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赣县区是革命老区,也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国家级贫困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遗址众多,但是当前面临诸多困难,如何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好是个系统工程。本文为做好此项工作做出一点探索。
【关键词】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中央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讲话时指出:“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继承先烈遗志,大力弘扬苏区精神……”2012年6月28日,在国家相关部委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意见明确提出了“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规划,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苏区工程作为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江西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说到江西,就会让人联想到“红土地”一词,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革命老区。赣南等中央苏区包括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上饶市、鹰潭市、宜春市、萍乡市、新余市8个设区市的54个县(市、区)。据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达2096处。由于革命遗址绝大部分是清末民初民居建筑,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有的还是干打垒,距今最少也有80多年,均已超过其使用寿命,而且点多面广,大多又分布在边远山区,很多革命遗址急需维修。
一、赣县区苏区红色文化资源
(一)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连片控制和管辖的范围,超过当时全区(县域范围包括现在的赣县及章贡区全部、开发区大部)三分之二的区域,境内设立的区苏维埃政府有19个、乡苏维埃政府有120余个,覆盖赣县区现辖区域的全部。1928年2月,在中共赣西南特委和中共赣州县委的组织领导下,这里爆发了著名的大埠农民武装暴动,从此赣县的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土地革命战争中全区参军参战人数达两万之多。中央苏区沦陷后,赣县留下来的同志在十分严酷的白色恐怖环境中,始终坚持“人在、组织在、革命的队伍在”的信念,在边区、在城郊、在敌人统治的“心脏”赣州,继续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或公开或隐蔽的军事和政治斗争。
(二)中央苏区对敌军事斗争和经济斗争的最前线
由于县城赣州是敌人在赣南的统治中心,反动统治力量特别强大,地处赤白政权交界处,这里曾上演了无数血腥惨烈的“拉锯战”、苏区干部群众与反动“靖卫团”的殊死“肉搏战”,赣县人民为建立和保卫红色政权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在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中,苏维埃中央设立在这里的江口贸易分局依托水陆交通和紧靠赣州的便利,组织党员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巧妙与敌周旋,秘密开展“封锁线上的交易”,為苏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紧缺生活物资和战争物资,输送规模占当时中央苏区购进紧缺禁运物资总量的70%。许多群众包括不少白区群众,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老一辈革命家推动历史巨轮前进的重要足迹
1931年9月,毛泽东、朱德主持召开“白鹭会议”,部署指挥了第三次反“围剿”的最后总攻。1932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王稼祥、聂荣臻、罗荣桓等苏区中央局成员、中革军委成员和红军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在江口召开的中央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江口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攻打赣州的军事错误,提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运动战、不冒险攻坚,诱敌出城、聚而歼之,开展游击战、扩大根据地的正确主张。毛泽东同志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就是在1932年召开的“江口会议”首次被总结出来的。
(二)诞生和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
早在护国讨袁运动中,这里就曾涌现过江西“反袁”斗争先驱刘晖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这里诞生了功勋卓越的开国上将赖传珠、中将廖容标,赣县成为江西仅有的出过开国上将的两个县之一。这里涌现了颇富传奇色彩的白区斗争英雄罗孟文、“红军留下的女人”黄长娇和被称为“长征路上女挑夫”的刘彩香等。全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及南方游击战的老红军有120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县曾被中央政治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扩红”光荣模范县称号,当年参军的赣县儿女有8.6万人,并涌现出8位将军,后来牺牲的革命烈士达8740人。
(五)有遍布城乡的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
革命战争时期的县团级以上机构旧址和县团级以上干部旧居有100余处,有著名的白鹭会议旧址、江口会议旧址、江口贸易分局旧址和苏区第一大港——江口港旧址、大埠暴动旧址、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的王母渡码头旧址、两次著名的牛岭战役旧址、赣南特委旧址等。还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
二、赣县区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现状及保护利用情况
