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姿翰
摘 要:《洗澡》是杨绛先生所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对“知识分子”的内涵责任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清醒的自我审视以及对周围知识分子的审视,同时思考增强知识分子内在纯洁性的方法。本文从内容结构与情感态度两方面解析作者对知识分子的审视过程、角度及态度。
关键词:《洗澡》;知识分子;内容结构;情感态度
一、引言
杨绛先生的作品文风温润,平淡却不失思想锋芒。杨绛先生的写作对象多为知识分子,《洗澡》便是知识分子的群像刻画。在时光中积淀的深厚内蕴让杨绛先生拥有更宏观的视野,更通透的心灵;让先生的作品具备了经得起细细品啧的味道。“洗澡”指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经受的第一次思想改造。小说以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活动为背景,细腻地刻画了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小说体现作者对知识分子所应有的责任担当的审视,从中不难看出杨绛先生作为一代大家,探求净化知识分子心灵的道路的努力。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内容结构及以高超的语言运用技能表达情感态度。
二、匠心雕琢:内容结构悉心安排
从结构上看,小说包括前言、正文三部分及尾聲构成。前言对写作背景与意图予以一定的说明,正文的三个部分及尾声是小说情节的展开。从内容上看,“洗澡”活动的叙述在正文第三部才出现,着墨不多。初读时或许会疑惑小说铺垫过多,是否有“主客颠倒”之嫌?但在前段情节的叙述中,作者凭借深厚的写作功底,用看似平淡的笔触,将日常琐事生动地展现出现,人物的特征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知识分子身上的问题也通过人物日常的行为、举止、语言等暴露无遗,奠定后文知识分子改造活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使“洗澡”活动显得更为震撼。同时,对不了解当时时代背景的后代读者而言,能帮助读者代入时代思维方式,理解人物形象与行为。这样的写法使问题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小说主题更具深刻性。
三、意蕴悠长:情感态度细腻表达
揣摩小说的描写、语言语气不难体会作者的鲜明态度。小说正文3个部分的标题分别为《采葑采菲》《如匪浣衣》《沧浪之水清兮》。小说的妙,从命名便可体现。3个标题选自《诗经》《楚辞》,看似与“洗澡”完全搭不上边,但只有在读完全篇后,回顾品咂,方能体会其中之妙处。
第一部分的《采葑采菲》出自《国风·邶风·谷风》,主题是弃妇诉苦。女主人公回忆旧日家贫时与男人共患难,但是当生活富足时,丈夫却将她抛弃。作者用之作为第一部分的主题,暗藏着对人物婚姻的感慨及含蓄的批评。余楠、许彦成的行为哪怕是出于对情感自由的追求,却也是不应该的。他们的原配或许够不上他们心中美好的标准,但也不能忽视她们做出的贡献。杨绛先生有许多文章描绘了知识分子在感情中的苦恼、挣扎、踌躇,每段感情都令人唏嘘,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也都不是忠贞于爱情的完美榜样。杨绛先生对知识分子的自我纠结描绘得出神入化。而先生通过这些故事传达出的,是对知识分子的情感判断、坚守提出要求,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既具有知识也能忠于自身,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尊重感情,不玩弄,不犹豫。慎重选择,全心维护。
第二部分《如匪浣衣》出自《国风·邶风·柏舟》。原句是“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意为: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这群人心中的幽怨是什么呢?是许彦成和姚宓惺惺相惜,真情却不能付诸现实的幽怨;是一群对婚姻家庭不满意却不能摆脱的男人女人心中的幽怨;是希冀进行圣洁的学术活动,却逃不开处处充满心计的生活事业的幽怨;是知识分子怀抱知识与高远的理想,却无自由纯粹的环境可供伸展的幽怨……“如匪浣衣”四字比喻出研究所里人群的心理状态——茫然不知所从。可叹的是,若单是幽怨便也罢了,更令人无奈的是就算不被虚妄所迷惑,就算心灵还留有一寸净土,终究是“不能奋飞”。这样看来,他们对真爱的渴望,对功利、对人生更高价值的一切追求,不过是在现实束缚下的挣扎,明了却心有不甘。作者的刻画也着实细腻,文中的人物有种“想冲破笼子却囿于腰间绑着的往回扯的绳索,只能在两败俱伤的边缘试探底线,燃烧不多的热情”的进退两难。
第三段的《沧浪之水清兮》出自先秦《渔父》中的《沧浪歌》。这是渔父对屈原的劝谏,即审时度势、随波逐流。也可理解为“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从这一部开始,作者正式开始了主题“洗澡”的叙述。三反运动给研究院常年平静的一潭池水带来波痕。这批文人,有的赶忙抓住水流方向,有的坚持不为所动。这群人中,大部分的知识分子表现出的是随波逐流,他们有的虚伪地往自己身上涂污泥,认为越丑越美,越臭越香,在“澡盆”里痛哭流涕,一过关便继续得意洋洋翘起尾巴,如余楠;有的照样学样,为了反省而反省,套模子,写提纲,丑态百出,如朱千里;有的认真对待,顺利通关,如杜丽琳、丁宝桂;在这些人之中,也不乏有认识深远,超脱的人,如姚宓,如许彦成。
尽管题目的含义是“随波逐流”,但作者的态度明显倾向于最后做报告的许彦成的观点。在整个研究所都陷入为发言而苦恼的氛围时,许彦成不慌不忙,觉得“所谓自觉自愿是被逼出来的。逼出来的是自觉自愿吗?”;他“不信暴露私情就是暴露灵魂,也不信一经暴露,丑恶就会消灭”。他不说谎话,却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分子不改造思想,中国就没有希望”。可以说,许彦成作为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的确是有坚守,有思想,有清晰的认识的,他的追求具有超越其他人的高度。这个人物在三反运动中的态度,是作者价值观的体现。
小说的尾声,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但姚宓的偷偷抹去的泪痕似乎又暗示着不平静。如狂风暴雨后淅沥的雨,淡然的笔调下隐藏着作者强烈内心震荡后发出的喟叹,领着读者陷入沉思。看似大家都洗了个干净澡,但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说的一样,“生在人身尾部,连着背脊和皮肉”的尾巴,洗澡即使用酽酽的碱水,能把尾巴洗掉吗?洗掉与否,不得而知。杨绛先生意识到外在的清洗运动不过是形式,尾巴若真的长在身上,仅通过反思会是远远不能根除的。只有自觉自愿发现自身的不足,勇于自我完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改造。
杨绛先生的《洗澡》是对知识分子的多维度深度审视,以老知识分子理性的声音,将最根本的道理娓娓道来。如同小说中姚宓与许彦成的约定:要一同往上攀登,决不往下滑。这应该成为所有知识分子的追求:不安于安逸,不陷于名利。阅读《洗澡》,值得我们透过现象追寻本质,在审视外界的过程中,也不忘自我审视。正如饶宗颐老先生所言:学会正确安顿好自己。安顿好自己的心灵,站稳脚跟,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