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叶
【摘要】文章就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运用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与分析,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57-02
物理是一门科学型学科课程,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为顺应新课改发展潮流,初中物理教师应转变思路,根据学科属性和初中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构建,从而实现物理与教学质的突破,让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科产生新的认识,并对物理产生亲近感,爱上物理。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问题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为学生所创设的有利于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引发有效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构建新知识的活动。问题情境创设法所依托的是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其能够有效实现学生情感和认知活动的结合,使学生在场景学习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揭示了人的意识、动机、行径以及目标四者的关系,即:意识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径,行径指向目标。所以,必须要诱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才会愿意投入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中取材,运用生活现象来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新课导入阶段,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化的“悬念式”问题情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琴声、锣鼓声、车声、喧闹声等多种不同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二)创设“猜想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科学想象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则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型课程,要想把当中所存在的物理问题剖析清楚,则需要更多的想象力。故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利用自然界、生活当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启发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想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力的时候,不能够“瞎想”,而是要引导好方向,让学生能够围绕某一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来提出相关性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进行合理性的想象。
例如:在教学“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时,教师就需要运用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来帮助学生找到想象方向:为什么当我们在提同一体积的铁块时,往往会觉得铁块的“斤秤”越足,(即足秤)就会越重,需要出的力气就会越大呢?那么在这种熟悉的“猜想式”生活问题引导下,学生也找准了想象的方向:俗语中的“斤秤”实质上指的是物件的质量,而重量指的就是重力,物品的质量越大,其重力就会越大,学生立刻就明白了重力的大小和质量呈正相关的关系。
(三)创设“原型式”问题情境,加深知识理解掌握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存于一个初级化的阶段,他们在认知事物时也习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这使得他们在理解物理问题时往往会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为了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有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找到物理知识的“原型”,为学生创设“原型式”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结合“原型”进行物理知识或原理的深入思考,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譬如说:在学习“惯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为什么我们在快速行走,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时,会向后倒下;而在快速奔跑时,被土块给绊倒了,结果会立即向前摔倒呢?在给学生引入生活片段问题后,学生就会比较容易把“惯性”这一知识点和生活中类型的现象进行联系,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就会理解,这都是因为惯性产生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为了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喚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来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贺志宏.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问题情境创设的探讨[J].科普童话;2018年37期
[2]肖秀清.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