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峥 文超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发挥创新创业文化的多元化内涵、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成为不可阻挡的新势力。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创新创业文化认识不全面、体系不完善、实践程度低等问题。广东科技学院致力于加强创新创业氛围、改善制度体系、搭建创业平台,全方位推广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并在实践中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实践及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等建设领域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教育文化领域面临着同样的时代特质,新常态下高校教育能否接受新机遇、新挑战,人才培养能否促进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这对高校的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都提出了鲜明的时代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迎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篇章,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深入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多元化内涵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目前,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并向专业化、制度化发展,推动创新创业意识形态的逐步完善。
近年来,高校为响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也随之发生调整,重视培养创业文化,建设创业生态圈,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打造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多元化内涵
作为新型文化意识,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文化”的概念尚未作出统一界定,业界较为认可的阐释为郝其宏就其指出“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由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表现为高校师生积极创业的价值理念、精神状态和实际行动”。
在学界的观点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契合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导入,创新创业环境的熏陶,创新创业制度的健全,形成广大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价值理念。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根据社会调查机构麦克思《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见图1),与2016届、2015届保持平稳态势。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20%-30%相比,仍处于发展阶段。
随着国家“双创”发展战略的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注重“双创”文化的建设,其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阻碍因素,亟须破解的方面如下:
2.1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与环境文化、精神文化的关联
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偏重于专业知识灌输和相关技能培养,以授课形式贯穿于大学生涯,而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和人文精神的宣导。
二是,近几年提出创新创业文化教育,长期以来更加偏重考试成绩,忽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缺乏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2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体系不完善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体系还处于探索性发展时期,往往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奖罚激励不分明等现象,导致出现系列性问题,如很多学校没有形成有序的师资团队、课程标准不统一、缺少产学研项目、社会资源跟不上等情况。
一是,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文化教学序列的重要保障。普通的高校教育混入国外大学的课程结構,忽略了本土化的发展,对创新创业思维启蒙、创新创业团队筛选组建、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等没有特别强调,而这些创新创业理念化、制度化教育往往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序列。
二是,师资团队建设是创新创业文化体系的关键因素。现有高校大多对创新创业学科教师采取聘任制和兼任制,也有学校直接由就业指导中心团队兼顾行使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
三是,教育后评估是创新创业文化体系的有力支撑。高校每4年接受教育部的评估检查,而对创新创业教育后评估较为滞后。
2.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实践效果不显著
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不足,创新创业能力短缺,创新创业资金来源不清晰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掣肘。
二是,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缺乏根基,认为创新创业只属于创业爱好者或“商二代”的标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低,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低迷。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实践及路径选择
应用型本科院校究其根本为供给侧人才输送的结构性改革,创新创业文化传导、创新创业人才输出不足、质量不佳都成为阻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改革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3.1 加强创新创业文化改造,培育特色人才
广东科技学院自新生入校便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文化熏陶,培养德艺双修的实践型人才,这也秉承了我校“崇德 尚学 精艺 笃行”这八字精神文化。
一是,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如何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子的创新创业精神文化都需要长期持续地给予教导,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思考源于生活才能更好地探求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发展。
二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应用型高校更加注重专业技术和技能能够“接地气”,学校开展各系融合的应用型课程、文化活动、大赛宣传、交叉教学体验、大学生创新创业SYB课程、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分享交流,提升自身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影响力。
3.2 优化创新创业制度体系,提升实践成果
“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师生创新创业精神,对师生意识和行为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优化创新创业制度体系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情况出发,通过强化课程导入机制、搭建优良师资团队、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措施,增强创新创业制度易落地、好消化、出成效。
一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特色培育。课程导入体系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设力度,普及到每一位在校学生,其中大四学生接受为期2周的系统化S Y B课程导入体系,通过模块化、游戏化的课程特色,培养学生在创业初期的自我认识,真实再现对市场预测、资金使用、利润规划和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创业技能知识,呈现出独创性的创新创业梦想方案及演绎自我的创业计划。
广东科技学院还开设了创业精英班,意识强、创意足、有创业经验的一部分学生被筛选出来。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提出“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无疑,就是一流的创业团队。包括团队带头人、合理的人员结构、高效的团队管理和富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全方位的竞争策略和营销策略”。的创业必要条件。创业精英班邀请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分享创业实战经验,保障创新创业项目、创业计划书可以成功创业。
二是,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提升导师队伍建设。我校开启产教学融合的培养方针,即人才输出为纲,教师培养为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校企协同发展的战略,我校与东莞力合双清创新基地等数十家优质企业开展学生创新实践试点;财经学院积极探索产教学融合方案,与广发证券签订深度的校企合作协议,并出资建设广发证券省级校企合作基地;各学院也陆续开展了各具专业特色的创新实践探索等。
广东科技学院在校外实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于校内搭建优秀教师梯队建设、循环模式建设,实施骨干教师牵头,校内校外教授、专家、企业家担任导师。于此同时,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导师聘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一系列举措列入制度评估,奖罚适度,评价指标清晰将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3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机制,提高品牌服务
我校于2015年10月正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位于我校创业楼,总面积9000多平方米,主要为全院师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服务,集创业培训、创客空间、电商运营、孵化器、加速器、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创新创业学院的平台搭建,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路演优秀项目进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孵化,从资金、场地、政策与技术咨询、营销、创业培训等多方面进行服务。建立了“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三级孵化”模式。
创新创业平台搭建逐步完善,到2018年共申报2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300多个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商业模式创新》课程入选广东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我校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多所高校联合发起成立“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我校“一方圆”创业团队获得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13个项目进入复赛,“互联网+街舞”团队获得大学生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我校推荐的参赛项目获“优秀创业推介项目奖”;2018 “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院获得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创业计划赛银奖,6个项目获铜奖,获奖团队成立了几十家创业企业。广东科技学院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生长环境和养料,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水平,打造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的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 郝其宏.我国高校创业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探索,2012(03).
[2] 黄语素.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探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0).
[3] 陶元,胡晓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創业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