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艳英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统编教材按双线组织单元,不仅在单元内的数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训练,而且单元和单元之间、册次和册次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以下是本人基于统编教材编写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实施低年级教学中采取的收到良好效果的部分具体策略。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第一段:“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第二段:“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教材泡泡提示:“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教学时问:“读了第一段你怎么知道孤单的意思了?”学生说:“第一段说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只有一个,别的没有了,这就是孤单。”我说:“对了,我们读了第一段,就知道孤单的意思,这种方法就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训练重点之一也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黄山奇石》一课的第三段: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理解“陡峭”一词时,引导学生:认真读这一段,思考“陡峭”是什么意思?从这段的哪句话中可以知道“陡峭”的意思?学生读后,一生说:“陡峭就是山很高的意思,我从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句中知道,猴子蹲在山头,望着云海,说明山高到云里,所以陡峭就是山很高的意思。”我赶紧表扬,你真会发现,读了下文就知道陡峭的意思,这就是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日月潭》第三段: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教学时问:“你从哪里知道湖水中景物看起来是隐隐约约的?”一生回答:“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因为有雾,倒映在湖水中的晨星和灯光都看不清楚,就是隐隐约约的。”我说:“是的,我们联系上文就知道‘隐隐约约在文中指看不清楚。同学们,如果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要认真读读上下文,很多时候上下联系就能理解了,这就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这样在具体的课文中引导学生学会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低年级学生乐于表达,说完整的话,恰当表达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文本,利用文本空白点或结尾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说话,循序渐进地培养表达能力。
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一封信》一课,重点引导学生感悟露西先后两封信表达的不同情感。教学时让学生整理出两封信的内容,对比读一读,引导谈体会,再以读促悟。当学生感受到第一封表达的想念、不开心和第二封流露的想念但分享快乐、会处理困难的情绪时,随机引导:“如果爸爸收到第一封信会怎么想?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爸爸会很难过,很担心,有的说爸爸无法在那安心工作,还有的说爸爸可能找机会回来。我接着引导:“‘如果爸爸收到第二封信会怎么回信?,以‘亲爱的女儿,我收到你的来信……说话。”孩子们說道:“亲爱的女儿,我收到你的来信,感到很高兴,你们自己会修台灯了,真棒。”有的说道:“亲爱的女儿,我收到你的来信,仿佛看见你和我们的小狗希比希快乐地玩耍。”还有的说道:“亲爱的女儿,我收到你的来信,我不能和你们一起看电影,但是我感觉到你们的快乐……”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并仿照说话,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好几种,低年级常用的有两种,即段意合并法和要素串联法。很多景物描写文章适合用段意合并法。例如《黄山奇石》一课,先引导学生思考每段写什么,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来,如第二段写“仙桃石”,第三段写“猴子观海”。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后,引导学生把每段意思连起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就很容易概括出来了。
叙述事情的文章用要素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先让学生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以往的课中经常训练,学生已经会找),教师板书,然后引导,将这三要素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文章主要内容了。
在中高年级的课堂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课前布置查资料,课上展示交流时,很多孩子都查了,大篇幅地抄写在一张纸或本上,站起来读不通顺,甚至好几分钟都读不完,这就是学生不会处理和运用信息。我认为,低年级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到中高年级才能更好地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
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课时,课前布置:查香炉峰的资料,试着用一两句简单的话说说你的了解。这就引导学生从大篇幅的简介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两个方面,有个初步认识就行。课上交流时,一名同学说:“香炉峰位于浙江绍兴市。” 教师追问:“谁还有不同的?”另一名说:“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所以叫香炉峰。”马上有同学补充:“阴雨天气,山顶有雨雾,像香炉里冒出的烟,所以叫香炉峰。”……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但了解了香炉峰,连“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思也迎刃而解了。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很重要,要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能力。在低年级初步培养应注重让学生弄清楚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合作学习中讨论什么,怎么讨论。其实就是在一次次阅读导学课中习得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语言内涵,学习语言表达。以《雪孩子》一课为例,谈谈培养过程。
“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在导学课中,都会这样引导,朗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雪孩子救小白兔相关段落,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画后,引导汇报,指导抓住描写雪孩子动作的词语,感受他为了救小白兔奋不顾身的情景。
在自主、合作能力引导的教学中分三个环节落实。第一环节是自主学习。要求自读课文找到雪孩子救小白兔的相关段落,画重点语句和词语,想一想你有什么体会。第二环节是合作学习。要求:将自己整理的句子、词语和你组内同学交流,谈谈体会。第三环节是展示交流。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汇报,他们从这段中的“呛人的烟、烫人的火”体会到当时火很大,情况危险。另一组补充,他们找到动词,体会雪孩子的奋不顾身。还有一组补充,他们找到“终于、连忙”,体会到雪孩子救小白兔时的艰难和焦急。经过各组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补充,文本重难点迎刃而解。
作者简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第一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