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亚 杨辰飞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显然未能满足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重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为该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关键词:行动导向;电气控制与PLC;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关键阶段,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需求,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成为重中之重。面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师资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这些都是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 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动导向又称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学习过程中以行动为驱动,以学生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注重多元化教学,侧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国内外学者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国外研究以德国为代表,20世纪八十年代,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写入《职业教育条例》,该模式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的主导模式,带动德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1989年,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的Hilbert Meyer教授给出行动导向的定义;20世纪90年代中期Jaques Delors 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打到职业教育根本目标的教学方法[1]。各国结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相关研究,比如加拿大提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美国提出“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者合作的模式等。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的概念后,诸多学者对该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究和实验。刘邦祥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中强调要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过程应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王燕燕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通过行动学习,学生能较快的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高职机电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电气控制与PLC两部分构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检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应用的能力,为日后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2.1 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深重,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授课方式以理论讲授为主,授课过程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理论知识无法很好的消化,实践能力也没有很好的掌握。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如何讓学生动起来是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2.2 实训设备有限
行动导向教学重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该方法的应用是以基础的实训教学设备和教学用具为支撑的,而现实学校实训设备比较陈旧,且实训室数量不能满足现有学生数量的需求,实验授课无法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3 考核方式不科学
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参照学生的作业、实验和课堂表现,占比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由于理论成绩比重大,学生往往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思想上对于动手操作产生懈怠情绪。
2.4 课程设计不合理
通常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讲授时先把所有的低压电器介绍一遍,导致学生学完电压元器件仍然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因此,可以基于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化设计,比如讲到“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可以对交流接触器进行简单介绍,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即可;在介绍“电动机的长动控制”时,就要对接触器“自锁”的实现,线圈参数等参数做具体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学有所用的含义,提高主观能动性。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典型类型有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旋转木马法、卡片复习法等[2]。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教学情境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反复的实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本文以数控专业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堂搬进实训室,将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到相关项目中,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学生分为3人每组,成员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分组,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表1为学生完成该项目所需具备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和个人能力。
具体项目实施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如何通过已有的电气控制知识实现运料小车往返运动的控制,并通过实验台搭建电路验证。
(2)引导学生把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转换成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在本次课以前已经讲过电动机的长动控制,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搜集信息自学。该过程要让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任务要求,探讨解决方案,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个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的任务。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方案设计,经过讨论对最初设计方案进行完善,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绘制电气控制原理图和接线图。
(4)搭建电气控制电路并检查,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在搭建电路前教师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该过程要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实施过程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5)项目完成后,有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每组选派代表对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次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准备。然后,教师对每组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点评,项目考核依据行业企业标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4 总结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分析如何结合课程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以外,还要重视课程的开发,根据学生实际就业需求,来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在课程开发时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实时调整,同时也要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通过行动导向进行教学,注重过程考核。行动导向教学正处于在摸索中前进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培训,了解行业的前沿发展情况,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周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
汪静.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0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