探索水谷文化系统的内外功能,包括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涉水行业事业系统、社会区域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主义;水谷文化系统;生态文明

“世界水谷暨国际生态水利科教城”(下文简称水谷)是江苏省协同创新项目①。该项目“以‘水为核心元素,通过研发集聚、教育集聚、资本集聚、创业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汇聚世界知名的水利教育单位、顶级水科研机构、全球高端治水英才、高端水产业集群和金融实体,形成国家级世界性开放式的集教育、人才、研发为一体的高端水事活动中心与水产业谷地即融教育、科研创新、技术开发、产业、国际合作、公众教育和居住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水利科教城”②。水谷建设项目自2012年启动,经过几年的论证和实践,即将进入实体化建设阶段。水谷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和所形成的物质、精神成果,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本文旨在从文化功能主义的视域研究水谷文化,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和系统,着眼于“要素”“结构”“功能”等研究视点,从微观层面的文化质点入手,分析构成水谷文化系统的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组合方式,建构水谷文化的系统结构,最后探索水谷文化系统的内外功能,形成由微观要素到宏观系统、由静态结构到动态功能的探究路径。

文化人类学领域中的功能主义学派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创始人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和布朗(Radcliffe Brown)。之所以将他们都视为功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因为他们都主张文化整体论和系统论,都推崇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都重视研究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行为等文化要素的功能和意义。但就具体观点而言,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费孝通先生在比较这种差异时指出,功能主义中的“功能”一词是英文function的译文。这词在英文中原有两个意义:一是指达到目的所起的作用,二是指数学里的函数,如果说甲是乙的函数,甲变乙也随着要变”③。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论主要强调功能的“作用”含义,强调文化对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作用;布朗则偏重“函数”意义上的功能观,除了强调功能分析外,还重视社会结构的研究。功能主义后来的发展趋势是将两种观点融合、互补,既研究文化的个体需要满足功能,也研究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既强调对文化要素及其功能的分析,也强调对社会结构的研究。

一、文化质点分析:水谷文化系统的基本要素

对水谷文化系统进行功能主义研究,首先要分析构成系统的要素,才能进一步分析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文化质点是构成文化结构体的基本要素,是对文化从微观层面进行内部分析的结果。水谷文化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基本要素包括核心要素、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内容要素等。

(一)水谷文化的核心要素

水谷是水产业谷地、高端水事活动中心、现代生态水利科教城,其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都与“水”紧密相关。“水”是水谷建设的核心元素,是将水谷与硅谷、光谷等其他科教城区别开来的核心特质。相应地,在水谷文化体系所包含的诸多文化质点中,水文化要素理当居于核心质点的位置。水谷文化包含了水文化、行政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科研文化、教育文化、城市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类型,这些不同种类的文化在空间上集聚于水谷,以水文化为核心要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聚合到组合再到融合,凝聚状态不断紧密,逐步形成包括水事管理文化、水产业文化、水科研文化、水技术文化、水教育文化、水生态文化等在内的水文化要素群,形成水谷文化的核心质点,形成具有“水特性”的水谷文化体系。

(二)水谷文化的主体要素

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人,这里的“人”主要是指作为群体的人。钱穆先生认为:“文化只是‘人生,只是人类的‘生活。惟此所谓人生,并不指个人生活而言。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可说是人生,却不可说是文化。文化是指集体的、大群的人类生活而言。在某一地区、某一集团、某一社会,或某一民族之集合的大群的人生,指其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综合的全体性而言,始得目之为文化。”①水谷文化的主体要素是指进入水谷文化生产活动领域,发动、承担并实现文化生产活动的劳动者,包括水谷的设计者、建设者、经营者、管理者等。作为个体的人,他们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因此并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行为中都是水谷文化的建设主体。只有当他们作为水谷的行政机构、水事企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保障服务机构、水谷居民群体等社会组织(这里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学中包括初级社会群体在内的广义的社会组织)中的一员,从事着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水谷的相关活动时,才能称之为水谷文化的建设主体。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社区等是水谷文化主体的集合组织。

