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吴越古桥广宁桥保护研究

2019-08-29 03:45戚益朵裘泽阳王智慧陶一超
浙江建筑 2019年4期
关键词:广宁古桥绍兴

彭 俊,戚益朵,裘泽阳,王智慧,陶一超,封 琰

(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0)

1 绍兴古桥概况

1.1 绍兴古桥概况

绍兴是良畴沃野、河湖交织的鱼米之乡,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是越文化、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水乡、桥乡、酒乡、兰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春秋时期於越民族在此建国,称越国。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在此建副都,政治、经济、城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以城市建设更为突出。钱缪在此期间建设了前观巷、后观巷、日月池、钱王祠、西园,至今大部分已经损毁,在绍兴旖旎风光的山水长卷中,桥确实是一笔不可或缺而又引人入胜的异彩浓墨。现存吴越时期的拜王桥、广宁桥为中国折边形石桥的典型代表,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绍兴古桥的类型及特点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种类多、工艺精,体现这些技艺的许多桥型独存于绍兴,如多式石梁桥技术、多式折边石拱桥技术、多式圆弧石拱桥技术等桥型的营造技艺。特别是绍兴特有的折边形桥营造技艺更具有独特的工艺内在特点,绍兴石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梁桥,拱桥,组合桥。梁桥为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为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桥梁,特点是造型简洁、坡度平缓,受主梁的限制跨度较小。拱桥指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又分为折边拱桥和曲线拱桥,折边拱桥分为三折边、五折边、七折边拱桥,绍兴拥有数量众多的折边石拱桥,其中七折边拱桥更是仅存于绍兴,广宁桥就是七折边桥的典型代表。曲线拱桥的技术分类有半圆拱、马蹄形拱、椭圆形拱,特点是桥面呈弧形,呈现一定的落差,跨度较小。组合桥为梁桥与拱桥或梁桥与梁桥或桥与亭的组合桥,特点是桥型造型多样,景观丰富,跨度通常较大。

1.3 绍兴吴越时期古桥特点

按照茅以升先生的观点,中国古桥梁发展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春秋时期,修筑简易桥梁,使人免去褰裳涉水之苦;第二阶段为秦汉时期,石拱桥产生,梁、拱、吊桥梁的三大体系在我国基本形成;第三阶段为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提高,石拱桥砌筑工艺完善,注重对美学的追求与塑造;第四阶段为元明清时期,技术的变革涌现了各种新式桥梁,如大跨度的组合桥、铁路桥、公路桥等[1]。

总体来说,吴越时期的古桥为唐宋时期的典型代表,随着建筑、水利等方面技术的提高,石拱桥得到了很大的继承与发展,运河驿道畅通,桥梁整体注重与周边关系的处理,出现桥下有纤道,两侧有街巷的立交型桥梁。同时石桥墩、桥基砌筑工艺不断改进并日臻完善,石桥数量上、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对美学的追求注重对古桥细部的雕刻,望柱、栏板雕刻更加精美。受诗词文化的影响,桥梁两侧置有对联石及长系石,雕刻有展示古代文学的诗词。隽永的楹联,端庄俊秀的字体,体现了古桥的韵律美和形式美,标志着古桥从单纯的使用功能衍生出人文价值、艺术价值[2],古桥开始与名人、典故、重大事件相关,古桥的造型注重美学价值,桥碑、桥联、桥名注重与古代文学相结合。

本文以广宁桥为例,探索吴越时期折边形古桥的保护与利用。

2 现状概况

2.1 文物概况

广宁桥位于绍兴老城内长桥直街以东,南邻八字桥。广宁桥始建于吴越时期,相传广宁桥由乡人集资建设,来往百姓广受其惠,故名广宁桥。属于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内,横跨城内运河,呈南北走向。广宁桥为七折边单孔拱形石桥,全长57 m,桥南台阶16级,桥北台阶20级。桥拱下有纤道,桥上栏板饰云头子与覆莲望柱、锻锦望柱勾连。拱券七折纵联分节砌筑,用材硕大,是为“越中大工程”(《绍兴县志余辑》)。广宁桥为绍兴城区现存最长七折边形单孔石拱桥,桥脚内各设纤道,可通人,可谓我国古代立交桥实例。广宁桥(图1)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交通功能,是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交通桥梁之一。

图1 广宁桥现状图

2.2 历史沿革

始建于南宋以前五代十国时期,于明隆庆(1567—1572)、万历二年(1574)、清康熙三年(1664)三次重修;1961年8月确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 价值评估

1)历史价值 此桥为绍兴水网地区自唐末至清的桥梁发展史上的主要节点。广宁桥历史悠久(南宋之前),其多边形拱券结构,是吴越时期绍兴地区折边形桥梁的典型做法,造型优雅,用材质朴,与宋八字桥、元光相桥和清太平桥组成绍兴水网地区自唐至清的桥梁发展史序列。

