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经济全球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英美文学作品提升其跨文化意识,为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职业道路的拓展夯实根基。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并要求“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为我国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2017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颁布《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根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确定高等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模和层次,加大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基地”,强调幼儿教师的职业性、应用性、创新性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以及有效开展幼儿教育的“核心素养”,成为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利用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高职学前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和拓宽职业生涯路径的现实需要。本文正是基于此,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英美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以期为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添砖加瓦。
一、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与跨文化意识
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演进,使不同语言的交流变得愈加频繁,这是人类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必然结果。然而,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由于不同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语言存在异质性,内在要求人们在语言文化交流中必须具备跨文化意识。何谓“跨文化意识”?顾名思义,就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具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在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中,无意识行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会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障碍,必须要高度重视。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缩影,西方社会文化是英美文学作品的土壤。利用英美文化作品开展教育教学、培养个体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著名语言学家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提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个中内涵,在于强调跨文化意识之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语言深深植根于文化土壤当中,跨文化意识匮乏或者跨文化意识淡薄,对于语言学习都是无益的。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立足于地域文化将本民族的地理概况、气候特点、风俗民情、历史等进行再现的过程,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识,其所反映的社会场景与中华文化存在异质性。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和汉语的自由切换,规避因不了解母语文化而产生的文化误解和交际障碍,提高英语驾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美文学作品教学培育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审视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备厚实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幼儿教师为目标。在利用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尤为重要。
从文化交流来看,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英美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了解英美文学的特点以及经典著作,并注意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可以加强对英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在与中华文化的对比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跨文化交流是大有裨益的,能有效避免因为文化误解导致交际失败。
从个体的发展来看,高职大学生培养强调职业性和应用性,从语言层面而言,就是要具备厚实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假使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中忽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就会利用汉语的文化思维、中国的文化意识来学习英语,就无法从英国文化的氛围环境当中去了解单词记忆句式和语法,也就无法明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最终影响个体英语综合素养的培育。
从职业生涯的拓展來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意义重大,究其原因,在于跨文化意识能增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韧劲,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只有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进行渗透,开拓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了解、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最终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夯实根基。
三、利用英美文学作品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路径探索
文化意识决定思维方式,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无疑,跨文化意识对于高职学前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意义重大。对此,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中,必须要从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视角出发,落实“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注重兴趣培养,强化认知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英美文学作品教学,首当其冲要提升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对此,要通过多种方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包括进行微课教学、视频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等,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比如,英美文学作品《简爱》已经拍摄成电影,那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电影,或者在课堂教学中插入相关片段,使学生产生对该部文学作品的兴趣,并主动去阅读文学文本,进而强化认知理解,形成跨文化意识。
(二)强化讲解讨论,激发文化对比
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是产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气候特点、文化历史、生活方式、宗教习俗等,比如讲透彻中西方在打招呼、称呼、寒暄、国家节日等方面的不同,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中西文化之间为什么存在文化差异,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体会文本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凸显实践化育
合理的教学情境是学生生成对本民族文化情感的重要手段。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情境进行教学情境营造,让学生通过赏析表演、短剧表演、话剧表演等形式来增强跨文化意识。表演、编排话剧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从创编剧本、排演、设计制作道具、舞台布景、服装、化妆、灯光、配乐直到公开演出的整个过程,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展现。 通过短剧表演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技能。
(四)开展实践教学,培育专业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西文化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英美文学文本当中,更有诸多具象化的实物可以展现。比如中国的春节要挂灯笼、贴对联,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那么,为了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中,要深入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制作复活节彩蛋、制作万圣节南瓜灯、面具、化妆服等手工制作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类似于手工制作活动也是经常要进行的,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极其有利于其职业发展的。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基地,必须按照“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才能为未来职业生涯的拓展奠定基础。对此,通过积极利用英美文学作品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跨文化的知识,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和未来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都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婷婷.英美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5):191-192,200.
[2] 黄琳.英美文学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118-119.
[3] 刘皓月.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方向及教学改革[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1):106-110.
作者简介:吴丽丽(1986-),女,汉族,福建南平人,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