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绘本以其精美的配图、丰富的视听、幽默的故事,使学生在课本教学以外充实了知识架构,拓宽了思维广度,增添了学习兴趣,并且与其认知水平、价值观念相适应。从绘本教学的发展轨迹来看,它大致经历了引进、研究、本土化尝试三个重要阶段,文章立足于绘本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探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发展策略的中心与基本点。
关键词:课外阅读;绘本教学;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顾芮慧子,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教师。(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6-0087-02
绘本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带有插画的儿童图书。而“绘本”一词的提出以及初步发展则是在日本,它基于儿童的认知能力,设计出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故事书,凭借精美的插图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深度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
1. 绘本可以助推英语教学发展。《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意即学生只有经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学习的不足。但笔者认为,除了不断完善不足以外,还要培养学习的兴趣,即实现“学,然后知趣”,方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最终好学。调查发现,小学英语绘本课程正是这样一种让学生学而有趣的有效方式。绘本课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联想,自发自觉地掌握英语语言学习的方式方法,从而增强英语语感,扩展语言文化的知识面,最终达到提高英语素养的教学目的。
2. 绘本教学中的薄弱点。随着对小学英语绘本课程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教育部门对于绘本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还一度兴起了“绘本热”,但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一系列矛盾也随之而来。
(1)以本教本,禁锢思维创造。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绘本课程教学中,部分学校已经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迅速把握绘本课程的中心内容及思想,但其教学重点仍放在单词、语法等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语言创造力等内容。笔者认为,课本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加强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是为孩子打开的一扇窗,这扇窗昭示他外面的风景更美,吸引他走出去寻求更大的突破。而以本教本,机械地复述单词、朗读句子,不仅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还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评测不足,忽略能力匹配。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学生受社会、家庭不同影响的背景下,小学生英语的启蒙程度、学习能力、语言环境等情况参差不齐。目前的小学英语绘本多以年级为划分标准,设定不同的教学方式,这种区分方法实施起来最为方便、快捷,但也容易忽略同龄学生存在的差异。调查发现,由于受语言素养、阅读能力、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因材施教,就难以有效实现绘本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
(3)引导缺位,忽视兴趣培养。多数教师在设计绘本课时,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中文含义、感受语法结构,分析文章结构,而在如何增添故事内容的趣味性,或如何设计课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上缺乏引导。故事背景扩充不足,故事内容挖掘深度不够,均易造成学生对绘本故事失去兴趣,课堂气氛难以调动。
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知识,以及一线教学的工作经验,为此,笔者提出小学英语绘本课程设计发展策略,谨供参考。
1. 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为中心。“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自古以来,中西方学者就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此有过深入研究,他认为,思维的范畴决定着语言的范畴。而在20世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识发展理论,更加深入地解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即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
作为教师,仅将教学重点放在组教形式、语法规范、单词积累等语言知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构建英语思维能力才是提升英语素养的核心。小学生的年龄基本处在7~12岁的这个阶段,即儿童语言发展的转折期,语言表达能力开始走向分化,思维活动与具体的事物和环境联系也越发紧密,因此,要建立逻辑成熟的英语语言思维,就务必先构造出相适应的语言文化环境。
例如,学生在学习绘本Halloween时,教师就可以先补充学生对于这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典故等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图片内容,习得语言习惯和思维逻辑。再如,《跟上兔子》第三季绘本Nian,虽然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但是现在的孩子对此却知之甚少,因此,在阅读之前先架构文化背景,降低学生的理解難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绘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营造语言的文化氛围,突出语言的文化特色,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初步建立独特的英语逻辑思维方式,强化英语思维能力,方能体现绘本作为课外阅读的准确定位。
2. 坚持课程深度对标学生现阶段的英语水平。目前,绘本学习大多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每周设立一节课外阅读课,将学生分成小组交流学习。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将绘本按照词汇量、难度和主题进行分类,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心理年龄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等级相近的学生分配在一个组,并选择与之水平相匹配的绘本教材施教,此外,还要保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主题。在一定的教学阶段结束以后,再进一步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并根据学生在绘本班级的适应程度,进行周期性的滚动调整,从而保证授课者水平、绘本深度、学生英语素养三者精准匹配。
3. 坚持绘本教学适应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英语的母语优势,且社会普及度不高,对此,教师就需要发挥绘本的优势,丰富绘本故事的内容,实现绘本内容的立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使绘本课“活”起来。
例如,兔子第二季绘本Treasures内容多、语句长,学生在理解内容时存在较大困难,若只是单纯进行知识讲授,就必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效率偏低。对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绘本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从而有效通过绘本的游戏关卡。
又如,针对蓝色和黄色加在一起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这样的课堂自然就动起来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绘本内容。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教学,学生能以绘本为基础,发挥其多模态的特点,将静止、机械的绘本内容以自己擅长的形式能动地表现出来,慢慢地,学生就会喜欢上英语课。由此,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汲取知识,不仅发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而且让学生在玩耍中不断累积英语语言素养。
總之,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表述和阅读固然重要,但语言思维才是最核心的部分。要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运转起来,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年龄以及英语素养与所学知识相匹配,并充分发挥多模态课外阅读教学的优势。实践证明,只要紧紧抓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三者之间的能动作用,就能借助绘本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晓彬,贠翔悦.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A].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4):16-20.
[2] 于婷.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开展英语绘本教学[J].知识-力量,(3):23-24.
[3] 霍文保.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新思路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34-37.
[4]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罗淑瑜.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0):34-38.
责任编辑 范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