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2019-09-09 03:19杨洁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甘精胰岛空腹

杨洁

【摘 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门冬胰岛素,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佳。

【关键词】

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类疾病,患者人数较多,病程时间较长,治疗难度较高,其病因主要为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以及高胰島素血症)。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尿、代谢紊乱、多饮、体质量降低、多食、视力降低以及乏力等[1]。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排除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肝、心、肾疾病,胰腺疾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恶性肿瘤,高渗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83岁,平均(57.43±12.95)岁;腰臀比平均(0.96±0.04);身体质量指数平均(29.64±2.73)kg/m2;病程平均(4.23±1.79)年;腰围平均(100.43±11.29) cm。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5~83岁,平均(57.96±13.14)岁;腰臀比平均(0.95±0.04);身体质量指数平均(29.73±2.54)kg/m2;病程平均(4.19±1.53)年;腰围平均(100.27±10.36)cm。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每天的3餐前5min采取皮下注射30U的门冬胰岛素。观察组在每天3餐前服用0.75~2.50g/d的二甲双胍;且在每天晚上9点30分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该药给药剂量的变动幅度为2U,最大单次给药剂量为40U。两组采用胰岛素的初始剂量均为每天0.2U/kg,每间隔3 d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给予适量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1)显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超过40%或恢复至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超过30%;2)有效: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超过20%,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幅度超过10%;3)无效:血糖未出现明显的降低。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以及三酰甘油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以及三酰甘油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最新的临床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成人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1.6%[2]。近些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由此所导致的心脏病变、感染、脑血管病变、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以及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 B 细胞进行性功能障碍、功能丧失等病理变化,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与其发病紧密相关,会导致机体中的胰岛素相对的匮乏,出现糖类代谢异常[3]。二甲双胍能有效促进外周组织转运、摄取以及利用葡萄糖,对于胰岛β细胞的作用实施保护;与胰岛素合用,能降低胰岛素的用量;而且能明显减少肝糖输出量以及抑制肝糖原的异生,使无氧酵解的速度明显加快,进而有效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以及抑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能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糖代谢[4]。甘精胰岛素具有比较低的溶解度,能对正常人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情况进行模仿。采取皮下注射之后,可以有效中和酸性溶液,生成微小的沉积物,从而可以维持释放比较少量的甘精胰岛素,该药维持作用的时间能超过1d;该药可以维持比较稳定的血药浓度,产生有长效作用的、预期可预见的、无峰值的和平稳的血药浓度,不会导致峰值的出现,减少低血糖的危险性,因此每天仅需要给药1次,注射时间比较灵活,与门冬胰岛素相比,给药方法更为简单方便;并且该药可以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大大得以增强,使胰岛B细胞的负担明显减轻,有效恢复胰岛的功能[5]。本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表明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是可行的一种方案。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用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

[1] 李琼,李一梅,谢波,等.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3(03):184.

[2] 苏健,向全永,吕淑荣,等.成年人体质指数、腰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关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07):696-700.

[3] 韩秀平,孙涛,贺钰梅,等.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2):165-168.

[4] 陈育,马学毅,柳亢宗,等.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肥胖患者血清趋化素、内脂素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06):522-526.

[5] 陈守亮.埃索美拉唑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伴胃食道反流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22):4114-4115.

猜你喜欢
甘精胰岛空腹
比较观察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关于空腹的真相一次说清楚
关于空腹的这些真相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格华止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空腹喝水
空腹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