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和意义

2019-08-27 01:09徐婉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脊髓炎免疫性细胞因子

韩 凌 徐婉茹

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引起该病主要因素为自身免疫系统缺陷,为一种已达成共识的免疫性疾病[1]。既往研究认为[2],该病发病机制与患者感染某种病毒有关,而感染病毒与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存在相似抗原,上述两种相似抗原引起错误的免疫识别,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目前部分研究证实[3],MS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CD4+T细胞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起介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技术不断发展,新型CD4+T效应性T细胞被发现,上述细胞分泌白介素-17等前炎性因子,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和肿瘤。研究表明,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体内发现Th17所分泌细胞因子IL-17水平增高[4]。现阶段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MS疾病患者发表相关报道不多。本文探讨多发硬化相关细胞因子的研表达水平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菏泽市立医院2016-01-2017-12收治的MS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5-6]:(1)观察组患者经临床医师诊断确诊为MS;(2)治疗依从性高,能配合医护人员;(3)经过家属、患者同意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4)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服用免疫制剂者。排除标准:(1)障碍、失语、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2)既往存在精神病史或家族史者;(3)一般资料不全者;(4)合并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54(41.5±3.4)岁。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27~52(42.6±3.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标本采集:收集外周静脉血,放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中,5 mL/管,抽取2管。采取Ficoll分层法分离PBMCs,实验过程中将浓度调整至2×106个/mL,实验开展过程中及时将细胞悬液中往内添加单克隆体anti-CD3 0,2 μg/mL,anti-CD28 1 μg/mL。同时将细胞悬液分为三部分:①将其放置于6孔板内,同时往内部添加5% CO237 ℃,放置在孵箱中培育20 h,可提取RNA。②往内添加96孔板内,往内部添加于5% CO237 ℃,放置于孵箱中培育72 h,同时吸取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③培养管内放置5 mL,并添加蛋白转运阻滞剂,置于5% CO237 ℃孵箱内培育4 h,后予以细胞染色。

1.2.2 检测:试验检测采取Trizol一步法,并提取单个核细胞RN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RT-PCR反应体系如下:Taq酶,IL-17,内参GAPDH上下游引物共0.5 μL,模板cDNA,MgSO4,dNTP共1 μL,5 μL 10×PCR Buffer,15 μL ddH2O,共50 μL。反应条件:预变性为5 min 95 ℃、30次循环次数,同时利用72 ℃延伸5 min。同时往内添加1.2%琼脂糖凝胶,并在此基础上于120 V下电泳,后采取Bio-capt凝胶成像系统对结果加强分析。引物为Primer 5.0设计,IL-17上引流物为5’-GGACTGTGATGGTCAACCTGA-3’,下引流物5-TCATGTGGTAGTCCACGTT-CC3’;GAPDH上游引物:5’-GCATGGCCTTCCGTGTCC-3’,下游引物:5’-TGAGTGTGGCAGGGACTC-3’。试验开展过程中采取双抗体夹心法,并利用ELISA试剂盒可对细胞上清液中IL-17、IL-6、IL-23进行操作,严格按照试验说明书进行,试验操作中标准品和标本各孔吸光度值读取应在波长450 mm处。

1.2.3 治疗:将纳入60例MS患者(观察组)按照残疾状况量表(EDSS)[6]分为3组,A组(EDSS<4分)24例,B组(EDSS≥4~6分)26例,C组(EDSS≥6~9分)10例,所有患者予以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甲泼尼龙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727,剂量40 mg)治疗,1周内前3 d 1.0 g肌内注射,1次/d,后4 d予以0.5 g肌内注射,1次/d。甲波尼龙冲击治疗后1周并予以许昌奥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强的松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1232,剂量5 mg)60 mg/d,渐递减后1个月内停服,并予以胃黏膜保护剂,口服强的松片干预3周,共治疗1个月。再次对各项因子进行检测,操作方式同上。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IL-17、IL-23、IL-6等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清指数,分析治疗前后MS患者相关细胞因子与EDSS的相关性。

2 结果

2.12组相关因子比较观察组IL-17、IL-23、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A组、B组、C组治疗前后相关因子比较治疗前3组IL-17、IL-23、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L-17、IL-23、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相关因子比较