2)艺术价值 整座桥造型优美、匀称俊朗、雕刻精致。桥为七边形拱桥,全长57 m,宽5 m,高4.6 m,净跨6.10 m,桥南设16级石阶,长25.30 m,桥北石阶20级,长26.30 m。其中抱鼓长3.7 m,高0.65 m,厚0.2 m。另外桥洞顶拱石上,刻着“鲤鱼跳龙门”等6幅精致石刻,整座桥梁比例协调,气势雄伟。

3)科学价值 桥拱下设600 mm宽的石纤道,纤夫可从桥下穿过,桥上桥下两条道路交叉通行,有“古代立交桥”之称,体现古越先人高超技艺,聪明才智。

4)社会文化价值 古纤道组成部分,教育后人热心公益。桥下石纤道为研究浙东古运河的形成、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相传广宁桥系乡人集资,广惠乡里,体现越人乐善好施、泽被乡梓的情怀,桥洞拱石刻有捐资修桥者姓名以流芳。

2.4 现状评估

文物本体较完整,保存原有风貌及形制,桥身整体往东倾斜,总体有以下几方面问题:栏板有机械损伤,风化现象严重,抱鼓石开裂。桥身被藤蔓植物覆盖,根系破坏严重。桥面架设有供非机动车通行的水泥坡道,破坏古桥的原真性。桥台有一定程度的开裂,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周边道路缺乏有效的交通管制,机动车侵占古桥。古桥各个部位的残损情况见表1。

表1 广宁桥各部位残损情况一览表

主要破坏因素有自然风化、机械损伤、生物侵蚀、人为破坏、河水冲刷等五个方面。见图2。

1)真实性 广宁桥本体保持历史原貌,真实性较好。位于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属绍兴古城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2)完整性 主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保存原有格局及形制,完整性较好。

3)延续性 原有交通功能延续,水乡风貌犹存,桥体安全稳定,延续性较好。

4)病害方面 石质构件风化缺失、断裂等病害严重,桥体还面临植物根系侵扰的威胁,藤蔓植物覆盖严重。此外,桥下有居民祭祀礼佛活动,烛火熏疗痕迹,尤其是对拱券上的石刻影响较大,现有熏黑现象。

图2 广宁桥细部残损图

3 保护区划

3.1 保护区划概述

在文物古迹保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根据古桥特征与实际保护管理需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有条件的地区还需划定风貌协调区。其目的是通过对各类范围线的划定,确定相应的保护原则,制定不同的保护办法,使古桥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古桥保护区划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在历史上的地位,设计成就,环境特色,周边道路建设情况,周边空间特征,环境风貌等。

3.2 保护范围划定

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是指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原古桥保护范围已划定,由于年代久远,周边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应重新更新。原保护范围基本为桥梁本体范围,未包括桥梁的其他构成要素如古桥两侧的古井、古道、桥碑及上下游一定范围的驳岸与散落河底的条石埋水[3]。现保护范围在划定过程中应利于本体保护、统合历史元素、自然地形三个方面进行,保护范围适当扩大。划定保护范围后应设置保护界桩,防止因保护范围不明而产生的破坏。本次广宁桥的保护范围在原桥本体范围予以扩大,“东至现状建筑,南至广宁桥桥体向外延伸10 m抵现状建筑,西至望春桥河西侧河坎,北至长桥直街”,保护范围面积0.14 hm2。

3.3 建设控制地带划定

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该范围的划定一般以相对稳定的自然边界和相对稳定的人工边界进行划定,或以离开保护范围界线的距离划定,具体以各古桥现状保护状况和保护价值划定。《绍兴古桥群保护规划》针对古桥周边的环境划定一类、二类、三类建控地带,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一类建控地带指位于重要景观节点的古桥,二类建控地带指位于历史街区、古村落的古桥,三类建控地带指位于风貌一般地区的古桥。根据广宁桥所处环境划定二类、三类建设控制地带,见图3。

图3 广宁桥保护区划图

二类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线向外延伸12 m,南到保护范围线向外延伸12 m抵现状建筑,西至育才小学围墙线,北至保护范围线外30 m抵现状建筑,范围面积约0.47 hm2。该地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新建建筑,凡可保留的传统建筑,应加强维修。当房屋危险必须翻建,应该为传统形式的白墙、青瓦、坡屋顶建筑,檐高不超过6 m。

三类建设控制地带东至龙华寺,南至二级建设控制地带外7~18 m,西至二级建设控制地带外20~30 m,北至二级建设控制地带外5 m,范围面积约0.62 hm2。该地区内允许建檐高为9 m以下的控制地带,新建建筑物的性质、形式、体量、色调必须与古桥群取得协调。

