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斌
摘 要:统合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新视角。结构理论、顶灯理论和阶段理论等是统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高观点”统领、“低结构”催发、“主自为”生成。通过统合教学,让学生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体课程;统合设计
教材是数学课程的载体,教材编排运用“大螺旋”结构,“小步子”“高密度”,在一段“区间”内,教材中的知识是连续的、系统的,但基于课程整体视角,教材知识还是断裂的,这是不可抗拒的教材现实。在整体课程关照下,作为教师,要统合教学设计,对教材做适性调整,充分发挥学科整体育人价值,统合建构。这种统合应是一种“大整合”,不仅应着眼于学科内,而且应着眼于学科间甚至超学科。统合数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整体育人的必然路径。
[?]一、统合数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及理论
所谓“统合”,即统整、整合的意思,也就是让一个系统内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通过链接、渗透、融合、消弭等方式,形成序列性、关联性、整体性、系统性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统合数学教学设计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比如基于数学的“结构理论”,基于教育学的“顶灯理论”,基于心理学的“关键期理论”等。通过统合教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生成学生核心素养。
1. 结构理论
著名数学教育家希尔伯特认为,“数学是一门结构”,包括“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各种结构渗透、交融是数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是一种质性数学,具有筑基性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把握单个的知识点本质,而且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关联。对小学数学来说,数学的结构性、系统性就体现为数学的关系性。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布全局”“抓建构”。以六年级《分数除法》知识包为例,从一年级整数加法到二年级整数乘法,再到四年级小数乘法、六年级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其间的发展是有序的、结构性的、一脉相承的。当然,这种序列发展会受到相关专题知识的支持,比如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教学中,教师必须左顾右盼、瞻前顾后、上串下联。
2. 顶灯理论
有教育专家隐喻:学生进入数学世界犹如进入一个黑洞房间。作为教师,有两种可能的教学方式:一是探照灯式教学方式;二是顶灯式教学方式。探照灯,能照亮学生数学学习前行之路,但没有被照亮的地方,仍然是黑暗的,这里面有许多不安全因素;顶灯,能将整个空间照亮,引导学生自觉探索。基于“探照灯式”教学,往往是“亦步亦趋式”的教学,而基于“顶灯式”教学,则是一种统合教学。教师专业化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顶灯,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内外的广泛联系。教学《整数加减法》,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整数,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分数”,更要着眼于学生后续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只有深度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才能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3. 阶段理论
学生的数学学习,从心理学上看,有一些特定的关键期。比如一二年级属于“心理敏感期”,要注意幼小衔接;三四年级属于“成长马鞍期”,要注意学习适应;五六年级属于“学习断层期”,要注意渗透后续中学学习的内容。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阶段理论,有助于教师的统合教学。以中年级的“成长马鞍期”心理阶段的统合教学为例,教师既要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又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成长马鞍期”,数学知识开始集聚,如何引导学生应对数学知识量的累积?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统合教学,将数学知识“连线”“勾面”“成体”,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如苏教版四年级的《运算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运算律”的模型,以便让“运算律”在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中得到灵活运用。“成长马鞍期”的统合教学,要关注“模型建构”、关注“种子知识”、关注“核心节点”。把握心理关键期,整体统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让学生形成整体观念。
[?]二、统合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及路径
统合数学教学设计,我们的思路是“学科+”,即所有统合内容、资源、手段、方法、策略等都必须围绕“数学”而展开。“学科立场”是统合教学的根本立场。过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教师的统合教学缺失了“学科味”,这是一种偏离,是统合教学误入歧途的表現。统合教学,其根本旨趣在于充分发挥、放大学科育人价值,而不是对学科意义、价值进行放逐。
1. 对于教材:“高观点”统领
数学课程知识是整体性的,但教材却将整体性课程知识割裂开来。作为教师,要运用“高观点”进行统领。对数学教材知识进行纵向、横向勾连。从数学知识类型来看,主要有概念统整、规则统整、解决问题统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上位知识、下位知识,关注数学知识蕴含的思想方法元素。
以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教学为例,贯穿其中的有两条主线,即“比的线索”“数的线索”,有四个维度,即“比率维度”“度量维度”“运作维度”和“商维度”。一般而言,教材总是将这部分内容分为“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两个阶段安排。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前后关联、渗透。既要让学生认识“部分与整体”,也要渗透“整体与整体”“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既要让学生经历“分数的产生”过程,同时又要渗透“分数累加”概念,如此让学生形成从“真分数”到“假分数”“整数”的演化,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分数与整数关联;既要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又要让学生认识“分数与除法关联”,等等。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分数的“比率”教学、“度量”教学、“运作”教学和“商”教学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彼此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之别。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掌握事物结构,就是允许别的东西以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换言之,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学习知识之间的勾连。只有把握了知识结构,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发生积极的迁移。
2. 对于教学:“低结构”催发
所谓“低结构”教学就是运用“大问题”“主脉络”“核心驱动”等方式进行的教学。“低结构”形成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具有内容宽泛、结构松散、富于变化的特质。运用低结构教学,能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催生学生数学想象。因为,低结构赋予了学生数学学习更为广阔的空间,能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探究,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比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教师应当认识到:“用数对确定位置”绝不仅仅是学生生活中的“第几行第几列”的直接升级,而应看成是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型建构。同样,《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也绝不仅仅是在大海上遭遇困难,需要搜救这么简单,而应当看成是高中“极坐标系”的原型建构。有了这样的上位认知,教师就可以采用“低结构教学”。比如《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可以从一个维度的“数轴”开始引导学生反思,让“小鸭子”由线的维度出行过渡到面的维度出行,从而让学生通过对横轴的反思、审视,过渡到纵轴的猜想,从而水到渠成地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建构横轴和纵轴方向、单位长度,自主探究“小鸭子”的位置确定方法,从而放飞自由想象,学会自主表征。
低结构教学具有开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经历鲜活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显得逼仄,而是形成一个民主、平等、灵动、自由的空间,由此构建、形成一个多维、立体的交流、互动场域。
3. 对于学生:“主自为”生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内在自觉,培育学生的自主修为。俗话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在统合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更要求学生的主体谋划、设计。对于学生,我们要求学生的主体自为。通过“主自为”,让学生形成知识技能素养、思想方法素養、应用意识素养、态度精神素养等,这是一种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中轴的综合性素养。
比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以整数》,教材提供了两种思路:一是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二是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整数的倒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教材出发,尽管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但却束缚、绑架了学生的思维。笔者在教学中,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学生各显其智,形成许多意外的惊喜。如“÷2”,有学生将化成小数0.8,用0.8÷2;在试一试中,对于÷3,有学生将扩分,形成了,用÷3。可见,当笔者赋予学生“主自为”权力、时空后,学生的思维能更加开阔,课堂生成的精彩也就越多。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主自为”能让学生生成“主体性人格”。这种“主体性人格”就表现为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唯上、不唯书,能够明辨是非,具有理性精神。当然,这不是一节课、几节课乃至一两个学期就能修炼成功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
基于整体课程视角,统合数学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统合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新视角。结构理论、顶灯理论和阶段理论等是统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石。对于教材,要“高观点”统领,对于教学,要“低结构”催发,对于学生,要“主自为”生成。统合教学,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