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语文课程也进行了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消除课堂交往中的不合理性,建立合理的交往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转型:
一、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型呢?
(一)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以“导”促“教”的课堂氛围。
1.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2.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倡导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知识,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启迪智慧,多方面探究、寻找适合的答案。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过程。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提问题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应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自己去推敲、去探索、去发现。教师适时设疑激趣,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学习方式的转型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教师主导教学的基础之上,属于被动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堂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间接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我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强化动机,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导致一节课下来事倍功半。而新理念教学则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一些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穿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比赛。通过参与引发他们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又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二)以情动人,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就要抓住“情”,抓住学生们的心,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使学生领悟并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语文知识内容丰富、拓展面宽,单纯地将书面知识教给学生加以罗列,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感到单调、枯燥,失去兴趣。为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感。
三、传统的单一教学向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转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紧扣教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将生活中丰富的語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渐进性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反思,转变了多年来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化教学,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打破了课本、课堂的束缚,使学习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更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但不能再用自己的思维限制他们,应让孩子展开翅膀,尽情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