4 保护措施

4.1 本体保护措施

4.1.1 桥身

桥身往东侧已有一定程度的倾斜,需对桥基础进行修复,避免桥坍塌,清淤时需要采取加固措施。见图4。

图4 广宁桥保护措施图

1)望柱、栏板、抱鼓石 这类构件多局部残缺,凡不影响继续使用并可安装稳固的均不做修补与加固。部分损坏严重的覆莲望柱予以更换;栏板局部残缺,石块风化严重,对局部损害严重的栏板进行更换,风化严重的进行表面化学加固和防风化处理后原位归安。北侧抱鼓石已经松裂,加固与其联系的垂带,断裂部位采用环氧树脂粘接。

2)拱券 各拱券基本稳定,局部石块凹陷,尚无结构性危害,本次维修对砌体裂缝暂不做处理,但需对裂缝进行长期检测。对山花墙表面侵蚀漫漶的苔藓类植物采取清除措施,对风化严重的砌体块石做防风化处理。

3)山花墙、龙筋、券板 东侧山花墙外鼓倾斜,需重新砌筑,砌体块石应编号,原位归安;清除山花墙藤蔓植物及其根系,局部粘接修补、去除空隙;两侧山花墙局部凹陷严重,需重新修补修复脱落石块,对风化严重的石块做防风化处理。

4.1.2 桥面

1)清除霹荔、苎麻、蕨类苔藓类植物及其根系,再用原材料(拌除草剂)夯实找平,原位归安拆卸构件。对凹陷、位移、倾斜的桥面踏步进行适当规整。

2)对局部凹陷、位移、倾斜的桥面踏步进行适当规整,不要求非常平整,大致平整不影响行走即可。

3)拆除桥面后期砌筑的供非机动车通行的水泥坡道,更换成木质坡道并定期更换,还需控制非机动车重量,避免对古桥造成机械损伤。

4.1.3 桥基及两侧驳岸

1)整修两侧桥台基础 河道围堰拦水排干,将两侧桥台盖桩石底部掏空及裸露木桩的空当处用块石填实,再用石护坦封护,其上用河泥覆盖,以防河水冲刷致使木桩再度裸露而加剧糟朽。

2)驳岸 现状是两侧石质驳岸局部塌陷,规划对驳岸进行整修,古桥周边沿线局部土质驳岸改为石坎驳岸,维持两侧驳岸稳定。

4.2 周边环境保护措施

4.2.1 保护古桥周边历史格局

广宁桥位于广宁桥直街,属绍兴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街巷、建筑、景观与其合二为一,融合较好,“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更是体现了古桥与周边环境的交融。应严格按照历史文化街区要求,保护历史环境;保护街区空间肌理,古街巷、古井、树木,以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特色空间,重点保护“一街一河、街河并存”的格局,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后期搭建建筑应予以改造或拆除。周边的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改造为主;其建设内容应服从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

4.2.2 保护古桥的原生环境

古桥及两侧驳岸作为休憩纳凉、休闲集会、登舟乘渡、洗涤洗衣,象征着当地居民原生态的活动,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水景交融”,构成了古桥富有特色的水系风貌,广宁桥横跨都泗河,原为城内运河,桥下有纤道,两侧的景观风貌带极具江南水乡特色。因此,古桥的环境保护要重点处理好古桥周边城镇化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保护古桥不仅要对古桥本体进行保护,还应秉持原真性的原则保护周边的原住民及原生环境,对于古桥相关联的营造技艺、民间文学、历史传说等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同保护,在保护好古桥本体的同时,引导古桥“原生土壤”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变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4],将古桥的保护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延伸到非物质的、无形的,显示出对于文化遗产认识的进步。

4.2.3 安防管理与监测

在古桥保护的同时还应提高市民对古桥保护的认识,强调全民参与,加强古桥安防管理与检测。古桥周边设置古桥监测场所,安装监控摄像头,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设专人巡护,防止古桥人为损坏。定期记录文物本体状况,及时制定保护措施。文物管理部门需尽快制定古桥保护条例或规定,明确相关保护措施以及违反古桥保护条例需承担的法律后果,现场增设保护标识及界桩。

5 结 语

在保护古桥本体及其周边历史环境的同时,为避免古桥所在街区的衰败和活力丧失,需贯彻保护利用性开发思路,即发挥古桥的经济效益,开展旅游。古桥保护规划所强调的并非消极、静态的极端保护,而是一种“保护为主,积极展示,合理利用”的辩证思维,倡导“历史保护/展示利用”关系的正确处理[5]。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水上风情线、陆上风情线相结合,成为区域重要的旅游景观节点,结合桥碑、桥亭、古桥博物馆等方式进行展示。

猜你喜欢
广宁古桥绍兴
绍兴
古桥古韵 灵动灵渠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绍兴大闯关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河梁风月”——广宁桥
绍兴古镇寻荼社
广宁路口
寻找魅力人声刘广宁:将所有的热情留给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