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IF与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2019-09-04 10:05菅炎鹏徐松山王一公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板椎间

菅炎鹏,徐松山,李 涛,王一公

(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又称假性腰椎滑脱,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因腰椎退变、椎体失稳、韧带松弛等因素,造成椎体向前或向后出现滑脱,严重者甚至压迫神经根,出现间歇性坡行、下腰痛等临床症状[1-3]。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症主张采用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解除神经根压迫,使得椎体得以复位,同时植入椎间融合器,保证腰椎的稳定性[4-5]。基于此,本研究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给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旨在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43.68±3.56)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32±1.74)年;Meyerding分度:Ⅰ° 14例,Ⅱ° 1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4.02±3.2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5±1.69)年;Meyerding分度:Ⅰ° 12例,Ⅱ° 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经影像学确诊为腰椎滑脱症;(2)保守治疗无效;(3)无手术禁忌证;(4)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骨质疾病;(2)存在腰椎手术史;(3)伴随其他系统严重疾病;(4)无法耐受本次手术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PLIF术式,观察组则采用TLIF术式。

1.3.1 PLIF 行全身麻醉,保持俯卧位,将腹部垫高,使其处于悬空状态。以患侧椎间间隙为中心做纵行切口,充分显露棘突及双侧椎板直至上下关节突根部,在C型臂机辅助下于滑脱的椎体间隙处置入4枚椎弓根钉,并对滑脱的椎体进行复位。随后咬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棘突、双侧椎板,根据患者病变范围,将黄韧带去除,对硬膜外脂肪进行清理,扩大神经根管及侧隐窝。于纤维环后壁处做圆形切口,将髓核及软骨终板清除,植入椎间融合器及自体骨,使用连接棒将双侧进行固定。后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术后感染,术后48h后将引流管拔除。

1.3.2 TLIF 手术方法、体位摆放及手术切口与对照组一致。将棘突及椎板肌肉逐层剥离,需注意保留棘间及棘上韧带,在滑脱的椎间间隙的上下椎体处植入双侧椎弓根钉。后使用咬骨钳逐步进入椎管,将硬膜囊进行剥离,并切除上下关节突,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后对上下关节突及椎板处行减压处理,同时扩大神经根管,经椎间孔逐步进入椎间盘后壁,采用十字切开方法将纤维环切开,将髓核组织取出,并刮除软骨。将之前切除的椎板及关节突咬成颗粒状后填充入椎间隙内,并植入椎间融合器,于患侧安装连接棒并固定。后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术后处理与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等相关的手术指标。(2)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表[6]评估患者疼痛状况,满分10分,评分高低与疼痛状况呈正相关;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评估患者腰痛程度,共包括10个方面,采用0~5分评分法,总评分越高,表明腰痛程度越明显。(3)通过影像学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手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腰椎滑脱程度、腰椎前凸角度及椎间隙后缘高度的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VAS评分及ODI指数两组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比较

2.3 手术相关指标两组术前腰椎滑脱程度、腰椎前凸角度及椎间隙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凸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图1图2

图3图4

注:图1、2为术前正侧位X线片L4/L5节段;图3、4为TLIF术后正侧位X线片显示L4/L5节段

图5图6

图7图8

注:图5、6为术前正侧位X线片L4/L5间隙;图7、8为PLIF术后正侧位X线片显示L4/L5间隙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常用治疗术式包括前路椎间融合术、TLIF、PLIF等,因椎间融合术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相关特征,且术后融合的面积较大,现已成为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首选术式[8]。P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最为经典的术式,术中通过椎间融合能够较好保留脊柱的承重能力,利于术后脊柱结构的恢复,且PLIF术式为椎体间提供了纵向的支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术中为了促进椎间植骨融合及椎间盘的摘除等,需将硬膜囊向一侧牵拉,增加了神经损伤的风险。此外,对于行二次手术的腰椎疾病患者而言,需进行减压固定,但PLIF术式减压效果差,术中需强制剥离已粘连的硬膜,易导致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恢复。TLIF术式则是通过单侧入路的方式达到固定椎间及椎体的目的,且术中对硬膜囊、神经系统造成的创伤较小,较好保存小关节及健侧椎板等结构,对脊柱力学结构影响较小,属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较短,表明在TLIF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主要是因为TLIF术式从单侧进入椎间隙,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且术中不会对脊柱结构造成破坏,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而PLIF术式需去除双侧椎间盘后植入椎间融合器,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预后恢复时间较长。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腰椎滑脱程度、椎间隙后缘高度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凸角度高于对照组,但两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与PLIF术式相比,TLIF术式减少了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损伤,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且TLIF术式在促进植骨融合的过程中矫形效果较好,利于促进其预后腰椎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TLIF与PLIF术式均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但TLIF术式临床效果更佳,且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感较轻,利于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