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思辨性作文材料的审题与写作

2019-08-24 05:25陈颖强韦海清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审题立意作文教学

陈颖强 韦海清

【摘 要】本文论述哲理思辨性作文材料的审题与写作,提出要写好哲理思辨类作文,在审题立意时要把握材料核心概念的关系,在行文写作时要用一分为二、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现象的普遍性和实际意义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作文教学 哲理思辨性作文材料 审题立意 联系发展 一分为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B-0132-03

近年来,高考作文材料大多融注辩证思维因素,既关注思维广度,又关注思维深度,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这类哲理思辨性作文材料通常隐含某种人生哲理,反映对立与统一、原因与结果、条件与结果等关系,契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求。但是,不少学生在这类作文题的审题立意与构思写作上存在认识不清、概念不明、思维混乱、层次单一等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作文材料凸显的关系入手,读懂题意,深刻立意,运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让自己的作文闪耀哲理思辨的光辉。

一、高考哲理思辨性作文的考题分析

所谓思辨是指辩证思维。辩证思维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原则,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思辨的语言能在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的同时凝缩生活的细节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悟,引发读者对生活场景、人生情态的联想,从而启发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共鸣。概括来说,所谓哲理思辨就是在事物的对立中认识它们统一性的思维规律和形式。而哲理思辨类作文就是指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构思等方面融入思辨因素、揭示人生哲理的作文。

思辨性在高考作文题中如何体现呢?如 2017 年全国一卷二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关键词和名言中选择两三个进行写作,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择其中两三词或句,其内在的联系性、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画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再如 2018 年全国二卷作文题,材料中沃德跳出了常规思维,用逆向思维,挖掘出了表象背后的真相,之后又坚持自己的见解,把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精神坚持到底,成了笑在最后的人。逆向思维也是思辨性的具体表现。

根据高考作文材料类型,笔者把思辨性作文材料细分为关系型作文材料、哲理型作文材料。

(一)关系型作文材料

关系型作文材料,顾名思义,就是题目材料中提供的一组或多组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立意行文时必须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 2016 年江苏卷话长话短:“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分析:话长与话短、有话与无话是两对关系,把握这两对关系才能写出思想性。

关系型作文材料,总有两个关键要素(词语或短语)成对出现,需辨明其各个要素(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立意。关系型作文材料的写作重点须放在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上。

(二)哲理型作文材料

哲理型作文材料主要是指蕴含某种哲理,能引导考生探讨人生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问题的作文材料,包括人生感悟、哲理名言、寓言故事等。

如 2016 年山东卷备好的行囊:“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分析:“行囊”有多重类型,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思想的……要化虚为实,以小见大,总结“行囊”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和哲理意蕴。

哲理型作文材料寓含哲理思辨,与上述关系型作文材料多有交叉,内容多关涉文化、人生、生命成长等,富有诗意,体现一定文采。纵观近年来各地高考的作文题,一直延续下来的命题思路,可以概括为几个关键词:理性、思维、回归生活。理性的回归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哲理思辨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哲理思辨性作文材料的审题,需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对关系:对立统一、原因与结果、条件与结果、主要与次要、整体与部分等,本文以前三对关系举例。

(一)对立统一

构成话题或标题的各要素表面上看是对立的、矛盾的,但本质上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如“简与繁”作文,“材料一:大道至简。—— 老子《道德经》;材料二: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 英國诗人弥尔顿;材料三:艺术创作宜简不宜繁。—— 齐白石。‘简是一个有着丰富意蕴的文字。无论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还是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处处均能发现其身影。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要求体现文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分析:三句名言均暗含“简与繁”的对立统一关系,“大道”与“简”的对立,“简单的方式”与“复杂的思想”对立,“宜简”与“宜繁”的对立。归纳起来就是要凸显“简”与“繁”的辩证关系。要凸显辩证思维,在肯定大道简单之后,辩证议论—— 简单,绝不是平庸,它是另一种不简单,表现的是不简单的探索规律的研究精神,它可衍生出宇宙人生,万事万物。

再如“古老和年轻”作文:“古老和年轻,旧与新是中国故事的两种原色。今天,许多古老的中国故事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后重又获得了蓬勃生机;而许多全新的中国故事往往因着其古老智慧而弥散着历久沉香。从始皇驰道到今天纵横万里的中国路,从赵州桥到今天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从张骞出塞到今天横贯中西的一带一路,从本草纲目到今天荣获诺奖的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它们无不散发着古老与年轻,旧与新交相融合的光彩!”要求学生以“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这些中国故事的感触和体会。

分析:副标题“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点明了作文方向,“古老”和“旧”主要是指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先哲智慧,“年轻”和“新”主要是指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所做出的最新创造和巨大成就。因而解读中国故事里“古老与年轻,旧与新”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作文的主要内容。选点可以多元,自由,不一定拘泥于材料中的示例,但必须充分体现二元思辨的色彩。

(二)原因与结果

构成话题或标题的各要素直接存在因果关系,一个因素表原因,一个因素表结果,由原因的因素导致结果的因素,也可能互为因果。

如“痛与言”作文,“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要求学生就材料中文字引发的联想和思考、理解和认识阐述自己的理由、观点和态度。

