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君 吴小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心脑血管类病症一直属于临床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类型,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患者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1-4]。脑出血在60岁以上群体中一直保持极高的发生率,且该症的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发病较为突然[5-13]。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属于脑出血病症中最为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类型。β淀粉样蛋白在患者脑血管中逐步沉积,是主要发病原因。为充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急诊工作持续进行优化[14-15]。本研究主要分析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在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1.1一般资料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12—2018-12接诊病例,对照组38例在救治过程中各方面处理及急救对策按照常规方式展开,观察组38例按照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61~78(69.28±2.38)岁。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60~79(70.37±2.3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急诊治疗模式完全按照常规方式展开。患者达到医院后,应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各方面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立即开通静脉通道、补液,并通知影像、神经内外科进行会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手术前各方面准备工作,及时展开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细化出诊指导工作。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应急救小组在5 min内出诊并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所在地。路途中可通过电话询问的方式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并告知患者家属等常规救治对策。若患者处在神志不清的状态,指导家属不得随意搬动患者;若患者口腔内有呕吐物,指导其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促使呕吐物顺利排出,避免出现窒息情况[1,16-20]。(2)现场急救处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呼吸频率、意识状态以及血压等指标进行评估。由专业医师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并立即创建静脉通道,改善各方面临床症状。针对有较高死亡风险的患者,立即展开救治,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再开展后续转运工作。若患者有痉挛及抽搐症状,结合具体情况以地西泮等进行治疗;对于血压异常偏高患者,需合理使用降压类药物治疗;对于呼吸不稳定甚至呼吸骤停患者则需立即展开气管插管[21-23]。(3)回院过程中急救。将患者送回医院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平稳,避免患者出现较大波动。转运过程中体位应保持为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做好固定工作。转运过程中确保给氧通道以及静脉通道畅通,并对各方面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密切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体温异常上升,可借助冰敷的方式进行处理。回院过程中由对应医师与院内取得联系,将患者各方面情况详细向院内医护人员进行讲解,以便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治疗中所使用的药物、手术器材等[24-30]。(4)有效展开院内急救处理。在患者到达医院后,按照提前准备开展后续治疗操作。开通绿色救治通道,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手术治疗。会诊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各方面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与评估[31-35],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即向医师报告以便立即处理。影像检查工作由具备多年临床诊断经验医师进行,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观察救治成功率、救治满意度、NIHSS评分以及治疗中并发症、恢复期生活质量(SF-36)、住院时间[5]。
2.1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7%(37/38)有显著优势,其中20例极为满意,17例较为满意;对照组满意度78.95%(30/38),其中18例极为满意,12例较为满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2,P=0.002)。见表1。
2.22组救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在救治成功率上,观察组以100.00%(38/38)占据绝对优势,对照组4例死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7,P=0.017)。对照组11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仅3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2,P=0.019)。观察组NIHSS评分9.27±2.08,对照组为24.37±3.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8,P=0.011)。观察组住院时间(23.23±2.38)d,对照组为(37.28±3.2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2,P=0.002)。观察组恢复期生活质量评分64.12±2.38,对照组为42.92±1.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29,P=0.001)。
表1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脑出血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急救治疗也越发受到重视[36-45]。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属于脑出血中风险最高且治疗难度最大的类型。临床对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的诱发因素无有较为明确的定论,结合大量临床研究可知,其诱发因素主要有3个层面:(1)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遗传因素;(3)多种血管炎。β淀粉样蛋白主要来源于血管内平滑肌细胞,人体血管壁出现损伤后,其在人体内的含量迅速增加。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发病较为突然,早期多数患者无明显异常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5-16]。多数患者存在呕吐、头晕以及恶心症状,部分严重者还会有暂时性失明以及意识障碍症状,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不可逆转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急救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46-51]。在以往急救过程中,患者到达医院后再开展治疗,浪费了大量中间环节时间,无法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针对性治疗,无法有效保障整体治疗效果。急诊一体化救治是目前使用率较高的救治模式,且充分围绕“时间就是生命“展开,旨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有效治疗[24-25]。出诊环节通过医护人员告知现场家属简单救助措施,可避免家属因盲目操作而加重患者病情,同时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掌握,可初步拟定治疗方案,以便在达到现场后迅速展开救治[52-53]。当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展开评估,结合风险因素,对于病情较为稳定且无生命危险的患者,需常规救治处理后立即转运,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者立即展开处理,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进行转运。研究[53]指出,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作用下,可有效提升临床对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救治时间。研究[54]同样指出,在该救治模式下,可确保临床对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患者后续康复奠定基础。
本研究显示,在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的作用下可有效提升家属以及患者对急救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可保障临床急救成功率,有效控制致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恢复期间的生活质量。证实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下可有效提升临床对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帮助患者后期恢复等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