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忠
河北大学文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提要 本文考释始见于《周礼》的“甐”字乃“粼”字俗书而误为楷正者,在此基础上,仿照“同形字”提出了“同形部件”概念,指出对同形部件加以规范、楷正需谨慎;说明利用新材料、新方法和先进的科研手段,可以发现疑难字并纠正前人误说,在继承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取得新成就。
《周礼》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甐”字在《周礼》正文出现2次,汉代注文出现3次,但该字不见《说文》,《万象名义》、《新撰字镜》、唐代《切韵》系韵书亦均不收,此字可疑。
《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轮虽敝,不甐于凿。”郑玄注:“郑司农云:不甐于凿,谓不动于凿中也。玄谓甐亦敝也,以轮之厚,石虽啮之,不能敝其凿旁使之动。”释文:“甐,本又作鄰,音吝;李一音鳞。”又《鲍(鞄)人》:“察其线而藏,则虽敝不甐。”郑玄注:“甐,故书或作鄰。郑司农云:鄰,读为磨而不磷之磷。谓韦革缝缕没藏于韦革中,则虽敝缕不伤也。”释文:“甐,音吝,或作鄰,音同,注同。”
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一》:“《论语·阳货篇》:磨而不磷。孔传云:磷,薄也。《考工记·鲍人》:虽敝不甐。郑注云:甐,故书或作鄰。郑司农云:鄰读为磨而不磷之磷。磷、甐、鄰并通。”段玉裁《周礼汉读考》云:“甐与磷同,瓦石皆磨?儞#之物也。鄰者,古文假借字。”王念孙以“甐”与“磷”“鄰”为通假关系,段玉裁以“甐”“磷”为异体关系,是段、王皆不知“甐”即“粼”字俗书而误为回改者。
文字变易,产生异体;异体若与已有之字形体偶同而意义无涉者,是谓同形异字,裘锡圭先生称之为“同形字”。部件变易,产生异写部件,异写部件或与其它部件形体偶同,是谓同形部件。对同形部件加以规范、楷正需谨慎,需辨别其来源,尽量避免回改失误。
原本《玉篇》广搜文献异文,引证丰富,客观反映了南朝梁陈之前写本文献用字面貌。该书在国内久已失传,保存在日本的《玉篇》残卷仅有原本八分之一左右;日释空海《万象名义》、昌住《新撰字镜》以原本《玉篇》为基础编纂而成,两书在文献校勘、辞书史研究、疑难俗字考释等方面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原本《玉篇》残卷、《万象名义》《新撰字镜》《可洪音义》等文献,皆清人所未见,故虽硕儒若王念孙、段玉裁者亦不知“甐”乃“粼”字之变。利用新材料、新方法和先进的科研手段,可以发现并考释出前人没有发现或误释的疑难字,在传世大型字书整理与研究、当代大型字书编纂与修订以及近代汉字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