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识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创新学习方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自主识字、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愿望与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要想使识字教学高效,就必须依据现代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重视学生自身的识字经验,力求在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已有识字基础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创造出适应学生语文学习与表现的氛围和条件。
1.疯狂碰撞。低年段的孩子喜欢说,喜欢笑,喜欢闹。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用猜拳的方式帮助学生“碰”出生字。怯怯地读,不行,伸出你的手掌,剪刀,石头,布!一—大→天,大—丶→太,口—天→吴。这样,学生以后遇到生字都会想着用这种方式去主动快乐地学生字。
2.儿歌激趣。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巧用儿歌识字,能提高识字的有效性。“人”字教起来很简单,一撇一捺,要写好可不容易。引导孩子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思维不断地擦出火花。于是我们把几个基本笔画编成了儿歌:“一‘横一扁担,一‘竖小棒棒,‘撇像扫把,‘捺像剑,雨‘点儿从天降。”学生不仅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而且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看着他们一脸的成就感,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3.加减法。加减法是指在教学中将生字拆成几个部件,运用加或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生字。有位老师在教学“飘”时,将“飘”字放在投影仪上,想放大给学生看,突然灵机一动,操起剪刀把“飘”字剪成三部分。上课时故意用书一扇,纸片飘落到了地上,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把散落在地的部件拼凑成一个“飘”。结果,这个“飘”字孩子们再也忘不了啦。
孩子终归是孩子,怎么能想得广,想得远呢?这需要思维材料的储存,这是建立在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基础上的。人对世界的认识,据统计90%是通过视觉获取的,因此观察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认识世界的需要,更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儿童总是睁大眼睛看世界,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他们不仅用眼睛、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观察为孩子认识打开了一扇扇风光无限、奥妙无穷的窗户。
在识字教学中,我很注重观察。在观察中探究,在观察中表述,把现场观察和儿童思维、想象、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每次观察他们不仅可以发现识字的奥秘,还可以触发出精彩的语言表达,培养了儿童善于审美的眼睛,从而培养了直觉、悟性。那无疑是创新人才美好而重要的素质。
1.比较观察。教学“皮”时,观察“皮”字后,让学生临摹再仿写,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得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依葫芦画瓢写在黑板上“公开亮相”,欣赏着黑板上的“杰作”,孩子们也会不好意思地发笑。接着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孩子们一下子找到了“病因”,提出“治病良方”。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更令人满意。
2.图示引路。小学低年段学生写字“眼高手低”,原因在于其观察审美能力已经具备,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同时因为年龄小的特点,他们观察能力往往缺乏精确度和深刻性,总是难以很好地掌握汉字各部件之间的大小比例,呼应方式不到位,而导致书写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写字兴趣。有位老师受美术构图的启发,以简单的比例框架图作为辅助手段,使学生对字形结构一目了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巧用动画。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面对一些写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苦口婆心、费尽唇舌却收效甚微。比如对“心”字中的卧钩的书写,我们曾极其详细耐心地向学生分析它的书写要领,可孩子们却不得要领。在杂志上看到有位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设计演示了一段有声有色的动画:一个可爱的孩子平躺在床上,他的头轻轻地(突出此笔画起笔要轻)靠在枕头上,两只脚一起顽皮地向左上勾着。孩子们一看乐了,颇有兴趣地指手画脚,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他的样子像卧钩!”“他的头微微翘起轻轻地靠在枕头上,就像卧钩的起笔也是轻轻的。”“他的脚是卧钩的‘钩!”有趣的动画展示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学习,从而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
总之,识字教学应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探究的过程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