(三)水谷文化的客体要素

水谷文化的客体是主体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作用对象,可大致划分为物质世界、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客体是一个整体系统,彼此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水谷文化首先是在以“水”为对象的利用、开发、治理等物质活动中形成的,这是将“水”作为客体的物质生产能力形成和物质文化成果的创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社会关系,以这些社会关系为客体,以协调社会关系为目的,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行为文化成果。这是对物质世界和人的世界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和进行建设的过程。精神世界是水谷文化的第三层面的客体,由此形成了水谷的观念、精神文化成果。

(四)水谷文化的内容要素

水谷文化的内容要素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形成的文化成果,是对物质世界、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三个层面客体的作用,相应地形成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内容。水谷物质文化是水谷的物质生产能力和创造的产品、各种物质设施等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主要包括水科学研究、水产业研发、水社会服务、水谷物质设施建设、水谷环境标识营建等能力和成果;水谷制度文化是水谷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水谷经济制度、水谷政治制度、水谷法律制度、水谷人际关系准则等;水谷行为文化是指水谷建设主体在管理、生产、经营、学习、生活中所创造的活动文化,主要包括水谷管理者行为、水谷员工行为、水谷居民行为文化等;水谷精神文化是指水谷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主要包括水谷经营哲学、水谷价值观、水谷道德追求、水谷精神面貌等。

二、文化结构分析:水谷文化系统的多维建构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有机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而“文化的结构是指组成文化系统的要素的组合与排列”①。水谷文化的要素和质点是系统的构成要件,但只有将要素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组合和结构的建构时,才能形成有机的系统。结构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素的排列可以依据时间、空间、逻辑层级等多种次序,形成多维的系统。

(一)空间之维:水谷文化的横截结构

以空间之维建构水谷文化的横截结构,是对水谷文化的共时性研究,是在时间一定的前提下,对水谷文化的各种要素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矩阵结构,如图1所示。

矩阵结构的出发点是“水文化”这一核心质点,横轴是各项主体要素,纵轴是各项客体要素,两类要素互相结合的交叉点是内容要素,同类内容要素的聚合形成了文化丛,各类文化丛的聚合形成水谷文化系统。例如,以水事企业为主体要素组织,作用于“物质、社会、行为、精神”等客体要素,形成水谷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在纵向上聚合为水谷企业文化这一文化丛,在横向上与其他文化主体的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聚合,分别形成水谷物质文化、水谷制度文化、水谷行为文化、水谷精神文化等文化丛,纵横两个方向的文化丛互相作用、互相融合,以水文化为核心,形成水谷文化这一大系统。

(二)时间之维:水谷文化的纵剖结构

以时间之维建构水谷文化的纵剖结构,是对水谷文化的历时性研究,分析不同发展时期水谷文化要素的发展状态,如图2所示。

根据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硅谷、光谷等高科技园区文化的发展经验,水谷文化结构的纵向发展主要表现为客体要素、内容要素由表层向深层的发展。水谷文化发展的第一层面,作用客体以物质世界(“物世界”)为主,建设内容以表层的物质文化为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水事产品技术的生产、物质财富的创造、水谷物质设施的建设等,核心理念是人的物质生产需求的实现。物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对物质创造中的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社会关系进行制度上和行为上的规范,水谷文化发展由此进入第二层面,作用客体以人的世界(“人世界”)为主,建设内容以中层的制度和行为文化为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实施有利于水谷发展的制度规章和行为规范,核心理念是人的社会管理需求的实现。水谷文化发展的第三层面,是在前两个层面的基础上,生成、凝炼出水谷人共同的价值认同、精神追求,作用客体以精神世界(“心世界”)为主,建设内容以深层的精神文化为主,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水谷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是人的自我发展需求的实现。水谷文化的纵割结构呈现出不断深入文化内部结构,不断形成影响更持久的文化成果,不断实现人的更高层次需求的趋向,这一趋向在硅谷、光谷等科教城的文化发展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以硅谷文化的发展为例,硅谷的发展经历了“国防工业”“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因特网”这四个主要阶段,先是形成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物质文化要素),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行为模式(制度、行为文化要素),最后凝练出“凡事皆有可能”“崇尚创新”的观念文化(精神文化要素)。正如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梅耶(Christopher Meyer)所说:“硅谷产生出来的令人兴奋不已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使硅谷闻名遐迩,但这远不是硅谷最引人入胜的地方,硅谷最精彩的东西是其增长和创新的工作方式与精神。这种增长和创新的工作与精神源于惠普公司,并在硅谷这一独特的环境下日复一日逐渐强大起来。”①

