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壶山幼儿园 吴嫣洁
“宝宝从哪里来?是妈妈把我吃下去的吗?”幼儿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我们生成了“我从哪里来”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构建与实施,在顺应幼儿敏感期的同时,深入思考生成性主题活动的开展,满足幼儿好奇心,进一步深化中班幼儿“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主题内容。
审视目前幼儿园实施的教材,也较多涉及了中班幼儿关注生命与自我的内容,但对生命的认识一般停留在动植物阶段,而认识自我一般以认识自身的特征展开。
活动实施中,“我从哪里来”这个敏感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家长,很多教师或缺乏对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了解,或由于没有参考教材中的主题内容,有的即使涉及,往往也是蜻蜓点水;很多家长更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一敏感话题常常让他们因为尴尬而回避。
在活动实施中,我们会选择绘本教材《我自己》《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发现幼儿会对“出生”“成长”的话题产生很多疑问——“我是从哪里来” “我是怎么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我们是怎么长大的”……这些问题都成了孩子们关心的话题;出现对异性的好奇、喜欢去卫生间看异性解小便的现象;也有家长反应孩子在家时也总是问类似问题,不知如何应答。
因此,如何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了解生命,拨动幼儿爱的琴弦呢?我班充分利用主题教学活动这一有效教育资源进行了“我从哪里来”主题活动的构建与实施。
在活动实施中我们以生成为主线,线性推进主题活动的内容。具体如右图: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实施,我们进行了活动内容的集成(见表1)。
表1.“我从哪里来”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
如何帮助幼儿了解生命诞生和孕育的过程?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灵活地进行组织。
1.观看课件
组织幼儿观看“我从哪里来”“胎儿孕育全过程”课件,把朦胧抽象的知识用动画演示出来;把深奥的科学道理浅显、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小朋友面前。
2.阅读绘本
《小威向前冲》《圆圆的肚脐》《呱呱坠地》这些科学绘本的融入向幼儿科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生命成长的由来和秘密,而且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爱不释手。
3.聆听介绍
聆听老师介绍生命由来的相关知识;聆听怀孕的老师介绍她们的心声;聆听妈妈介绍哺育宝宝时付出的辛苦等。
4.寻找资料
当幼儿产生疑问时,教师不必急于告诉答案,而要把问题抛给幼儿,给予一定的时间和足够的支持让幼儿通过师幼、幼幼、亲子不同形式的互动,寻找科学的答案。
5.表达体验
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讲述和发表意见的空间,在问题情境中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猜测、疑惑和想法;同时,关注幼儿情感的培养,让幼儿积极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情,唤起幼儿心底爱的体验。
通过运用多种途径引发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生命孕育的全过程,也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活动实施前,我们进行了主题活动的预设,活动中我们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开展始终以“幼儿的兴趣延续活动的发展—让幼儿大胆想象与猜测—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策略、引导其自主探究—科学揭秘幼儿心中疑惑”。
1.让幼儿自主提问
如“在妈妈肚子里”的活动中,幼儿把心中的疑惑主动提出来:“在妈妈肚子里要待多长时间才能出来?”“在妈妈肚子里会干些什么?”“会无聊吗?会哭吗?”等等,打破了以前“老师提问,幼儿回答”的课堂模式,在这样的提问情景下,幼儿才会自由想象,积极思考。
2.让幼儿兴趣延续
如当谈论到“胎儿在妈妈肚子里会干些什么”的话题时,幼儿忽然对“胎儿是怎样吃东西的”感兴趣,顺着孩子的问题,自然地延伸到“脐带的作用”活动中。整个活动在孩子的兴趣中延续,当孩子们出现感兴趣的问题时教师会及时捕捉,顺利地延伸到下一活动中或生成更丰富而生动的内容,在这样的活动中满足了幼儿对生命的好奇和神秘感,惊奇地发现了以往未知的生命的秘密。
3.让幼儿自主探究
如“胎儿到底是怎样吃东西的呢?”我把问题又抛向孩子,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答案,当幼儿找到答案进行分享交流时,他们是多么自信与自豪。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意识和主动性,他们在好奇中收获着、探索着、感知着;活动中的孩子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
关注主题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空间的利用,将班级环境(区域环境)与教学主题有机融合。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创设一个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活动环境。
1.墙饰中呈现活动动态
我们在主题墙面上形成了“我从哪里来”主题网络图,展示了“胎儿发育变化”图片、“我在妈妈肚子里”主题绘画;在橱柜里陈列了“我的成长档案”等,让幼儿随时欣赏、互相讨论。
2.区域中提供操作教具
在阅读区中投放各类书籍、让幼儿自主阅读;在人文区投放成长历程配对卡、胎儿变化嵌板等。
有了第一次家长会的铺垫,在这次活动开展中家长配合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如活动中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展开调查;问题出现时家长带领孩子共同搜集资料、寻找答案,帮助幼儿购买相关书籍;和幼儿进行亲子手工制作,参与亲子活动等;有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才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同时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效果。
在家园的共同配合下,“我从哪里来”主题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师的生成意识至关重要
如何在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导向、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来进行主题活动的生成与开展?教师提供支持性策略非常重要,这方面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
2.让“生命”主题延续
捕捉出生敏感期是幼儿安全感的最早来源,了解并关注生命是幼儿关心的话题,感受恩情、学会表达是幼儿情感的需要。从“我从哪里来”自然地过渡到春天的主题活动——“动植物的生长”,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观察种子发芽、饲养小动物来延续幼儿对生命现象的关注和兴趣。
这些在以后的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实践,相信教师会进一步构建“生命”的主题内容,满足幼儿对生命的好奇,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
1.幼儿的收获
在家园的共同配合下,班级的“我从哪里来”主题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活动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了以往未知的生命的秘密,他们在好奇中收获着、探索着、感知着;活动中的孩子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活动真正的小主人。“原来我是这样来的”“妈妈为了我这么辛苦、以后我要更加爱自己、爱妈妈”……孩子们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们感动。此次活动顺应了幼儿的出生敏感期,让他们的心智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2.家长的感动
活动中家长的热心参与更是让我们感动万分,每当家长跟我说:“孩子会跟我们说些甜甜的、感恩的话了。”“孩子会主动学习了,还经常问我为什么。”每当看到家长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帮助孩子收集与制作,当亲子活动中家长被孩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我们欣慰地感到,家长们的思想、教育方式已完全转变了。
3.教师的成长
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老师也跟着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着,一起快乐着。可以说开展了这么多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活动最有意思、最具挑战,因为它完全来自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事实证明,这个活动我们开展得很成功,我们是孩子成功的助推器,更是家长成功的引领者。
1.如何进一步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敏感期行为来进行主题活动的生成与开展,有待于我们教师进一步努力探究。
2.教师在生成性主题活动中的支持性策略、整理主题活动案例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