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及时反馈、准确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对学生某一次或某一个阶段的习作练习给出一个等第或者说是终结性的结论,而是要通过全面、具有引导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进一步修改习作,再次令习作得到升格,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能够真正有一些新的发展,得到进步与成长。本着这样一个目标,笔者在习作教学的评价环节中作了如下尝试。
单一的评价会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 而采取师生共同批改作文的方式,则既能激发学生阅读习作、修改习作的兴趣,又能适当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但是,学生批改习作可不是放手任由他们去做,得慢慢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能力。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四遍批阅法”。第一遍,读文章,找出其中错别字、错标点,用规范的符号标注出来,错字打叉、别字打钩,然后在订正栏里打上半框,等同伴在框内订正好错别字以后,给这个半框封口,错标点直接用符号改过来。第二遍,再读文章,改病句,将有语病的地方用修改病句的符号在原位上修改,同时,将病因写在批注栏内,如“语句不完整、语句重复啰嗦、语句词序颠倒、语句中词语搭配不当、用词不当”等病因,这样的病因标注可作为眉批。第三遍,欣赏文中的好词佳句,好词包括“ABB、AABB、ABAB”等叠词,也包括运用恰当、准确的成语等,还包括描写或运用得特别准确到位的动词、形容词等。佳句包括描写得特别生动的语句,或者是运用修辞手法非常恰当的语句。标注出这些好词佳句的同时,可以指导学生在评语栏内写出自己欣赏它的理由。这些理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写,如“这个词(这句话)真生动!这个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怎么样的特点”等等。第四遍,写总评,也就是在阅读欣赏完整篇习作之后,在文末写上对文章的总体评价。起初尝试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模式,围绕“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写得具体吗?(如果具体,是因为抓住了什么来写的,如果不具体,又是因为什么内容没有写具体呢?)感情表达出来了吗?结构完整吗?语句通顺吗?”这样一些方面来写总评。这样四遍下来,老师带领学生把评改习作的过程走了一遍,学生在批阅同伴作文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检查、修改一篇作文的通常步骤与方法,也更了解到一篇好的作文需做到的几个方面: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有真情实感等等。
当然,仅仅评改不是目的,活儿才做了一半。学生互评互改完毕之后,老师要收上来全部过目,对学生写的作文过目,也要对学生写的评语过目。对学生没有改出的错别字以及没有评点到的地方进行补充评改;还要对学生写得不规范的评语进行指导性修改。
以上说的师生共批作文的方式适用于高年级的部分习作,受到课时数的限制,并不是每一篇习作都可以这样尝试,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老师们亲力亲为地批改好学生的习作。我们平时一般是一周两堂作文课,安排连上,上完后就要等下一周才会再有作文课,因此作文课每周的跨度比较大,于是不免会有下面这样的场景出现。这一周的习作课上老师进行了精心的作前指导,学生滿怀写作热情完成了一篇习作,内心十分期待老师赶紧评阅完,反馈到他。但由于班容量大,学生数多,老师差不多要一周左右才会把整班的作文全部批改完。而这个时候,一周过去了,说实话,学生对于上周写作的内容和要求可能都不太记得了,而又到了作文课,老师带着上次的作文来讲评了。这样,老师就得先花时间复习上周的作文要求 ,重提作文指导中的相关重点,待学生又回到上次习作的记忆中时,才会针对老师下发的评改后的习作回顾,反思,并根据评改意见再次修改。这样一个习作的过程,显得有些低效,因为学生的热情在上周被点燃,又在一周时间中慢慢消灭,现在重新被点起需要消耗“重启”的时间。那么对于这个问题,能否进行调整,更适当地安排好讲评习作的时间,让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持住,不用冷却后再重新加温呢?
我们不妨这样试一下“化整为零”的操作方式。今天上的作文课,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了,能批改完几本,第二天语文课就带去几本,在正课前花几分钟时间讲评这几本,点评写得好的段落文句,同时指出有问题的文章,商讨修改意见。在这一周到下一周作文课之间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围绕上次作文的主题进行几分钟的研讨。这样及时反馈,趁热打铁,既缩短了一次写作、讲评、修改的周期,提高了效率,也留住了学生写作的激情。在作文本返还到同学手中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小组传阅、交流互改这样一个环节,孩子们作文的读者一定不可以只有老师一个人,要在相互传阅的过程中彼此提出修改意见,取长补短,使作文进一步升格。
在作文讲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有时甚至是一个精彩的句子或者是特别的用词,来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位老师的习作讲评课,课始,带领学生回顾习作要求,以“榜上有名”来表扬本次习作中出彩的学生和有新进步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进入“佳作欣赏”,引导学生从条理清楚、有详有略、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多种写作方法的角度来赏析佳作;再接着“文海拾贝”,围绕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赏析从学生习作中选出来的优美句段;然后进入“出谋划策”阶段,以一个不太成熟的习作段落为例,全班一起来当当小老师,出出主意,怎样把它修改得生动传神;最后是“锦上添花”环节,全班抱着“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态度,修改自己的习作。
另外,学生参与评价时,可以从“欣赏”与“挑刺”两个方面展开。优秀习作中也能找出值得改进的地方,可以推敲遣词,可以斟酌用句,这是“挑刺”。较差的习作中也可能存在某一处亮点,用“放大镜”寻找,毫不吝惜地夸赞。这样的欣赏,能给一些怕写作文的孩子无穷的动力,让他们不惧怕习作。
班上有一个学生,写出来的文字老是语无伦次,我批改他的草稿时总是双眉紧皱。有一回,写《身边的小能人》,我在他的习作中发现他用了一个成语“抑扬顿挫”,但是用得不恰当。我私下找了这名学生,在给他面批时,让他回顾了“抑扬顿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告诉他正确的用法,在评讲作文时,我读了他修改后的句子“高晗祺弹奏的古筝曲子真好听,抑扬顿挫,听得评委们都入迷了!”我表扬他成语用得好,并鼓励大家支招,怎样将曲声写得更动听。同学们纷纷支招:如能写写曲子的抑扬顿挫,声音轻柔时像什么,高亢时像什么,婉转时像什么,那就更生动了。他听取了大伙儿的意见,再次修改后,写成了这样一段话:“高晗祺弹奏的古筝曲子真好听,时而高亢,像一道道瀑布正从峰顶倾斜到山谷里;时而轻柔,像春天里刚刚融化的小溪,唱着动听的歌儿轻轻流淌;时而婉转,像百灵鸟那动听的吟唱……那抑扬顿挫的乐声听得评委们都陶醉了。”因为学生得到了肯定与鼓励,写作的激情被完全点燃,习作才有了这样的升格。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