(三)形态之维:水谷文化的层级结构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 Jr)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①有学者将霍尔的理论体系细化,构建出由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两个层面构成的文化结构系统图②。借鉴前述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根据文化的呈现形态,将水谷文化分为公开的文化层和隐蔽的文化层两个层级,如图3所示。

在水谷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每个内容要素中,都可以区分出公开的和隐蔽的两个文化层级。如水谷物质文化可以区分为水谷物质建设成果、物质设施、物质环境(公开的)和物质生产能力、生产理念(隐蔽的)等;水谷制度文化可以区分为明文规定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公开的)和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潜在规则(隐蔽的)等;水谷行为文化可以区分为行为表现、行为方法、行为效果(公开的)和行为理念、行为目的、行为模式(隐蔽的)等;水谷精神文化可以区分为表达的价值观(公开的)和内在的价值观(隐蔽的)等。

三、文化功能分析:水谷文化系统的内外作用

“什么是功能?功能是指一个系统的整体之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功能关系是指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各部分对整体的关系”③。功能主义以“功能”命名自己的学派,足见其对文化功能的重视。功能主义所理解的文化功能,既是文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界的作用关系,也是文化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水谷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功能体现在系统内和系统外两个方面。

(一)水谷文化系统的内部功能

水谷文化的系统内功能主要表现为水谷文化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地说,包括水谷文化各内容要素之间、主体要素之间、客体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水谷文化的组成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作用关系。

1.水谷文化内容要素之间的互促共生

水谷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之间密切关联,相辅相成。水谷物质文化是其他文化的基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包括水谷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水谷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及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水谷精神文化。水谷制度文化是其他文化的保障,保障水谷物质生产的有序、社会关系的协调、行为的规范、精神文化的有效表达、传播与认同。水谷行为文化是其他文化的载体,水谷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是在水谷文化主体行为中创造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行为是水谷文化的有效载体。水谷精神文化是其他文化的灵魂,无论是水谷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方法、手段、目的的选择,水谷制度的价值取向、规范内容、订制程序的确定,还是水谷主体行为背后理念、方式的支撑,都是水谷精神文化作用的表现。

2.水谷文化主体要素之间的协同合作

以行政机构、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社会保障组织、居民群体等为组织的水谷设计者、建设者、经营者、管理者在水谷文化建设中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影响、相互合作。水谷是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是以水利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科教城。在水谷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产业界、大学、科研院所应当在协同中求创新,实现政、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其中,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是调动和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对其他主体的活动进行“软介入”。“所谓软介入,就是说政府应当侧重于创业环境的营造而不是具体问题的操办;是提供政策导向而不是行政干预;是细致的服务而不是武断的指手画脚;是制定科学透明的游戏规则而不是亲手去做游戏;是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创造适宜的温度而不是自己去孵化高新技术企业”①。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水谷内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相关组织,通过技术研发合作、知识产权转让、人才流动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形成深度合作的技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共同体。在硅谷,斯坦福大学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兼职从事经营活动、转化科研成果,“硅谷中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即斯坦福的师生和校友创办的企业)的产值就占硅谷产值的50%—60%;企业也出资支持大学的科研,大学与产业部门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使得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协调发展”②,这是值得借鉴的产学研成功合作的经验。

3.水谷文化客体要素之间的交叉融合

世界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将水谷文化的客体划分为物质世界、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仅仅是基于理论上分类研究的需要。水谷文化所作用的物质世界一旦进入人的视野,就成为人化的自然和精神作用的对象,就包含了人的因素和思想的因素。同样,水谷人的交往活动、精神世界只有在利用水、开发水、治理水等物质活动中,在以物质世界为客体的对象化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它总是包含着丰富的物质世界的因子。水谷文化建设实践,就是水谷人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建设和改造人的社会、人的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世界是互相渗透和融合在一起的。

