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动感

2019-08-29 02:00白中本
考试周刊 2019年62期
关键词:吸引感染诱导

摘 要:爱因斯坦曾言:“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可见,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先导,但现实语文教学却不容乐观。广州《羊城晚报》登载,有关部门曾对2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语文课在小学教育中前景堪忧,“不想读”“烦”“快点过去”“语文课=睡觉+打呼噜”是学生形容语文课的最多用语。而中学语文,也好不到哪里去,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仍然超过总数的70%。个中原因不能一言以蔽之,但与语文教师上课讲解枯燥、方式呆板、手段单一有着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诱导;吸引;满足;感染

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尝试一下新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好奇心,让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学语文,爱读文章,爱写作文,关键要看语文老师是否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底、出众的谈吐、不俗的文笔、恣肆的激情、绽放的才艺……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

一、 以生动的“开场白”来诱导学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接一个新班的课,语文老师必安排几节课来讲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只要平时注意积累这方面的材料,这个“开场白”,就不會成为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如坐针毡。凡古今中外有关语文学习生动的实例、作家创作的轶事,以往学生语文学习或作文中的趣事等都可与学生讲来听,让学生从笑声中体会到学不好语文,简直是寸步难行。同时,学习方法的指导,可打消学生认为语文枯燥、无趣、难记难背的心理,对学习语文树立起信心。当然,仅有“开场白”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次地反复强调这个问题,直到学生自觉地、努力地学习语文为止。

在具体讲解每一篇新课文时,语文老师应细心设计开场白,一踏上讲台就应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可用耐人寻味的名人名言、寓言、哲理故事,引人入胜的小笑话、小幽默、趣味故事,感人至深的生活故事,华美、动情、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小诗,甚至优美动听的音乐、明快醒目的简笔画等导入,必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以丰富广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

我赞赏这样一句话: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的兴趣要很广泛,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天文、地理,甚至宗教、军事、音乐、美术等都应广泛地涉猎,这可以为上好高质量的语文课打下坚实的基础,驾驭语文课就会更得心应手,也能把枯燥的语文知识融化在各种生动的事例中。目前,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科渗透这一理念,在林林总总的各种问题、各种主题的文章中,关于科学、哲学、史地、艺术、伦理等跨学科的篇目为数不少,有的还渗透进关于美学、逻辑学、论辩学等原理。如:关于建筑学、动物学、舞蹈、绘画等的文章《苏州园林》《桥之美》《旅鼠之谜》《消失了的仙湖》《观舞记》《竹影》等。如果语文教师既能讲美文章里包含的文学内容,又能讲透其中的跨学科知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不仅会陶冶学生的情操,也会增长学生的知识,语文课就会生动、有趣、形象得多。

三、 以明确的讲解满足学生

与数理化相比,语文大概是最具有模糊性的了。这是因为文字一旦结合成文章,就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许多语言材料,又常随着作者和语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与原义大相径庭。因而,真正要把一篇文章理解得深入,且恰如其分地讲给学生,实非易事。可是,学生又往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弄个水落石出,心中就不满足,教师必须满足学生这个要求,才能让学生服从,保持探索语文奥秘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领悟能力,以及深入浅出的解说方法。“为学之道,莫先穷于理。”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不妨对语文的各个分支学科,如文学理论、文学史(包括小说、戏剧等专史)、古汉语、文字、语法、逻辑、修辞等进行研读。平时,也可以多练练笔,写写小文章,有了这些知识和实践,处理教材会更加灵活。在具体教学中,不能照搬教参的现成说法,而是从教材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抓住几个问题仔细分析,并力求具体、恰当、实在,使学生想得来、悟得出、讲得清。即使少数“难”“怪”问题,也不能含糊其词地搪塞过去,而一定要查阅资料,给予明确的回答。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学得扎实,用得透彻,既不会认为语文是“橡皮课”,而不重视,也不会因为语文太“粘糊”而丧失兴趣。“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教师如能讲得明白透彻,那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四、 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感染学生

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课堂气氛太呆板,缺少情趣。老师板着脸教,学生板着脸学,好端端的文章使讲者味同嚼蜡,听者索然寡味。清代学者吴沃尧说:“寓教育于闲谈,使读者于消闲遣兴之中,仍可获益于消遣之际。”这虽就讲小说而言,于教育又何尝不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将课文内容用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可用线描,理清文章内容和脉络;可用简笔画,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主要对象的特点;可用想象画,理解古诗文或写景散文的意境;可用学生和老师拍摄的照片,展示风景名胜、自然景观。如学习《湖心亭看雪》《使至塞上》等古诗文时,让学生根据文字提供的内容和意境,动手作画。学习了《竹影》《记承天寺夜游》,我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在月下画树影,然后在班级进行展览。学习《中国石拱桥》,用简笔画勾勒出石拱桥的外形。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苏州园林》,我将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展示,教会学生如何捕捉生活中美的瞬间。实践证明,画面和文字相结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语文课不那么枯燥乏味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语文课充满动感,受学生欢迎,还有更好的有效的方法,这需要我们语文课老师不断摸索。

作者简介:白中本,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双茨科镇中学。

猜你喜欢
吸引感染诱导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浅析旅游业吸引游客的诸元素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