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婷
摘要:苏童广为流传的小说有很多部,如,宫廷历史、枫杨树等系列的小说,但比较著名的当属“香椿树街”系列的小说,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香椿树街”系列小说充分体现出苏童的童年生活。苏童细腻的描述了苏州城北老街一群有特点的少年,如,“堕落”、“另类”等,以及这些少年的成长历程,以另类的手法体现了苏童对童年生活的印象以及自身的情愫。并且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如,“暴力”美学、凄美意象等,对现代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香椿树街”少年形象塑造,以及研究了“香椿树街”少年形象背后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少年形象;审美含义;苏童
一、“香椿树街”少年形象塑造
(一)少年“恶”的萌生以及呈现
“香椿树街”小说中少年形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少年一些“恶”的观念和具体作为方面,尤其是主要刻画少年“性冲动”、“凶暴”等方面。少年“恶”的观念,首先突出在盲目推崇“凶暴”并且发自内心的欣赏“凶暴”方面。在“香椿树街”小说里,少年们好像一群不被社会关注、社会所抛去的一些流浪少年,使少年们心理都有比较强的暴力观念和复仇带来的痛快感觉。“暴力”成为了一把利器,是他们争取生活权利的有效手段,也是他们谋求社会地位的有效手段。葛红兵曾经说过:“少年和苏童相联系的词汇,用“凶暴”是再合适不过的”。其次,另一方面“恶”的呈现为“性冲动”方面。香椿树街”小说里有着不同程度的渲染以及这种“异味”的具体举动。苏州城北老街上暴力以及情欲的大肆缠绕、蔓延,促进了少年“恶”的萌生。
(二)“逃亡”观念以及宿命性悲剧
社会道德的舆论绑架下,一群具有“恶”行为的少年们以“逃亡”作为最后结果。于是在“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最常说的就是“逃亡”。从客观层面来看,格非等小说也时常书写“逃亡”,它不能体现出苏童小说的独具特点。我们需要注重的是,苏童叙述的“逃亡”具有独特的哲理性,并且充分体现出少年们的宿命性悲剧。“香椿树街”小说中的“逃亡”更加像圈套,在充满生机、希望的过程中又马上转变为一种失望、绝望。最终“逃亡”便成为没有希望的反抗,使逃亡不但具有一定的诱惑力,而且又是一种宿命性的悲剧结果。
二、“香椿树街”少年形象背后的审美内涵
(一)“暴力”美学
“香椿树街”小说中少年形象背后最为显著的审美内涵便是“暴力”美学。少年“暴力”原因不尽相同以及所体现的行为也不尽相同,并且具有繁琐、多样的特点,有深藏在心中的宣泄式形式的打斗。“暴力”在历史以及现实理念中,无论在行为还是字词上具有秘而不宣的特点。可是苏童在阐述“暴力”的过程中,精妙之处是体现出了对美学性的进一步升华和文学化处理手段。单从叙述手段来看,“香椿树街”小说中苏童对“暴力”使用了平静、冷静的书写手段,以叙述以及旁观的角色在小说中开展观察,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叙述和书写,不掺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判斷以及主观的感情色彩。从美学角度来说,“香椿树街”小说中苏童“暴力”写作的不动声色以及残酷现实的披露,充分展现了文学的巨大魅力以及对艺术的进一步研究,使苏童对“暴力”的书写更具美学的含义。
(二)凄美的意象
假如说西方文化前卫性对暴力之美产生了直接影响,意象的创造和小说中显现的凄美情绪和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和江南文化中的颓废紧密相连。意象在苏童的小说中呈现的是另一种美学携带物。在《香椿树街》这种类型的小说中,主干实际上就是少年。通常情况下,少年包含少男和少女两种。在《香椿树街》这种类型的小说中,描述了很多的少女形象,但是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少女在这种小说中体现出不被重视的地位。例如在“像天使一样美丽”这本小说中,主角小媛长相非常丑陋,走起路来好像男人一样,然而少男在这本小说中处于主要地位。从总体上来看,《香椿树街》中的少男形象可以分为两种,第一是少男像小拐等瘦小、软弱的被欺凌者;第二种是像舒工、红旗等身体强壮的暴力者。从少男或者少女最终命运方面来看,他们最终都是比较凄惨的结局,进而给人们呈现出一种令人感动的凄美画面。
三、总结
总体来说,“香椿树街”小说中,苏童叙述的少年形象展现出丰富的文学内涵,对现实社会具有很大的启发。苏童采取一系列的手法充分表达出来少年“恶”的萌生以及呈现、“逃亡”观念以及宿命性悲剧。使我们备受震撼,被独具特点的少年形象所感染,是苏童小说广为流传的奥秘所在。可能在我们的心里也住着像“香椿树街”少年形象一样的隐秘的心理观念,和我们的成才结伴而行。
参考文献:
[1]王艺筌.苏童成长小说中的少年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张学昕.发掘记忆深处的审美意蕴——苏童近期短篇小说解读[J].文艺评论,2004(01):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