4.水谷文化各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依存

一方面,水谷文化各组成部分是水谷文化整体系统得以形成的前提,各个部分缺一不可。缺少水文化这一核心质点,水谷文化就无法与其他科技城文化相区别,就无法形成“水谷、水城、水都”等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缺少主体要素,水谷文化就成了无人之域;缺少客体要素,水谷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缺少内容要素,水谷文化就成了无实之名。另一方面,水谷文化整体系统对各组成部分发挥整合、引导作用。核心价值观是水谷文化整体系统形成的关键和标志,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水谷的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制度制定、群体成员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并将水谷文化各个组成部分整合为一体。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很多科教园区的发展中都得到了体现,例如硅谷的创新文化就对硅谷文化的主体——创业者们,产生了巨大的整合和引导作用,表现为:鼓励创新的价值观在硅谷被广泛认同,为创业者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鼓励创业者确立和加强为技术创新献身的主体意识;创新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为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确定了指导原则,使创业者拥有优良的创新环境和条件,等等①。

(二)水谷文化系统的外部功能

水谷文化的系统外功能是水谷文化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所属的更大系统的作用。从行业事业属性看,水谷文化系统是涉水行业事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地域归属看,水谷文化系统是所在社会区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水谷文化系统的外部功能主要表现为其对涉水行业事业和社会区域发展的作用。

1.推动涉水行业事业发展

与其他涉水行业事业的组织形态相比,水谷建有产业研发、水业发展、教育科研、水文化博览、运动休闲、专家居住、社会服务七大功能区,是水特色鲜明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支撑服务基地和生态示范城市,具有突出的水学科优势、水科技优势、水人才优势和水文化优势,所形成的科研开发、产业建设、资金融汇、人才培育、观念创新等文化成果,对涉水行业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极大的推动效应。在水谷区域空间内,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的协同创新,科技、人才、资金、设施的资源集聚,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成果的相互激发,为涉水行业事业的集群式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科技园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以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光谷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累计注册企业2.4万家,2013年企业总收入达6517亿元②,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水谷初步选址为小丹阳区域,该区域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西南端和安徽省东南端,在江苏南京和安徽省的交界处,属于长三角经济圈、南京都市圈、马芜铜经济圈,该区域经济以村镇经济为主,体量有限。水谷建成后,培育和依托若干特色水产业集群,从事沿江沿海开发、大江大河治理、流域区域治理、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土保持、水运水港、城市水务、水物联网、水上休闲、水信息服务等技术、产品、工程的建设,一期建设预计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至1500亿元,全部建成后产值规模预计达到5000亿元,不仅会成为小丹阳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还会对江苏、安徽两省相邻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

3.引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和谐进步,保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高效的生产方式和节约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福祉③。水利部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④。水谷是国际生态水利科教城,建设缘由之一就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从水谷的建设方式看,水谷的发展以高科技为支撑,是节约集约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要求,有助于区域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从水谷的建设内容看,水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和修复产业是水谷产业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能够为保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4.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

“一般认为,区域软实力的来源通常可分为区域文化、公共管理以及人口素质三个方面……软实力是一切可以内化为精神力量的实力,主要体现为区域文化、价值观念、制度机制、城市形象、市民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①。水谷文化对原有区域文化来说是新的增量,也是新的亮点。水谷文化是传统水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等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体系,水谷内拟建的“水文化世界之窗”“国家水博物馆”“国家水科技馆”等将会形成特色文化活动空间,水谷文化的独特性为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品牌、新名片。同时,水谷实体建成后,将会汇聚一批国内外涉水顶级教育单位、研发机构、治水大师、企业实体,集聚高素质人才20万人左右,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勃发、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水谷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都有助于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提升区域人口素质、增强区域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文化功能主义的视域中,水谷文化是一个以水文化为核心,由文化主体、客体、内容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的静态结构,表现为各种要素的排列组合和联系,以水谷文化建设实践在空间上的延展、时间上的推移、层级上的深入为维度,将分散的要素结合成水谷文化系统这一有机整体。这一系统的动态功能,表现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水谷文化系统与所属行业、区域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水谷文化系统视为可变的“函数”,探究其系统内外的变量关系。文化功能主义“要素—结构—系统—功能”的研究理路,为水谷文化系统或其他科教城、技术园区等文化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一种观察视角,在分析文化的微观要素、构建文化的内在结构、把握文化的整体系统、了解文化的内外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功能主义生态文明
Development of Skopos The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Typ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ader and Translator
解读菲利普·斯塔克作品中设计思维与方法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