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摘 要 体育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效合作能够让课堂教学的知识变得有力量,让体育技能扎根学生的心中,让核心素养助推学生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合作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 核心素养;体育教学;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4-0164-0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自主健身,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然而有效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激励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有效合作教学能够更好地体现体育学科课程标准、体育学科知识体系、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
一、明确目标,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科课程标准衔接的核心环节,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各个部分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实施、学习评价等)都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以保证体育与健康学科内部体系的完整性、一致性,促进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所谓:“善学者师逸而生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生功半”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以现代教学手段为引领让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時间内达到高效。
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教学的运用,要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和科学的分组,保证学生之间的整体进步,才能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在进行合理的分组的同时,学生在各组之间、各学生之间都需要运用QQ、微信、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交流,沟通,才能不断提高合作的效率,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让每位同学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吃的精”,全面提升学生的的运动水平和体育成绩。
二、准确设置,营造快乐教学情境
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要特别重视每堂课中复杂情境的创设、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运动负荷的保证等关键要求。因此,要摒弃课堂体育课采用碎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法,改变“无运动负荷”、“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现状。唯有此,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才会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在体育教学中,想要有效合作教学模式得到很好的运用,首先要为学生搭建起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主动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有了学习的平台,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必须进行互助交流,同样,体育教学中各组之间、各学生之间都需要通过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才能不断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温情与友爱,才能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只有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他们在以后要的社会中才能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长跑课中笔者分为设置好中差组,让每组每位队员都要带头跑,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当“领头雁”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长跑的任务。
三、精确评价,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重点不是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单个动作技术的能力的掌握,而是灵活、有效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这说明,未来对运动技能的评价不能像传统体育课程的评价那样,重点是评价单个技术的掌握程度,而应该是侧重评价学生的复杂的练习和比赛情境中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技能解决问题、展示能力的表现和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大家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运用游戏的方法,引导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学生最大化的自由探究空间,不断拓宽学生的参与面。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因学不好动作而不敢表现,但合作探究能给学生带来全安感,增强信心,并能启发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跳类教学中,采用跳荷叶、小房子、头顶摸高等学生喜闻乐见游戏,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练习,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及独立思考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此不断鼓励学生向更高训练水平靠近,促进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可能通过有效合作来实现,而有效合作需要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建立有效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课题:《论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学有效合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意见统计分析报告[Z].2007: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意见统计分析报告[Z].200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