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知识图谱及主题前沿分析

2019-09-02 06:36陈亚炜黄向宇
财务与金融 2019年4期
关键词:聚类区块领域

陈亚炜 黄向宇 庞 燕

一、引 言

比特币的迅猛发展使其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2016年10 月工信部颁布我国区块链技术首个官方指导文件《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介绍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图及标准化前进方向;2018 年5 月,工信部和发改委发布《2018 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深入分析区块链在金融等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目前区块链的定义尚未统一,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基础架构和分布式计算范式,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等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综合应用。

随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的研究逐步深入,美国区块链科学研究所创始人斯万(Melanie Swan)于2015 年首次提出区块链金融概念,认为所有资产的注册、存储和交易均可在区块链上进行。区块链金融本质上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即利用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安全、透明的区块链技术改善金融机构业务中信息不对称、业务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起到降低系统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作用。

区块链金融有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强化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价值转移成本等特点,对金融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积极作用。其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了交易的真实性,降低金融操作、信用、道德风险;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无需中介机构即可提供金融服务,保证了信任传递;智能合约的应用可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激发金融机构创新活力,加快传统金融模式变革与转型,推进实现低成本价值转移。

目前关于区块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区块链技术原理、特点及区块链和金融业嵌合分析等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应用优势、发展趋势、区块链金融模式,区块链金融与传统金融方式对比等。二是区块链金融描述性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在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证券、风险监管防范等领域的创新研究。三是区块链金融的探索性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支付清算、数字货币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

为系统展现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全貌,理清区块链金融研究脉络,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 期刊论文数据库中2013-2019 年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数据,使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 Space 对区块链金融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试图回答以下问题:①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核心作者、核心机构、核心期刊群)的分布情况;②该领域的标志性文献及其主要观点;③该领域研究的阶段性特性及其热点主题演进;④该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等。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期望直观展示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领域的概貌和研究脉络,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综合获取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领域的高质量文献数据,本研究采用CNKI 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EI、CSSCI、CSCD、核心期刊,截止2019 年2月22 日),初次获得362 篇结果,其中包括部分不符合条件地数据,比如文献内容与区块链金融领域相关性低的论文、会议内容、新闻作者随笔等。为保证数据准确有效,通过仔细阅读文章,以人工方式剔除条件不符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345 篇。具体检索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检索条件及结果

(二)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可揭示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演化或衍生等诸多的复杂关系。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美国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 Space 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寻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分布情况、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三、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成果描述性统计

(一)区块链金融研究发文量分析

国内区块链金融研究始于2013 年,前三年发文量在10 篇左右,处于萌芽阶段,说明这期间国内区块链金融研究尚未成为关注热点,研究成果呈碎片化态势。2016 年开始文献量迅猛增长,进入高位增长阶段,年均收录文献为100 篇,据预测2019 年发文量将达到238 篇。表明自区块链金融这一专有名词提出以来,关注度逐渐升温,尤其是2016 年《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的发布和“区块链”首次被战略性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规划》极大助推其发展。

图1 区块链金融刊文量统计及趋势

(二)区块链金融的核心期刊群

从2013 年至今,国内区块链金融研究的发文核心期刊数量达100 多本,金融研究、贸易经济、金融法学类期刊是主要研究阵地,刊文量排名前10 位的期刊发文量占总量的55.1%,包括《中国金融》,《银行家》等。发文核心期刊的详细信息如表2 所示。

表2 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核心期刊群

刊文量最高的《中国金融》以发文量65 篇位居第一,此刊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刊登区块链金融研究文献的期刊,体现了该期刊对此研究内容的高度重视及专业性。《银行家》2016 年首次刊登该领域的学术论文,以总发文量36 篇居第二位,年均发文量达10 篇以上。《南方金融》在核心期刊群中复合影响因子最高,2013 年首次刊登该领域学术论文。从表2可看出,在核心期刊群中,没有CSSCI 期刊,仅涉及一本CSSCI 扩展版期刊,从侧面反映出区块链金融研究发文质量有待提升,这与区块链金融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间较短密切相关。

(三)区块链金融的核心作者

借助Cite Space 软件分析国内区块链金融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识别出该领域发文量较高的核心作者及其主要合作者如表3 所示。

从2013 年开始,国内学者针对区块链金融的理论和应用展开研究,主要高产作者有:许金叶、姚前、王和、邓建鹏、乔海曙等9 人,其发文量均不少于3 篇。综合作者发文量及彼此之间的合作情况来看,在354 篇文献中,单作者发文量达180篇,占总量的50.8%;两人合作发文量达118 篇,占总量的33.3%;三人及以上合作发文量仅占15.8%。总而言之,国内区块链金融具有研究人员分散、高产作者较少、合作范围较小且固定、跨学科的多机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不利于信息、知识的交流共享的特点。