2.3治疗前后IL-23、IL-17、IL-6与EDSS的相关性治疗前IL-23与EDSS呈明显负相关,IL-17与EDSS、IL-6与EDSS呈正相关,治疗后IL-23与EDSS呈明显负相关,IL-17与EDSS、IL-6与EDSS呈正相关。见表3。

3 讨论

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为MS特征性表现,全世界患病人数100万,常见患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多以乏力、共济失调、视野缺损等,会引起患者出现一系列认知障碍,常见为感觉、运动、神经,若早期未及时予以措施干预,会影响到后续自理能力,为家庭造成严重负担[7-8]。目前MS发病机制不明确,除与自身免疫联系密切外,病毒感染、遗传倾向、环境因素等均在MS发病中起到作用[9-10]。现阶段对MS相关病因研究侧重点为动物实验模型上,一项有关小鼠实验结果证实,与正常小鼠群相比较,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机体内部Th1细胞水平会呈现一定上升,相比自身分泌IL-12水平偏高,表明Th12参与疾病发病[11-12]。但另一项实验显示[13-14],一旦阻断机体内IL-12与其受体之间结合,或小鼠体内IL-12清除过后,小鼠仍然易感染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Th17作为近年来研究中发现效应性CD4+T细胞,分泌IL-17、IL-23以及TNF-α等前炎性因子,并起到促炎作用。对临床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研究中,常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血清、局部组织检测中发现Th17细胞高水平[15-16]。韦云飞[17]在一项小鼠实验中发现,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病情进展发生与机体内部IL-17、IL-6水平呈正相关,且对存在缺陷IL-17小鼠或IL-17受体经封闭处理后小鼠对脑脊髓炎反应性降低。研究证实[15],Th17细胞在M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Th17细胞分化中最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分别为IL-6、IL-23、IL-21等。因此,对上述炎性因子在机体内水平及其激素治疗对其影响进行研究,能阐明MS发病机制,为后续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18-19]。

SHAYGANNEJAD等[20]研究得出,因IL-17因子会通过脑部血脑屏障,移行过程中进入中枢系统会进一步分泌IL-17及炎症性CD4+T细胞,上述因子综合作用下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中枢炎症性脱髓鞘,进一步促使MS患者病情发展。我国对Th17相关研究报道偏少,本研究显示,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MS患者机体内TH17相关因子水平升高(P<0.05)。MS患者体内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MS患者Th17细胞数量与其功能增强具有一致性[21-22]。IL-6和IL-23作为IL17紧密相连细胞因子,为抗原提呈细胞分泌,作为诱导初始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及其IL-17产生关键因子[23-24]。因此,MS患者Th17细胞增加与其诱导因子IL-6、IL-23密切相关。

表2 A组、B组、C组治疗前后相关因子比较

表3 治疗前后IL-23、IL-17、IL-6与EDSS相关性

甲泼尼龙作为急性期MS患者常用治疗药物。本文中MS患者按照ESDD分级分为3组,同样予以激素治疗,与治疗前相比,IL-23、IL-17、IL-6水平均相应下降。虽然MS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但与健康人群相比,IL-23、IL-17、IL-6仍然偏高。国内外部分研究证实[25-26],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MS患者预后,但予以适量延长激素治疗是否能控制IL-23、IL-17、IL-6水平正常,并预防MS复发,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显示,治疗前后IL-23与EDSS呈明显负相关,IL-17与EDSS、IL-6与EDSS呈正相关。提示上述3个炎性因子在MS发病中存在同向协调关系。而对MS临床治疗多采用甲波尼龙干预,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能作为MS急性期治疗用药,进一步降低MS患者IL-17、IL-23、IL-6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但因长期应用大量激素干预,后续不良反应多,因此,为减少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一步损伤,寻找替代品显得尤为重要[27-28]。IL-23和IL-17作为近些年来研究中对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会参与MS进展,对其相关确切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29-30]。因此,对其深入研究能进一步揭示MS发生、发展机制,为寻求后续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加大样本量深入研究,以推进Th17细胞检测在MS诊断中临床应用[31-32]。

MS发病与IL-17、IL-23、IL-6相关,采取甲泼尼龙治疗1个月,上述因子水平下降。但由于本文究仍建立在其他学者基础上,对Th17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为进一步证实该研究准确性,需加大样本量、研究时间,证实Th17细胞在M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脊髓炎免疫性细胞因子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得了脊髓炎有哪些症状?
家畜脊髓炎及脊髓膜炎的诊治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对付肿瘤的细胞因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