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艳
摘 要 在分析高考复习生物试卷讲评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讲评课中开展学生说题实践,说明说题可以暴露学生思维偏离的误区以及知识薄弱点,同时也给学生出彩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交流能力。
关键词 试卷讲评;说题;教学实践;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4-0165-01
我们老师经常发现这样的“怪象”:有些题目明明已经反复仔细讲解,但是学生遇到相类似甚至完全相同的问题时,还是无从着手,不知所措。这样的讲评效果引起笔者的思考:讲评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清楚学生实际解题中所遇到的思维障碍,讲评课忽视思维过程展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思维碰撞,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导致讲评教学有效性欠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想:如果学生可以和我们老师一样把解题讲得头头是道的,他对这道题肯定是掌握了,那么他会做的就不只是一道题,而且这种记忆应该是很深刻的。为此笔者在高三试卷讲评课中开展学生说题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以本校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试卷讲评课为例,具体实践如下,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说题活动的实践
说因果纠错指的是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题目做错的原因,暴露出对知识理解的误区,展示思维受阻的过程,既加深了说题者对错题的印象,又给其他学生以警示的作用,达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目的。
例1: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C.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與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碱基种类和序列不一定相同
生1:这道题我在考试中做错了,考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应该没有 问题的,但是后来看了参考答案,发现自己审题不清,做题过程中对一些文字条件忽视了.首先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非“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和主要遗传物质的知识点认识不清。 其次B选项: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由于DNA中存在非基因片段等,故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肯定小于n/2,“DNA中存在非基因片段”这一点考试过程中我没有留意到。最终误选答案。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若一条链只存在碱基A和C,则另一条链中只存在碱基T和G,碱基种类不一定相同,序列肯定不同,D正确。
师:这道题和生1,发生同样错误的同学有不少,很多失误在于审题不够仔细。同学们,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失误要牢记。
(二)说一题多解,各抒己见
说一题多解指的是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解题的不同方法,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题,不仅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分析对比,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解题能力。
例2:某植物茎秆有短节与长节,叶形有皱缩叶与正常叶,叶脉色有绿色和褐色,茎秆有甜与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员用该植物进行的两个实验(其中控制茎秆节的长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纯合的短节正常叶植物与纯合的长节皱缩叶植物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
(2)【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等发生)。
①与实验一的F2结果相比,请尝试提出一个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4:这道题在于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运用,如何验证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若①F1自交,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生5:我的想法和生4差不多,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产生2种配子。我们可以通过验证F1代配子的类型,来进一步验证基因处于染色体的情况。
师 :刚才同学的方法都可以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但是对比起来,生4方法更简便,而且出错概率小,在考试中可以优先考虑。
二、说题实践的教学感悟
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说题,教师倾听学生对试题的分析过程,可以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试题的思考过程,学生说题可以暴露思维偏离的误区以及知识薄弱点,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可以适时纠正和提醒,同时对学生的说题活动给予适当的点评,教师的倾听艺术,给了学生出彩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合作的新型课堂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荣.例谈生物试卷讲评课的知识联系与拓展[J].中国教育(高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