表3 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核心作者分布

根据Alex Schneider(2009)在科研发展的四阶段理论:一个研究领域,一般经历最初的概念形成阶段,随后进入工具化研究阶段,研究范围、深度不断扩大,此后进入扩散阶段,科研人员将此方法应用于原本研究问题之外的领域,最后进入衰退阶段。结合国内区块链金融研究特点可知,我国区块链金融领域研究正处于理论探索研究阶段。

(四)区块链金融的标志性文献

基于数据源得出被引量排名前十的标志性文献,如表4 所示,标志性文献平均被引次数达155次,说明区块链金融的研究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热度仍将持续攀升。

表4 区块链金融研究标志性文献

2016 年发表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一文以被引681 次高居榜首,是国内系统描述区块链技术的奠基之作。该文提出区块链系统基础架构模型,分析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阐述了智能合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同时,该文年均被引量达240 次左右,从侧面反映出区块链研究的热度,以及目前阶段关于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的相对缺乏和普遍关注。2013 年发表的《国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被引245 次排名第二,其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建议借鉴国外监管经验,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互联网金融监管。《比特币的理论、实践与影响》一文以被引118 次排名第三,其阐述了比特币的运行机制、相关属性,从全新交易模式和产业模式两方面分析了比特币的发展现状。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前瞻综述》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区块链金融的技术基础和应用优势。何蒲等(2017)分析了区块链的基础技术、数据结构、运行原理,总结了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结算、证券业务、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场景下的应用前景。王硕对比分析了区块链支付模式和传统支付模式的区别,并总结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此外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标志性文献还具有以下特点:①70%的文献来自金融研究领域的期刊,主要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表明应用研究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焦点;②从2013 年到2017 年,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从比特币的应用研究逐渐过渡到区块链金融的基础技术、应用领域实践研究。

四、区块链金融的研究主题分布

(一)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文章的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概括和凝练,体现了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主题,反映了研究热点。本文借助Cite Space 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可视化呈现区块链金融相关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总结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主题和知识结构等。

在Cite Space 中,选择关键词做为节点类型,时间范围设置为2013-2019 年,时间切片为1 年,网络剪裁选择“pathfinder”,其余均为默认设置,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 所示,包含了107 节点,和连线166 条。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颜色代表首现的年份,节点连线粗细表示两者间的联系。带紫色光圈节点年轮的厚度代表关键词的中心度,中心度是指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紧密关联,当节点中心度≥0.1 时,表明该关键词中心性较高,有枢纽作用。

图2 可看出“区块链”、“比特币”、“数字货币”、“互联网金融”等节点直径较大,且与其它节点的连线密集,为区块链金融研究领域核心关键词。“区块链”、“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等节点紫色光圈厚度较大,体现了这类关键词与其它关键词间的密切关联性,表明这类关键词是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上图中主要关键词的详细信息如表5 所示。

表5 区块链金融研究高频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创新”虽频次不高,但具有高中心度,表明这两个关键词是区块链金融研究领域潜在趋势和基础理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金融发展将主要依靠社会经济机体的内部力量金融创新来推动,而以区块链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的金融科技将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深刻地改变金融业态,并开始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制高点。

(二)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一种根据聚类算法从不同角度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类呈现的方法,本文利用Cite Space 软件在进行关键词聚类,并选择LLR 算法生成聚类标签,获得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3 所示。关键词聚类图谱的modularity 参数值指的是网络模块度,是一个衡量聚类效果的参数,值越接近1 效果越好,本次聚类modularity 值为0.6862,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该聚类结果能较清晰的界定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子领域。平均轮廓值Silhoutte 是通过衡量同质性水平高低评价聚类效果的另一指标,值越接近1,聚类越明晰。本次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5047,处于较低水平,是由较多小聚类的存在导致,前11 大聚类的平均轮廓值为0.826,为较高水平,说明此聚类结果可参考性较强。

从图3 可知,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包含11 个聚类标签,图谱中每个色块由具有相似研究主题的论文聚类而成,颜色代表该聚类平均出现年份。本次关键词聚类图谱中绿色(代表2017 年)和黄色(代表2018 年)标签较多,表明2017 年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主题包括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应用研究,2018 年则扩散到了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探索研究。关于区块链技术与金融业结合的业务模式和服务场景探索逐年增加,两者联系更紧密。

图3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直观呈现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知识结构和主题演进,但缺乏对研究成果的详细归纳和比较分析,无法从图谱中得出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因此本文对各研究主题涉及的文献作进一步梳理和分析,从研究内容上将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基本理论与技术)和应用研究两大方向,又可根据研究深度将应用研究划分为描述性应用研究和探索性应用研究两大领域,详细信息如表6 所示。

