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以来,大家越来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芬兰孩子的户外时间是全球最多的,有一种“人是大自然的孩子”的感觉,我园地处农村,园内、周边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梨园、桑園、农田等自然场地,于是,笔者便对户外基地进行实践研究,充分开发、利用周边环境,开展相关活动。
关键词:农村自然资源;户外基地;课程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尝试利用周边资源,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以此来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一、 户外基地的价值
幼儿园户外基地活动是指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自然场地,幼儿与老师一同走出园门,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场地,进行自主探索与操作的游戏活动。农村自然资源是指离我们生活很近的周边资源,是与我们农村生活息息相关、随手可得的一切资源。
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聚焦了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问题,提出了“自然缺失症”之说,并以大量翔实的数据说明该症与肥胖症、注意力缺陷以及儿童抑郁之间的关系。环顾今日,“电子保姆”、祖辈代养、雾霾等诸多因素让孩子与山林渐行渐远,农村的孩子也很难在原野上自由嬉戏和奔跑。所以开辟户外基地,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充分地活动,自然地舒展和生长很有价值。
二、 尊重幼儿,让幼儿规划与利用户外基地
以往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总会精心设置、准备场地,但幼儿却时常“被安排”“被规划”。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行,教师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也在发生着转变。如今,给予幼儿自己规划和利用的机会,从而让其产生不同的体验。
我园有三处园外基地——桑园、梨园、农田。学期初,我们会与幼儿商讨本学期我们将去往哪个户外基地?去户外基地做什么?怎么去?等等。
这学期,孩子们决定去农田,去之前,孩子们因为走哪条路而意见不合,于是我们生成了“绘制路线图”的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了不同的路线图:有的绘制了一条可以看到小鸭子的;有的绘制了一条路过自家门口的;有的绘制了一条最近的……最终大家投票决定,选择可以看到小鸭子的。出游这天,孩子们根据路线图行走,发现这份地图并不是很详尽,很多小路都没有画出来,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几次走错。回到教室后,我们对路线图进行了第一次的修改,这一次画上了岔路、画上了标志性建筑。画完后,孩子们决定再走一次,这一次没有出错,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又发现了一条新路,于是我们做了第二次的修改,后来我们又做了第三、第四次修改……因为每走一次,孩子们总能有所发现,地图也在一次次的修改中越来越详细。
园外基地活动中,除了有老师预设的,还有孩子们商讨决定的活动主题,如孩子们想尝试着在农田里玩一次娃娃家的“野炊”,用砖块搭建一个灶头,用蚌壳当成锅子,用麦穗、石头制作美味佳肴;孩子们带着画笔、纸板想在金色的麦浪里来次写生;想在收割完的麦地里捡拾麦穗……
三、 观察幼儿,让幼儿在户外基地中持续发现
除了让幼儿自主探究外,我们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教学。“有意识”意味着教师脑海中有一个目标,并且有一个为达到目标而制订的计划,即教师能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一) 户外基地活动与课程有机结合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注重自然资源的利用,在坚持蓝本主题活动的同时,每个班还会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有针对性地将自然资源有机地填补、渗透或者替换到主题活动中,充分满足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又为主题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逐步形成一套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具有本园特色的主题方案。
(二) 探索和实施户外基地主题活动
每一个主题活动分为六个环节:一、 活动源起;二、 主题网络图;三、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了解的内容;四、和幼儿讨论活动;五、家长参与;六、活动过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适时增添环节,如,将幼儿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小故事记录下来,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开辟的户外基地,给幼儿提供了自由、大胆探索的机会,每次主题活动的内容都源于幼儿的兴趣,如桑园活动中,因为孩子们的一次交谈,引发了研究蚕宝宝的主题活动;一次散步活动中,引发了对马褂木的探索活动;稻田活动中,引发了孩子们对花的探究……
四、 支持幼儿,推进家园互动
幼儿园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为取得家长对户外基地活动的支持,首先,我们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及其价值。其次,我们引入了家长志愿者,如搜集资料、一同参与户外基地活动等,重温童年乐趣的同时,为老师分担了不少工作,同时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再次,利用多媒体如QQ、微信群,实时发布一些幼儿活动时候的照片、视频等,让家长们真切地看到幼儿在活动中的状态及其发展,了解户外基地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从而更能支持幼儿园的活动。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虽不能像美国这般让幼儿在泥浆里打滚,在树枝间摇摆跳跃,但我们的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尽可能地让幼儿与自然亲近,让孩子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作为村园的我们,更要深层次地思考如何让孩子更多地亲近自然,使孩子不会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
参考文献:
[1]黄洋.在自然中发现、探索、表达[J].幼儿教育,2018:7-8.
[2]周念丽.增强幼儿免疫力的最佳方法[J].幼儿教育,2015.
作者简介:何毓晗,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