通过对比分析材料,我们认识到,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应当面对。而面对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或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或痛而不言,既非麻木不仁,也不逆来顺受,而是坚强面对;或恰当地运用言行文字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综合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实际上是要凸显学生的哲理思辨能力,在理解“痛与言”的因果关系中,正确面对痛苦,迎接人生的成长。

(三)条件与结果

构成话题或标题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某一条件促成某一结果,也有可能几个要素互为条件。

如以“勤奋与天才”为标题作文。

分析:显然,勤奋是成才的一个条件,成才是勤奋的一个结果。作文时要侧重写勤奋。

通过以上举例分析,哲理思辨类型材料的审题要注意以下步骤:

1.审清题目,梳理材料内容,找出一组关系词。

2.抓住关系词,理性思考其逻辑关系,加上相应的定语修饰。

3.适当延伸,联想拓展,感悟人生、生命成长哲理。

三、让作文闪耀哲理思辨的光辉

思辨性作文材料本身体现较强的思辨性,审题时需要辨清其逻辑关系,写作行文也应注意闪耀哲理思辨的光辉。怎样才能让作文体现哲理的味道,闪耀思辨的光辉呢?关键在于思维的方向或角度。

(一)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辨证就是要从事物本身矛盾的发展、运动、变化来观察把握,要能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即是把事物分为正反两方面分别对待。在关系型作文题中构成话题或标题的两个要素往往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一分为二,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如“简与繁”文段:“有人可能会问,世界纷纭变化,世态阴晴不定,世物纷乱无章,世人人心难料,如何谓‘简?尘世中忙碌的人群,总叹息世道纷繁使自己心力交瘁,殊不知所谓困扰自身的囹圄之境,亦可以简而化归之。‘简可谓无数道义的高度总结,亦是看似繁杂事物的有机整合,是世间最本质的核心,是世态变迁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万物丛生,皆由最原始的本原而根深叶茂,延枝蔚然。故予抒己拙见,行以简则成以简,学会‘简的艺术以指导实践,则事济矣。”

这段分析“简”与“繁”的对立关系,表面互为对立,但对立之中又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作用,“简”来源于“无数道义”“繁杂事物”,“无数道义”“繁杂事物”即是“繁”的解读,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辩证看待“简”与“繁”的关系,反映学生深刻的理性思辨能力。

(二)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刻都处在运转之中。分析问题时,既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也要抓住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规律。在写作时,如能全面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透彻分析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自然文思泉涌,辩证有力。

如“古老和年轻”文段:“与此同时,不只古乐等古老物件光芒耀眼,古老的中华理念、思想也在新时代的呼唤下,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迸发着勃勃生机。从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观念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田,教导人们积极向善,做正人君子。而这古老的智慧吸收了新时代的雨露,结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果实,在新时代指引人们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再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正如《中庸》所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合共生的理念早已融入华夏民族的基因,流传至今,在新时代的需求下,进化成一种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这古老的和思想带着历史的沉香,青春的朝气,让今人赞叹不已。”

这一段文字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既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有密切联系,又能发展性地看到“儒家仁义礼智信”在现代中国焕发青春光彩。

(三)以小见大,从现象的普遍性和实际意义的角度看问题

古人云,窥一斑而知全豹。以小见大,从现象的普遍性和实际意义的角度看问题,就是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能够用思辨的、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人生和社会,就是要把概念、观点、事件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面前拓展,从哲学、现实、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如作文题:老计是一位巡守员,他日夜守护着深山铁路的安全,火车经过,他会立在路边向火车敬礼,他用自己对工作的尽职尽责来表达自己的爱。

例文:“在莽莽山林里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地巡视的老计,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的身上有一种高贵,一种无须证明的高贵。他并没有认为自己的工作卑微低下,恰恰相反,他把巡山当成一种神圣的工作,因为铁路安全事关千万乘客的生命安全。他的敬礼不仅仅是职业道德和修养的表现,更是本身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显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平凡的工作,只要你尽心尽责去做,也会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人的灵魂的高度是由思想决定的,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宽度取决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于问心无愧,用自己的方式,實践自己的人生,获得心灵的充实。这样看来,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他不过是比人们更早地认识了生命的本质,像老计那样回归了人性的本真,从而坦然地面对别人的不屑或讥笑。”

这两段文字从巡守员老计的普通人身份出发,挖掘其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平凡人生的不平凡成就,以小见大,凸显事件的现实意义。又站在生命的本质,肯定老计的人生意义,表现长远的目光。

思辨的关键在于思维,思维的关键在于方向和角度,这启示我们在审题立意、行文分析时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既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也要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还要从现象的普遍性和实际意义的角度看问题,让作文闪耀哲理思辨的光辉。也就是说,作文的思辨性主要体现在作文思想的深刻上。

“一篇文章如果缺少深刻的思考,徒有华美的外表,思想上贫血,就不免流于平庸。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优美,还可能因辞害意,本末倒置。”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重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校对理性人才的选拔要求,也让学生更理性科学地面对未来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先武.思辨性表达让作文绽放异彩—— 从一篇“另类”学生作文谈起[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3)

[2]钟金清.千锤百炼 重在思辨——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辨性的实践研究[J].阅读与写作,2014(29)

[3]荣维东.思辨写作:高考作文命题的应然取向和发展路向[J].语文建设,2017(19)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审题立意作文教学
浅谈议论文中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三步作文法”初探
浅谈初中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
研究高考作文 提升高中生审题拟题能力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