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2019-09-09 01:07陈海鲸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引领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陈海鲸

摘  要:数学教学是“问题引领”的艺术。设计、建构“好的问题”,能助推学生的深度学习。“好的问题”能助推学生的深度思考、探究。“好的问题”还能促发学生反思,从而生成新的、更为深度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驱动,能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引领;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关键是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赋予学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依靠什么来引导学生呢?以“问题”为载体、为媒介、为抓手,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展开主动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问题引领,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设计:建构“好的问题”

有效的问题引领式学习,首先取决于“问题”的优劣。具有良好品质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好的问题”对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应当具有统摄作用,应当蕴含着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数学思想方法,应当具有一种穿透力。“好的问题”往往是一些原初性的问题,具有派生性、创生性;“好的问题”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能让学生的思维触点、触角链接起来;“好的问题”能建构问题场,生发出问题链、问题块、问题群、问题网;“好的问题”具有研究意蕴,能让学生思维碰撞,能让学生展开深度思考、探究等。

设计“好的问题”,要把握问题的梯度、角度、广度、深度。作为教师,既要把握学科知识的逻辑起点、逻辑脉络,更要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这里,体现在教师对问题的“取与舍”“放与收”的智慧选择和尺度把握上。不同的问题具有不同的设计策略,比如“萌芽性问题”,关键是要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比如“旁枝性问题”,关键是要找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点,等等。比如教学《认识厘米》,从“直尺”的本质“单位线段的集合”这一特征出发,笔者设计了以下的组问题,从而建构了问题链,助推学生的自主探究。问题1: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可以怎样比较?要知道这两条线段到底有多长,应该怎么办?(催生单位长度的探究)问题2:1厘米有这样长,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问题3:如何方便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建立“厘米尺”的雏形)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助推学生的数学探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序推进,从而减少了教师喋喋不休的发问。

[?]二、探究:运用“好的问题”

“好的问题”是学生展开数学思考、数学探究的风向标,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通过问题,探测学生的思维高度,丈量学生的思维深度,调适学生的思维角度。从而,让问题激荡学生的思维浪花,掀起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千层浪。通过问题引领、问题驱动、问题导学,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比如教学《认识乘法》时,笔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催生学生的数学思考:摆1个图形需要4根小棒,摆两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摆四个图形呢?摆二十个图形呢?学生边摆小棒边列算式:4+4+4+4=16(根)。随着摆的图形的个数的增多,学生生成了问题:老师,这样列式太麻烦了,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啊?老师,太累了,我的手都写麻了!当学生提出了问题,说出了困惑,也就说明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这时,笔者写出了乘法算式,并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比较。然后设置问题,引领学生的深度思考、探究。问题1:乘法算式是怎样产生出来的?问题2: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問题3:乘法算式可以怎样计算?三个问题,深化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计算”的问题的探索。在思考、探究中,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乘法运算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让学生在解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一类问题时,能优先选用乘法。

“问题引领”教学是一种发现的、建构的、创造的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数学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而应该作为一种‘未知来探险”。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这是坏的教学法”。问题引领,能给学生带来宽阔的数学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反思:生成“好的问题”

问题引领的课堂,不是封闭的课堂,而是开放性的、生成性的课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原有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能生成新的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思考,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反思。通过反思,生成“好的问题”。这些“好的问题”是学生深度学习的新的起点,是成为学生深度思考、探究的新的“生长点”。因此,问题引领教学应当是连续性的教学。

比如教学《十几减9》,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从12根小棒里,拿掉9根小棒,还剩几根小棒?”引导学生探索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展开小组交流,然后进行汇报展示,形成了精彩纷呈的算法。有学生说,自己是通过从12开始倒着往前数,得到了12减9等于3;有学生说,不需要那么麻烦,只需要从10里面拿去9根,得到1根,再将这1根和原来的2根合起来,就组成了3根;有学生说,自己是通过想加法解决问题的,因为9加上3等于12,所以从12里面减去9,就等于3;还有学生说,自己是从12根里面先拿走2根,再拿走7根,这样也就是拿走了9根,所以还剩3根,等等。不同的学生,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得出了多样化的探索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法进行命名,诸如“数手指法”“分开减法”“算减想加法”“破十法”“平十法”,等等。通过对“十几减9”的算法探索,生发出学生新的问题:老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十几减9有这么多算法,那么,十几减8、十几减7等是否也具有这么多的算法?

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学生能展开自主的、积极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学习历程的一种审视、一种回顾、一种反省,能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悟得数学思想方法。反思,一方面能让学生获得更为理性的认知,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思考。

“问题”是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路标,能彰显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在学生深度学习中发挥着统摄作用。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让学生深度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诞生历程。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形成数学学习“内驱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猜你喜欢
问题引领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例谈问题创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让问题引领初中数学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