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幼儿园 张学英
幼儿教育对象的成长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幼儿教育是一种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反思的劳动。教师只有拥有研究的热情,具备研究的良好素质,才能不断地创新,逐步提升教育品质和水平。我园以“适其天趣,顺其自然”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让幼儿回归到本真的大自然中去,贴近自然,效法自然,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在自由、自主、创造中成长。
随着研究的推进,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带领教师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在充分研究、总结、发现的基础上,积累大量可供借鉴的知识与经验,在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上产生了大的飞跃,提高了研究者自身的实践能力。
《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强调: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们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开发适合幼儿园特点和幼儿发展需要的自主性课程。我们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了局部开发的策略,对现有课程进行延伸、拓展,使课程更适宜、更鲜活。
“启动童心,趣味游园”的活动设想应运而生,可究竟如何游?游什么?成了值得大家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课题研讨活动片段一:
教师A:中班时的“紫金庵探宝”活动不是组织得很成功吗?就按照那个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请景点里的导游给我们小朋友讲解一下,感受一下家乡的江南园林美。
教师B:我觉得亲子游不错,像上次去雨花胜境登山一样,一位家长带一个孩子,家庭之间自由组合,这样老师也能轻松一点。
教师C:我同意。启园地方大,既有人工湖,还靠着太湖,亲子游可以保障安全问题。
教师D:启园和雨花胜境不同,雨花胜境是登山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秋季植物的一系列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启园是一座古代园林,不仅有许多古建筑,还有许多人文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从一次课程活动的意义来看,亲子游的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
教师E:我觉得,雨花胜境和启园还有一点不同,家长们对雨花胜境比较熟悉,他们可以根据我们为孩子设计的小任务表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一起探索山林里的秘密。而启园不同,说实话,作为东山人,我也只是耳闻,还没去过启园呢!
教师F:对,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先去游一游启园,找一找启园中哪些元素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价值?想一想到底应该以何种方式游启园?
主持人:好,那我们先去实地调研一下,寻找最适合的元素,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和计划,让一次愉悦的活动更有价值。
通过这样的课题研讨活动,围绕焦点问题畅所欲言,交流辩驳,教师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探讨,与大家分享观点、构想,不断开阔思路、提升认识,使组内成员能站在小组共同目标的立场收集、组织启园的相关资料,实地调研,将观念与实践资料对接,从而达成共识。
课题研讨活动片段二:
教师A:我看见启园里有许多鹅卵石铺设的小路,与孩子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路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带孩子们脱了鞋走一走,体验鹅卵石带给我们的奇妙触感;路面还利用鹅卵石天然的纹理、色彩拼出了漂亮的图案,我们也可以带他们认一认、找一找,再加上孩子们有“种子粘贴画”的创作经验,回来后,还可以继续启发幼儿来设计更美丽的作品。
教师B:我们班的美工区投放了一些鹅卵石,孩子们喜欢在鹅卵石上进行涂色、装饰。去了启园以后,我们有了新奇的发现,原来可以用多个鹅卵石进行组合、拼搭各种不同的造型。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也相信他们会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教师C:启园中除了两位老师提到的鹅卵石,桥也是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有石板桥、九曲桥、拱形桥……通过比一比桥的造型,分一分桥的种类,感知桥的不同特点应该是一件值得探究的事。
……
主持人:老师们观察得都很细致,当我们贴着孩子的心走,从幼儿的视角来观察事物,就会发现启园充满了“石趣、桥趣、树趣、景观之美、建筑之美”等等。
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是课题研究有无成效的关键,如何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激荡起主动创新的火花?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应给予教师们充分、多方面的自主选择权利。老师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幼儿的身心特点非常熟悉,对幼儿的兴趣爱好了然于心。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变听从指令为自主选择,建构起了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们遵照孩子们的心之所向,寻找有趣、有价值的元素,不仅使教师们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得以保证,也使外出体验活动有了不一样表达方式。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但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是强调如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使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使课题有了创新的意蕴。在确定了“游什么”之后,大家继续想“如何游”的具体实施方案。