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实施以来,革命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改善,赣县区积极与上沟通协调并指导相关部门将文物保护维修与古村落保护、红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乡镇开发等有机融合,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专项资金,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集中打包、综合改造,改善本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村庄整体发展。
赣县区乡村公共文物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而革命遗址大多属民间宗祠祠堂。按上级要求,因地制宜,将维修后的革命遗址开辟为农家书屋、群众文化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农民剧团、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农村医疗室、村委会办公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做到维修一处、利用一处,既丰富百姓的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当地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又实现革命文物“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目的。革命遗址成为公共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带动基础设施改善、周边环境治理和旅游产业发展,达到了“文化惠民、改善民生”的目的,唱响了乡村振兴的行进序曲。
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赣县区委、区政府组织人员搜集整理苏区史料,编写了19万字的《赣县人民革命史》,对境内革命旧址遗迹进行了全面普查确认,但目前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是革命旧址和历史遗存亟待抢救保护。过去很长时间,赣县区境内的革命旧址大多缺乏有效保护,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普查中发现,许多旧址或因年久失修,毁损倒塌;或因改建拆迁而不见当年景象,有些甚至踪迹全无;或因人事已非,记忆丢失,无法确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遗址,如南塘红六军整训地旧址、田村贛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情况很不乐观,亟待拯救性地保护。
二是史料挖掘有待深入,一些重要史料有永远丢失的危险。过去,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人们对赣南苏区历史的关注一直都集中在瑞金、兴国、于都等这些“红色故都”区域,而作为苏区最重要边区县的赣县区则长期被严重忽略,史料的征集研究一直到近几年才得到关注和重视,致使许多史料的搜集整理错过了最佳时机。随着一些老红军、老革命、老将军及其他知情人的年迈离世,一些史料的搜集更加困难,面临在历史记忆中永远消失的危险。
三是缺乏应有的知名度和知晓度。在史料缺乏、遗迹难觅的情况下,对历史的研究和宣传便无从谈起。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不要说在外界缺乏知名度,就是在当地的知晓度也很不够。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光荣的历史可能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到时即使想要重新找回来,恐怕也已不再可能。
四、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做好的工作思考
(一)史料的抢救性搜集和旧址的抢救性修复保护
这是利用赣县区丰富的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苏区精神教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市、区要在人力和财力方面全力保障,并共同积极努力,争取省和中央的支持。比如,在史料的抢救性搜集和整理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历史线索、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活动史料的搜集研究,也要对众多普通革命群众的典型事迹和故事加以广泛收集整理,要加强专题、专人、专事的史料搜集研究,使红色历史资源得到尽可能充分的挖掘和保护。
(二)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开展革命传统和苏区精神教育
加强红色历史宣传,扩大赣县苏区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在外知名度。凡有条件的旧居旧址,都力争列为红色传统教育基地,列为免费开放参观点。整理出来的史料,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审核确认,经审核确认与史实无误并得到党史权威认可的,要及时出版发行。
(三)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产业
重点是发展具有较强体验性、参与性的红色旅游产业。要注意发挥赣县区红色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在苏区外贸、“封锁线上的交易”这个主题上多下功夫,形成与瑞金、于都、兴国在优势上的互补和发展上的共赢。如江口贸易分局及港口、茅店关税处旧址,在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时要考虑将其设为景区,范围延伸到河岸、水面,打造成能让游客深切体验到当年苏区军民开展封锁线上交易时所经历的艰难与惊险,对游客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好景点。
(四)整合资源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近年来,为发展红色旅游,赣县区加大宣传力度,对区内革命旧址、革命遗物进行整理和保护,一共挖掘出了10多处红色资源。同时,赣县区以红色资源为主体,推出从江西客家博物院(客家文化城)到“江口会议”旧址、“大埠暴动”旧址,再到湖江小湖洲的“特色、古色、绿色”三位一体的一日游线路。“白鹭会议旧址、红军医院”可开发成赣县红色一日游线路,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相关产业,农家乐、住宿、餐饮等,从而带动白鹭周边经济发展。
讴歌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辈,弘扬苏区精神,促进苏区振兴发展,是我们博物馆人应有的道德和良心,是我们无法推卸的政治责任。希望市、区及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省和中央积极施以援手,采取有力措施,史料搜集整理、遗址修复保护、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多管齐下,全面加快对赣县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
作者简介:谢菁(1979-),女,汉族,江西人,研究方向:客家文化、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