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玉仙 曹子君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民族地区;班级管理;能力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F724.4,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5-0039-01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但是怎样才能做好民族地区班级管理工作呢?
一、了解民风民俗,因材施教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的聚居区,有回、藏、东乡、保安、萨拉、土等民族。多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造就了临夏多姿多彩、灿烂的地域文化。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们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挑战。只有充分了解民风民俗,才能理解学生特殊的生活习惯,给予特殊对待。为此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与传统,探究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比如:伊斯兰民族每年都有一个斋月,在这期间,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面对学生异于平时的状态,班主任应该对此了然于胸,应该积极的给予他们一些关心和支持,使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进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每學期初选拔完班干部以后,我马上召开小干部会议,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求班干部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到班内各项工作有人管,每个班委有事做。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学生到校,抓好早读成了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我把这份工作给小干部们做,要他们每人承包一个项目。中队长负责抓纪律、领读,中队委员负责周边同学的早读,小队长负责小队的纪律……要求他们每天提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每天进教室第一件事便是检查。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确实把工作做得十分出色,每天中午时间,我去班上总能见到同学们在当天的值日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写作业或读书。可以说从早读、午间到放学的值日生工作,每天都能在值日组长安排下有条不紊地完成。
三、严格要求,树立榜样
新干部刚开始工作时,我帮助新任干部获得自信并树立起威信。首先教育班干部要做同学的表率,以身作则,要有奉献精神,热心为同学服务。其次在适当的时候找一个班级急须解决的事让班干部去办,并协助其圆满地完成。让学生亲眼目睹事情的经过,从而对他们表示敬佩和信任,为他们树立了在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作用,也提高了他们的信心。
另外,我对班干部提出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做同学的表率,在所负责的工作领域,走在同学的前面,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全班同学。要求一般学生做到的,班干部首先做到。我还要求班干部及时将班级内的情况反馈给我,要求班干部每周给我做汇报、总结工作得失,在倾听他们的汇报和反思中,我侧重表扬,重点给予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总结,小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工作也进入了正轨。
四、将爱心融入班级管理
一个好班主任首先要热爱孩子,要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名好学生,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抓住每一次机会,向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
回想以前,因为自己年轻气盛,又缺乏管理经验,每当那些学习差的学生犯了错误,我总会狠狠地把斥责一顿,但效果并不见好。后来,有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在上课回答对了一个问题后,我不经意地对他说:“你今天的表现真棒!”这个学生显得特别高兴,在后来的一周时间里他学习上很努力,我顺势又选他当了小组的组长,我发现,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纪律、劳动方面,这个学生都表现得相当积极,更加勤奋学习了,更加遵守纪律了,也更加爱劳动了。于是,我受到了一个启发,那就是善待学困生,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和信心,有句话说的好“教育是温暖人心的事业,温暖似火,融化坚冰;温暖似水,润泽万物;温暖似光,驱散黑暗。”每个孩子其实都可以成为闪光的金子。
总之,我觉得班主任要充满关爱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从关爱与理解出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每一位学生,以平等心对待学生,要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交朋友,从小事做起,于悄无声息处影响孩子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单华然.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2010(04):08.
[2]王新利.班级管理浅见[J].中国农村教育,2008(02).
[3]刘志春.王小红.优化班级管理探析[J].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