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有效地将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指向学生语用能力的教学路径。在随文练笔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好随文练笔的落脚点。教师可从“得言仿言,丰富积累”“驰骋想象,文道结合”“改写创新,多元呈现”三个方面寻求随文练笔的落脚点,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落脚点;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54-02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了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随文练笔巧妙地将读写融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悟。因其灵活多样、切口小、难度低、速度快等特点,受到教师们的青睐而被广泛采用。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为随文练笔的目标不清晰、内容选择偏颇、方法指导不到位等原因,练笔出现了华而不实的现象,既耗费了课堂时间,又未能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随文练笔的几个落脚点的选择。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有言:“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乏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有清晰的文章脉络、优美的语言词汇、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这无一不是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范本。
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仿写练习,要牢牢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立足优美词句。字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也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将色彩与景物融为一体,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颜色的认识,进而让学生理解物与色的构词方式,最后拓展到其他的同类色彩,如炭黑、雪白。此外,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有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师要有一定的敏感性,挖掘句式训练的切入点,指导学生仿写。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把一句话写得具体而富有感染力。
二是抓住典型段式。教材课文的篇章结构是学生随文练笔的模板。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段落特点和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仿写。如《莫高窟》一课,课文叙述具体,以“总分总”的结构谋篇布局。课文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彩塑、壁画,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用词准确生动,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此外,还不乏举例子等丰富的说明方法。教师唯有引导学生从关注外在形式走向内在联系,才能让随文练笔落到实处。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文本留白处,如课文言语的空白、插图的空白、意境的空白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不失为随文练笔的一大路径。
(一)插图留白,创造表达
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具有浓缩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教师应当依据课文插图,巧妙地利用留白,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仔细观察插图,然后再发挥大胆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本内容,同时达到练笔的目的。
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课文插图中,儿子掉头看着父亲,手提着大鲈鱼,父亲则面向湖中。关于这幅图,在课文中没有直接的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再联系文本中简短的对话,设置问题: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他们之间还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呢?写一写。这一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体悟了人物“不情愿”的心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词语留白,彰显张力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启发学生想象也是随文练笔的着眼点,不容忽视。
如《荷花》一文写道:“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动词“冒”字可谓生动形象,引人遐想。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并展开想象思考:“冒”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能不能把“冒”换成“钻”“长”等词语?和“冒”相比哪个更好?这时,学生不难体会到“冒”字展现了荷花的生机勃勃。那么,荷花冒出来之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可以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写一写,之后与课文中的语句比一比,在对比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关注标点,意犹未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文字配合成文,是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感情抒发、详略安排等需要,课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标点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争论的故事》一文,盛老师讲述了一个故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很显然,倒数第二段的省略号省略了其他同学的感想。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关注这一省略号,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中,思考自己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收获,并写一写。学生于标点留白处顺理成章地体会到了语言表达的意犹未尽,文本内涵也自然得以领悟。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文章的情感,让学生畅游于文本之间,入真情、入佳境。然后教师再抓住学生情感的喷发点,设置随文练笔,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语文课文的体裁丰富多彩、文本类型多种多样,这无疑给写作训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在随文练笔设置时,可以因文而异,进行创新呈现。
(一)古诗扩写
古诗文具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特点。扩写必须是在学生认真学习文本,深入理解内容的前提下,对原文的词语、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对空白点加以想象发挥,让原文更加详细具体、丰满生动。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笔者在课堂上设置了让学生扩写古诗的练习。笔者在引导学生扩写时,紧紧围绕文本留白处、情感抒发处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烟花三月”的扬州是一番什么景象?“片片小舟”为何在作者眼里只有“孤帆”?送别之时,这对友人会说些什么?学生借助教师搭建的“扶手”,切实有效地完成了练笔。
(二)说明文改写
说明文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語言简洁,表达准确,具有科学性,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范本。
说明文改写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针对说明文的练习,“改”可以落在“说明对象”的变动上,还可以放在“字数”的变动上。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认真观察一种水果,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让学生也依照文中的写法,动笔写一写。教学《莫高窟》一课,课文有这样的思考题:给这篇课文编写段落提纲。笔者在教学时,结合课后思考题,对学生提问:用最简洁的语言浓缩这篇课文。
(三)寓言童话续写
“小故事,大道理”是童话、寓言的共同特点。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采用续写的形式。续写是基于对原文情节的合理推测和想象,是创造性地续补有关内容的小练笔。
如《滥竽充数》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写《南郭先生后传》;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小骆驼与小红马再次相见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续写的时候,要特别强调续写的合理性,以免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对读写训练点的正确选择以及呈现形式的灵活多样。我们相信,只要以文本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心、精心、巧妙设计随文练笔,一定会让学生的语用能力不断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