教师们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经验,面对不同的幼儿,他们有自己对课程的不同切入点和突破方式,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尊重教师们的想法,给他们充分的创造空间,可以将一个人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通过集体的力量进一步完善。
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最终将“启园之旅”落在一个“趣”上,在和孩子们快乐游园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现有的核心经验,利用园中的教育元素,预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孩子们收获不一样的“启园之旅”。
从教师们的预设中,可以看到游戏设置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需要,是根据幼儿的经验来“剪裁”内容设置,而不是“剪裁”幼儿让其适应游戏。将幼儿带入启园,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促进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们设计的四个不同的游戏(见表1),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问题来自主决定、自主认知、自助体验、自主发展,使户外体验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在活动进行中以及活动后进行交流分享,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达到经验共享、理性提升,使每个孩子不虚启园之行。
在这样的课题研讨活动中,利用群体智慧的碰撞、激荡,会带来参与者原有认知的超越,带来智慧的无穷增值。
表1.“启动童心,趣味满园”活动的四个游戏的内容、玩法和核心经验
衡量一次活动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看是否“好玩有趣”,还应该基于“发展目标”来进行判断。活动前,大家一起学习理论,思考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不同领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标准?哪些是有价值的兴趣点?教师们在研讨中晒出的观点,除了经验的积累之外,还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支撑。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丰富幼儿发展及教育教学规律的知识,才能做到心中有幼儿,心中有发展,从而生成高质量的课程内容。
整个活动,我们采用了实践体验式,由各班精选出的家长志愿者带领相同任务的小组(4~5人)展开游园活动,与此同时,教师与家长志愿者聚焦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外显指标——自在感和投入度,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活动的质量。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活力满满且信心十足,是否将全身心的精力集中于手头的活动(见表2)。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借助数据分析、分享小视频、学习故事、微信、美篇等多种形式,晒一晒自己的观察发现、点滴收获,在同伴的欣赏中确立自信,在他人的成果面前冷静反思,在彼此的交流中受到启发,使大家在回顾反思与分享交流中提升课程执行力。
视频观察记录(测量两棵大树间距):
表2.幼儿活动质量观察记录
有一个四人小组在太湖边找到了两棵大树,两名幼儿放下书包,用自己的小脚左右脚相连接一步一步在两棵树之间走,嘴里大声数着数,男孩走完之后说:“32,是32步。”他拿出笔在纸上记录数字,一边记录一边嘴里还念叨着“32”;女孩也用同样的方法走完,大声对着志愿者妈妈说:“他数得不对,我数到35。”男孩有点怀疑自己的测量结果,对女孩说:“我再走一遍,你帮我一起数!”男孩认真地一脚一脚走,嘴里和女孩一起大声数着数字:“1、2、3……32。”男孩认真地对女孩说:“看!正好是32步,没有数错!”女孩走到志愿者妈妈身边说:“我刚刚也没有数错,对吧!”男孩说:“那我们一起走,一起数。”
两人同时开始,边走边数,当他们俩数到32时,男孩的脚尖已经碰到大树干,而女孩还离着一段距离。在一旁站了很久的教师走过来说:“我来走一遍,你们看着我,帮我数!”整个小组都紧紧盯着:“1、2、3……27。”“为什么只有27步了?”
教师说:“来,我们把脚放在一起,比一比!”女孩一下子叫了起来:“我知道了,你的脚大,走得少,所以数字小!”男孩也叫了起来:“对呀!要是大象来,肯定只数到7!”
教师的话:
当成人的“教”渐渐退去,幼儿的“学”才有机会显现出来。当他们在活动中投入情感时,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看似枯燥的走步、数数,但为了证明自己的测量结果是对的,他们不厌其烦地走给同伴看。女孩几次想得到志愿者妈妈的支持,但这位妈妈虽然心中有数,就是不明说,而是将判断权和解决权都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多次探索、验证结果。感谢这位妈妈没有用自己成人的威信武断地要求孩子听从她的意见。
教师把握好了自己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进”与“退”,当幼儿在自主探索时,她退在一边;当幼儿需要帮助时,她适时地给了一点暗示,从侧面帮助幼儿解决了问题。只要孩子在活动中有探索、操作和记忆、观察,以及表达与分享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只要相信孩子、看到能力、适时支持,定会见证孩子收获成功的那一刻。
在这次课题实践活动中,通过大家一起挖掘、寻找适宜的课程内容,一起思考、研磨实施方法,一起反思回味活动过程,我们发现:当教师真心做研究时,教育的视野会越来越宽广,眼中的幼儿会越来越灵动,身边的工作都会变得特别有滋味。研究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启发我们去创新,让我们的工作始终保持新鲜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