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张小龙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北京 102249)
学校体育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必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形成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多年来,高校通过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制度,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把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促进大学生体质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距离彻底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完全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本文选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3所工科类高校2012级本科生体能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其本科4年体测数据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质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质的建议。
工科类大学体质现状。
选取完整参与入学初体质预测和之后每学年体测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2012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岁
学生入学初的体质测试(俗称“预测”)和每学年的体质测试均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测试,因此,所得的数据客观公正,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大学生本科阶段的体质变化情况,满足研究的要求。通过整理和分析5次的体质测试结果,并结合各学年学生的学习任务等情况,就可以分析出体质变化的特点和原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改进体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在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之前的标准相比,测试项目等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各项测试所反映的体质指标和测试结果所反映的体质健康情况却没有改变。因此,我们通过分析各测试项目所代表的身体素质,而非拘泥于具体测试项目,就可以关联起按照新旧标准获得的测试结果,从而科学严谨地进行体质变化的研究。
对比新旧标准,我们可以看到体质测试项目始终包括整体健康情况、身体基本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灵巧素质、柔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
入学初的测试成绩能够较好地反映升入本科阶段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而之后每学年的体质测试一般在下学期进行,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每一学年学生的体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学生本科阶段的体质变化情况。
选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3所学校2012级学生本科阶段身体素质整体情况的变化如表2 所示,优良率的变化情况如图 1所示。
表2 3所学校本科阶段体质健康变化表 百分比/%
图1 3 所学校本科阶段身体素质优良率平均变化情况
3所工科类高校的2012级本科阶段身体素质整体情况的优良率的变化情况如图 2~图4所示。
图2 本科阶段BMI指标优良率变化情况
图3 本科阶段柔韧素质指标优良率变化情况
图4 本科阶段力量素质指标优良率变化情况
通过对历年测试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大学生本科阶段的体质变化具有如下特点。(1)身体素质综合指标在大一、大二期间呈上升趋势,并在大二阶段达到最佳状态;进入大三、大四阶段后,身体素质出现下降,并且大四结束时,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刚入本科时基本相当。(2)就单项身体素质指标而言,大一时的状况普遍远高于刚入学时的情况;在大二阶段,各项素质进一步提高,并到达最佳状态;进入大三时,各项身体素质出现下降;而大四时各项素质继续降低,在毕业时的状态略好于入学之初或基本相当。(3)各单项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与整体素质大体一致,没有异常指标。这说明学生本科期间的体质变化,是由于各单项素质改变综合导致的,而非单一身体素质变化影响的。
结合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前后学习任务、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我们分析出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1)本科阶段锻炼时间增加,使得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我国现有的高考选拔模式,使得学生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时,往往忙于复习而缺乏体育运动,从而导致了入学初学生体质偏低。在本科学习阶段即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压力降低,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这就有助于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因而大一、大二时学生身体素质出现明显上升。(2)大一、大二体育必修课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样本中学生所在的学校对于大一、大二的体育课要求严格,作为必修课程分4学期开展。这就保证了学生每周至少有1次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同时由于课程设置合理、教师教导有方,因此,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身体锻炼,大一、大二阶段体质提高很快。(3)大三、大四学生体育学习要求降低,导致学生体质下降。样本中学生所在的学校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只做体育选修课教学,不是每学期都有硬性学习任务,导致学生体育锻炼基本依靠自主。而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被游戏、上网、逛街等休闲娱乐方式所挤占,更是少有学生主动进行锻炼。因此,虽然个别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获得了较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就整体而言,身体素质依然出现明显下降。
虽然本科阶段结束后,学生的体质较入学前有所提高,但更应注意到的是本科毕业时学生正值23岁左右的黄金年龄,其身体素质应该=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因而想方设法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质刻不容缓。
3.2.1 优化体育课教学模式机制,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将身体锻炼贯穿整个本科教学阶段。通过增设体育必修课核等方式,督促和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3.2.2 完善体育场馆建设,满足学生各种体育锻炼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所热爱的体育运动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跑步等基本项目,各种体育运动日渐丰富。因此,为了方便学生参与更重体育活动,各高校就应在硬件上丰富和完善现有场地,从种类和数量上满足学生对运动场地的需求。
3.2.3 增强学生锻炼热情,自觉提高身体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校在督促学生锻炼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主动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