表6 区块链金融研究热点领域

为更清晰的呈现区块链金融研究随时间演化规律,在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图3)的基础上,绘制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Time Zone),如图4 所示。下文将根据图3、表6、图4,结合文献内容分析法对三大研究领域进行具体阐述。

图4 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1、基础研究(基本理论与技术)

理论基础研究包括#2 区块链技术、#5 智能合约、#0 金融科技三大聚类,共有38 篇文献涉及此领域,占总文献量的11.01%,研究集中在2013-2015年,且一直贯穿后续年份,是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2 区块链技术聚类共包含13 篇文献,涉及的关键词有“去中心化”、“信用机制”、“不可篡改”等。区块链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08 年“中本聪”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随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发展,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热点。国内贾丽平(2013)撰写的《比特币的理论、实践与影响》首次提及了区块链与金融业的关系。武文斌(2015)首次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区块链技术的原理,总结了区块链在解决安全与结算效率等金融问题上的技术优势。袁勇(2016)证实了区块链技术在构建可编程金融系统中具有应用广泛性的优势。林晓轩(2016)认为未来区块链将向包括科学、医疗领域的区块链社会发展,进一步促使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转变。

智能合约聚类共包含11 篇文献,主要关键词包括“金融创新”、“以太坊”、“价值互联网”等。1995 年Nick Szabo 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智能合约是一种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代码合约和算法合同,有自执行的特性,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为智能合约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记录载体和执行环境,为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016 年聂舒等论证了将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引入智能数字票据系统的可行性,指出智能合约在保证金融业务链上数据安全、准确性,提高系统服务实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叶小榕(2017)、贺海武(2018)等探讨了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合约在数字支付、共享经济、金融资产处置、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同时分析了未来发展的挑战。以太坊和Hyperledger fabric是目前应用较成熟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可推进智能合约在金融和社会系统中更广泛应用。

金融科技聚类包含文献14 篇,居所有聚类中第一位,主要关键词包括“去中心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等。金融科技(Fintech)是一种技术层面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创造全新金融业务模式、应用和流程,进而优化拓展金融服务。廖岷(2016)从定义上辨析了“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分析了金融科技的主要类别及国际金融科技的监管现状,指出我国在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的理念创新和调试。陆岷峰(2017)、冯强(2018)等认为借助数据和科学技术这两大金融科技核心可将智能、便捷进一步融入传统金融,从而驱动经济和金融发展,同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2、描述性应用研究

描述性应用研究是指较系统全面地展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某金融场景下的特征或全貌的创造性研究,是区块链金融的核心研究领域,包括53 篇文献,占总量的15.36%,研究主题包括了#1 互联网金融、#7 供应链金融、#10 贸易金融、#3 风险监管防范、#6资产证券化、#4ICO 六大聚类。描述性应用研究文献集中在2016-2017 年;从文献数量来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和防范等主题受到更多的关注。

#1 互联网金融聚类包含14 篇文献,与#0 金融科技并列聚类中第一位。随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和发展,其系统性、流动性、信用度等风险逐一体现,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确保信息披露、规避互联网金融潜在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领域。李政道(2016)建议借助区块链技术建立金融黑白名单,改造金融征信体系,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和金融诈骗风险。林晓轩(2016)、欧阳红兵(2018)等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将扩大金融服务范围,从而让更多的人平等享受金融服务,进而达到“共享金融”的最终状态,使金融业的下一次升级更接近金融业的本质—信用。

#7 供应链金融聚类共包含7 篇文献。随供应链金融应用的深入,供应链上各参与方信息割裂,资金风控成本攀升等问题暴露,且缺乏有效技术手段打通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学者们从核心企业授信、金融交易流程控制、履约清算、监管追溯等角度探讨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储雪俭(2018)指出利用分布式账本存储交易信息、转化交易单据为数字资产实现交易流程可视、可溯源。朱兴雄(2018)建议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生态圈,在核心企业确定过程中确保债权凭证流转有效性解决多级供应商授信难题。崔勇(2018)等建议搭建供应链各方参与、共享透明的联盟链信息平台,实现智能调整授信额度,提升供应链交易、支付结算、融资效率。

#3 风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聚类共包含11 篇文献。综合考察文献发现,当前区块链金融风险研究集中在传统金融风险防范及区块链的内生风险两层次。部分学者建议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金融黑白名单,有效解决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安军(2016)提出借助区块链独有的分布式特征弱化交易协议与实物化程序操作,以此加强风险防范。在区块链内生风险研究层次,部分学者分析了政策及法律、技术、操作、信用、流动性等方面的风险。黄锐(2016)建议通过借鉴国外监管经验,建立沙盒机制提升监管效能,以此防范因技术发展限制、标准不统一产生的区块链内生风险,实现沙箱监管机制下的区块链金融创新。

