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萍,庞慧贤,卫红艳,黄翠平,江宁珠,张海燕,尹昕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018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比较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在女性妇科肿瘤中排第三位,多见于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及时诊断并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既往多采用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但容易发生漏诊、误诊的情况。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超声新技术,多用于肝脏、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中[1],在子宫病变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现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90 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患者,年龄43~75 岁,平均(61.23±15.45)岁。未绝经者21 例,绝经者69 例。病程1~3年,平均(1.32±0.54)年。体重指数24~32 kg/m2,平均(30.12±1.87)kg/m2。病变位置:后位子宫21 例,水平位子宫28 例,前位子宫41 例。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2],且肿瘤在子宫内膜层未转移和扩散,内膜和肌层的低回声中断、模糊为I A 期(无浸润);内膜浸润子宫肌层厚度<50%,内膜和肌层的低回声中断、模糊为I B 期(浸润浅肌层);内膜浸润子宫肌层厚度≥50%,为I C 期(浸润深肌层);②均经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③未合并其他盆腔病变;④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②肝、肾功能障碍;③认知、沟通交流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患者在行手术治疗前均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具体方法为:采用Aixplorer 超声图像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由超声医生完成诊断(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超声诊断师进行检查)。首先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取截石位,检查前排空膀胱。将避孕套套于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慢慢推入患者的阴道,推入过程中动作一定要缓慢、温和。探头在盆腔内进行纵向、横向扫描,扫描角度为120°。观察病灶位置、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详实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子宫内膜厚度、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情况。完成阴道超声检查后,开启弹性成像双幅实时显示功能,出现并持续稳定在一定高度达3~5 s 后观察病变区域的弹性图,观察弹性图像中的数据特征,探查周围及内膜的多普勒频谱、阻力指数、血流分布情况等,对病灶情况进行评分、测定。其中子宫肌层的浸润程度评分为0~4 分[3],子宫肌层未浸润的标准为<3 分,浸润为≥3 分(取测量3 次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在检查过程中为排除肠腔中气体的干扰可适度对探头进行加压。
统计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的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诊断符合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浅层肌浸润、深层肌浸润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例(%)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2.86%(52/56),稍高于深层肌浸润的89.47%(34/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841)。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尽早对该病患者开展精确的诊断工作。超声是诊断子宫疾病常用且实用的方法,但常规的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多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形态而诊断病理状况,不能够准确判断肿瘤是否发生扩散,无法观察到浸润程度[4]。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原理为人体组织硬度或弹性与病变的组织病理有密切相关性,较传统超声检测而言能探测肿瘤和扩散疾病成像区域,可形象检测出肌层浸润的情况以及浸润程度[5]。有研究报道[6],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率要显著高于阴道超声。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子宫内膜癌浅肌层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利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内部构成硬度不同的特点,扩宽了超声诊断图像。从图像上来看,中等弹性系数为绿色,低弹性系数、位移幅度高为红色,高弹性系数、位移幅度小为蓝色,可以明确显现出浸润的子宫肌层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分析浸润程度[7]。
综上所述,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肌层浸润情况的诊断率较高,无创并可进行重复性操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