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亚莉
摘 要 生物是高中学科中的一大类,生物课思维体现着学生的认知思维、分析能力和试验的能力。生物学科素养由相关概念和实际认知组成。通过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会提升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老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和对于知识的积累,使得高中生具有了更高的知识素养和学科素养。文章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培养方法和案例。
关键词 生物教学;学科素养;课堂改革;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186-01
生物学科是以一门有趣的自然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好生物这一门类,提升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通过不断观察与实验,增加学生的学科素养,对于生物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一)科学思维的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主要就是以实验为主,高中课程一方面教授课本上知识,另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具有好的新思维与探究能力。通过生物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熟练应用,增加生活常识。提升学生自身素养。
(二)良好的逻辑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生物实验需要良好的逻辑分析步骤和语言表达的总结,对生物现象与原理的描述,在生物实验时,需要对实验的生物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实验原理也要加以分析。不只是机械的进行实验,更需要逻辑分析与表达。这样的学习更加适合现在学生的发展。机械地跟随老师实验,背记结论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有利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更对自己的自信心以及以后的成长都是莫大的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生物观
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形成认识到大自然的无限奥秘,比如人体新陈代谢的流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的微观到宏观:细胞到组织经历器官形成系统从而组成个体,然后再组成种群和群落,大到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的形成。对这个世界有了嶄新的认识。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生物价值观。了解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在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生物观会更加完善,学生也会感受到自然学科的无限魅力。
二、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方法案例
(一)以学生主体学习为主,创新实践课堂
通过恰当的情景,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习。例如,在学习神经兴奋地传导机理,学生往往难以分清,特别容易混淆神经递质传递的机理,兴奋的引起,神经的传导,两边离子的浓度差,都容易是学生出错,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通过合理的讲解区分。教师可以用黑白棋子来代替神经细胞中的钠离子和钾离子离子,让学习自己分析想象,用棋子演示离子的流动。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情况下钠与钾是怎样随摸电位的变化流动情况。
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但是,高中教学普遍都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而学习素养却被忽略掉。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吸收课本上知识,而缺乏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老师应该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真正地领悟到课堂的趣味,随着这样的学习机会不断增加,学生慢慢可以独立掌握学习任务,最后达到自主学习、提升素养的这一教学目标。
(二)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方式
例如,通过对知识点的熟悉,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比如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老师再作出总结,并在课堂结束后,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完善。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发达国家的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素养,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如今,高中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大多数教学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更是适合一对一教学的实现。针对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挖掘中,通过自己动脑得出的结论,老师再进行恰当地补充与引导。教师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点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学习素养的目的。锻炼自我思考,团结协作。
(三)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
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是生物学科素养的最终体现。正所谓教书育人,教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入保护环境,远离毒品艾滋病的意识,使学生具有增强责任感。保护生态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老师可以根据现实中的许多案例。分析当下环境的污染情况。也能够增加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保护环境,也能根据环境污染保护自己。宣传保护环境的措施,多参加“世界一小时”,“植树节”等活动,改变学生的生物价值观。
在讲授人体免疫时,可以适当宣传一下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对艾滋病的传播方法,治疗途径进行普及,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讲解,也能够增加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付鑫.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有效落实生物学科素养教育的探讨[J].生物学教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