#6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商业银行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转化为标准化的可交易证券从而买卖流通的过程,是区块链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典型应用。当前证券业面临资产现金流管理难、底层资产监管透明性和交易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区块链平台发行的智能证券凭借简化清算流程、提升发行效率、透明化交易过程、减少信任成本等优势,成为上述难题的解决方案。管同伟(2018)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信息处理、消除资产证券化的结构风险、提升证券化记忆安全系数等方面的优势。万国华(2018)认为利用自动账本和智能合约可改善资产证券化的现金流管理,提升底层资产真实性,同时应借鉴国外监管经验,针对性设计监管框架,以应对证券市场结构、公司治理方面的变革。

3、探索性应用研究

探索性应用研究是指对区块链技术在某金融场景的应用有初步的描述,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创造性研究,关注区块链在金融业的最新应用。探索性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2018-2019年,代表区块链金融应用研究的前沿方向,包括#8全球一体化清算体系、#9 法定虚拟货币两大聚类,主要关键词包括跨境支付、法定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等。

#8 全球一体化清算体系聚类共包含5 篇文献,全球一体化清算体系指的是通过清算服务中介机构和清算技术手段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系统。学者们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场景下,简化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提升资金实时清算效率、提升交易合规性和安全性的巨大优势。季家友(2018)认为基于区块链的交易双方参与的在链账本可实现清算过程透明、可追溯,提升金融系统的结算效率。此外,王硕(2016)建议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互信问题,构建扁平化的全球一体化实时清算体系,进而突破系统间割裂、额度监管限制等现状,提高清算效率。

#9 法定虚拟货币是指由某个国家发行和认可的,具有法定地位、国家主权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法定虚拟货币的发行被多个国家和机构认为是大势所趋,推进了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关研究。姚前(2016)提出核心要素为“一币、两库、三中心”的中国法定数字货币体系构建思路---在央行主导下,保持实物现金发行的同时发行加密数字货币。依托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不可篡改等特点,建立管控中心化,技术架构分布式的数字货币体系,应注重技术手段、机械设计和法律法规三个层次的协调统一。王晟(2017)分析了区块链式法定货币在交易延时性、安全性、铸币收益分配方面的制度优势,同时,许汝俊(2019)提出应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经验,探索完善虚拟货币交易过程的监管方案。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方法,运用Cite Space 软件对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全貌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借助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时区图谱对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前沿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同时结合文献内容分析对区块链金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

1、CNKI 核心期刊数据源中,同时在主题词中提到“区块链”和“金融”两个概念的文献始于2013年,2015 年美国区块链科学研究所创始人Melanie Swan 首提区块链金融的概念,国内2016 年区块链金融作为专有名词在王硕撰写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一文中出现。随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结合的不断深入,区块链金融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从2016 年发文量开始呈指数级增长,金融研究、贸易经济等类型的期刊是主要发表阵地,但发表期刊档次和相关研究的质量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内区块链金融研究人员分散、高产作者较少、合作范围较小且固定、跨学科的多机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总体情况而言,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正处于理论探索研究阶段。

2、截止2019 年2 月22 日,区块链金融领域被引前十的标志性文献平均被引次数达155 次,说明区块链金融的研究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热度仍将持续攀升。2016 年发表的《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一文以被引681 次高居榜首,是国内系统描述区块链技术的奠基之作。该文年均被引量达240 次左右,从侧面反映出目前阶段关于区块链基础理论研究的相对缺乏和普遍关注。

3、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的结果,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可归纳为基础研究(基本理论与技术)、描述性应用研究、探索性应用研究三大领域,包括11 大研究主题。基础研究(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的研究主题有:#2 区块链技术、#5 智能合约、#0 金融科技;描述性应用研究是区块链金融研究的核心领域,研究主题包括#1 互联网金融、#7 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3 风险监管防范、#6 资产证券化等;探索性应用研究的研究主题包括#8 全球一体化清算体系、#9法定虚拟货币。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2018 年-2019年,可能成为受持续关注的研究前沿。

总而言之,我国区块链金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落地过程将面临投资风险大、计算机性能低、存储空间占用大,区块链金融技术认知接受程度低、行业标准尚未统一,缺乏有效监管政策及风险应对策略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也将成为区块链金融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区块链与金融业的结合不断深入,未来区块链技术将帮助金融领域大幅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从根本上改善现代金融系统,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创造一个新金融时代。

此外,本文以CNKI 为数据源,检索条件设置为与区块链金融相关的主题词,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检索条件较为单一,可能遗漏部分研究主题较新颖但影响力较不显著的研究成果。其次,Cite Space 作为一种可视化文献工具,其分析结果精度受数据源精度、软件参数设置和聚类算法本身影响较大。总的来说,区块链金融研究前景广阔,期望本文的综述能为区块链金融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视角,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聚类区块领域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领域·对峙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