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严 马如意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缩短”,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统一审批流程。精简规范审批事项,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以及审批时限;制定国家、省和地级及以上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推进并联审批,合理划分审批阶段,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施并联审批。分类制定审批流程,制定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地方要进一步细化。实行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压缩整体审批时间。推行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二是统一信息数据平台,地级及以上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做到全覆盖,实现城市、省和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地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要具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在线并联审批、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功能。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统一的信息数据平台。三是统一审批管理体系,“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2019年上半年,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以内,省(自治区)和地级及以上城市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数据平台;到2019年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试点地区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审批效能。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全流程”指的是在审批流程上,改革涵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从立项一直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覆盖”是在工程项目类别上,覆盖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除了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以外,都要纳入改革范围,既包括政府投资工程也包括社会投资工程;在办理事项上,既覆盖用地预审、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行政许可事项,又覆盖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等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服务等各类型事项,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质增效的必要手段,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手段,构建起深度应用、上下联动、综合协同的多部门业务协同大平台,实现了全流程、全覆盖、全层级,让部门从独立办事转向协同治理,从环节多、层次多、制约多转向环节少、扁平化、便捷化。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实施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手段。众多试点地区在落实改革的具体实践中,都将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运用信息化手段,结合流程再造与事项简化,建立完善配套管理机制,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优化营商环境。
不可否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的工作,工作难度较大。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建立改革协调机制,制定出台一系列改革制度机制,还要确保改革措施落地实施到位。这其中必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