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对照研究

2019-08-30 08:59冯维芳王玉宝伊善喜陆业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21期
关键词:指征病患者冠脉

冯维芳 王玉宝 伊善喜 陆业成

(江苏省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42)

心律失常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处理难度较高,同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动态心电图技术得到了改进与完善,临床检出心律失常的概率有显著增高[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心律失常患病概率逐年增高。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主要因局部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目前临床诊治中老年伴有冠心病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多初诊为冠心病,采取抗缺血等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方式,效果一般,因而,找寻一种高效鉴别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患者病症的方法成为了医学界需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3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为例,探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二者间差异,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6例,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均为心律失常情况,共计18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为40-85 岁,平均(64.2±1.3)岁,其中 7 例患者为心房颤动症状,5例患者为频发房性早搏症状,6例患者为室性早搏症状。伴高血压病患者4例,伴高血糖病患者7例,伴心绞痛病患者3例,伴高血脂病患者4例。B组患者均为心肌缺血情概况,共计18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为41-86岁,平均(64.3±1.2)岁,其中伴高血压病患者 5 例,伴高血糖病患者6例,伴心绞痛病患者4例,伴高血脂病患者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软件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本次实验经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A组患者均为心律失常,B组患者均为心肌缺血,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要求;(2)全体患者年龄范围在40-86岁之间。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患严重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体过程为:检查前指导患者掌握控制心律的技巧,训练患者屏气。患者检查前2min将5mg硝酸甘油含于舌下,调整体位至平卧仰卧位,屏气接受扫描。通过高压注射方法延患者肘静脉向内注入对比剂,此次选用碘海醇,剂量为350mg/mL,总用量为80-100mL,控制注入流速约4.5mL/s左右,完成注入后以40mL氯化钠溶液冲洗。利用对比剂跟踪法进行扫描。由多角度分析左侧、右侧冠脉造影情况。

两组患者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如倍他乐克、瑞舒伐他汀等。

1.4 观察指标

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判定冠脉固定狭窄超过50%则判定为冠脉造影阳性。分析各组患者诱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差异,包括血糖指标、血脂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专业统计软件对本次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卡方值检验冠脉造影阳性率这一计数资料,通过t值检验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等计量资料,通过P值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比较

A组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22.22%,B组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n(%)]

2.2 A、B两组患者冠心病诱发因素比较

A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A、B两组患者冠心病诱发因素比较(±s)

表2 A、B两组患者冠心病诱发因素比较(±s)

组别A组B组t值P值例数(n)1 8 1 8空腹血糖(m m o l/L)5.1 8±1.0 2 5.8 6±1.0 3 7.2 1<0.0 5总胆固醇(m m o l/L)4.8 5±1.0 2 5.4 8±1.0 3 1 2.3 1<0.0 5甘油三酯(m m o l/L)1.3 1±0.0 4 2.0 6±0.0 3 1 2.2 6<0.0 5

3 讨论

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发生的病变,具体表现为血小板、脂类物质等异常聚集,在血管内皮上发生异常聚集,从而减小血管内径,使得血管内血液流通量大幅降低[2]。严重时可引发冠脉单支或多支完全闭塞,而相应的组织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缺血性、缺氧性坏死症状,也是冠心病危害的根本原因。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其中中老年群体本身身体机能已经开始减退,各种脏器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心脏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也是最容易发生病变的器官之一,其中心率失常是较为常见的症状[3]。过去医学界普遍认为心率失常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随着现代更加深入的研究显示部分心率失常患者具有冠心病症状,但这并不能成为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标准。

随着人体年龄增加,心脏细胞会逐渐衰老,其中窦房结组织也会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组织内正常细胞会因衰老而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脂肪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组织,就会严重影响心脏正常的跳动,产生心律不齐等症状。通常情况下心律不齐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变的临床主要表现,部分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也会出现这种症状[4]。以往的医学研究中之所以将心律不齐误认为是冠心病的指征,是因为冠心病患者本身具有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而发生缺血性病变的心肌组织在收缩和舒张时与正常组织存在不同步的情况,也就使得心电图会呈现不稳定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表现基本一致。但经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当人体冠脉的血液供应量下降到标准值的30%到65%之间时,心电图检查中其ST段才会呈现降低情况,而这种下垂型的心电图异常也成为判断患者冠脉供血不足的重要指征,但如将其应用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误诊率可高达40%左右[5]。这就说明,在诊断冠心病时如单纯将心律失常作为判断指征,无法保证诊断的准确率,而心肌缺血指征却可以有效帮助医生诊断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可能。

总之,心肌缺血患者患冠心病的概率较心律失常高,但均需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可确诊疾病。

猜你喜欢
指征病患者冠脉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