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赛络纺工艺研究和实践

2019-08-23 06:11
纺织报告 2019年5期
关键词:捻度加捻成纱

周 杰

(广东华南棉花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95)

1 棉纺赛络纺

棉纺赛络纺是一种平行双跟粗纱,是在完成输入之后需要并合加捻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由于这种成纱结构特殊,表面存在单纱形态,截面为圆形,纤维排列整齐,存在较少的毛羽,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相比股线来说,这种棉纺赛络纺纱很难分成单纱,具有较高的强力,条干较好,会产生少量的毛羽。利用这种棉纺赛络的织物具有良好的硬挺度和骨质感,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柔软性,因此,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1-3]

2 棉纺赛络纺纱的原理分析

棉纺赛络纺纱实际上是将两根间距一定的粗纱平行进入细纱之后经过牵引,由前罗拉输出单纱须条。两根单纱需调合并为一根针后伴随加捻形成加捻三角区,合并加捻卷到纱管中用钢丝圈盒定制围绕同一方向,回转到纱线加入捻度,捻度需要保持从上而下的顺序逐渐传递到前罗拉握持处。在汇集点位置,可将这两根单纱分为两根具有相同捻向作用力的三角区域,形成三个三角区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实现连续输出纱线。由于一根单纱相对来说加捻区较短而且其中所含的纤维螺旋角度小,碾压幅度也比较小。单纱具有较小的强力,而且纤维两头外伸长度小,沿着同一方向加捻之后会在原单纱捻度的前提下显著增加捻幅,提高饱合力减少毛羽,显著提升强力性。相比于股线来说,这种棉纺赛络纺纱结构比较相似,当与单纱采用同种原料在一定的捻度和加入比例的情况下,这种棉纺赛络纺纱成纱强伸性能更具优势。

传统纺纱中,单纱毛羽和表面纤维仍处于纱线的表面位置,经过加工磨擦处理之后也会形成新的毛羽。而棉纺赛络是利用两根单纱经过牵伸须条,在加捻时单根须条也需要加入一定的捻度,相互作为中心加捻,合并为一个整体的棉纺赛络。单根须条、毛羽卷入纱线内部,能够有效减少毛羽,由于捻向相同,还能有效改善单纱结构,形成具有横截面积较大、呈圆形的特有结构。在络筒退绕中尽量减少摩擦力,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毛羽相对较少。

由于棉纺赛络纺纱是将两根粗纱牵伸合并实现的,这两个须条互相弥补,能够改善条干细节的作用。然而,对于条干的弥补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改善条干主要是依靠须条喂入喇叭口中心距,如果棉纺赛络纺纱过小时这种效果不明显,还会使条干持续处于恶化状况;如果须条夹角较大时,单纱的须条张力也会显著增加。当捻度达到极限高度,汇聚点的黏合力发生突变,使此时形成的张力大小不稳定,也会使得两须条纤维张力不同,纤维的排列不一致,影响最终的均匀度,[4-6]因此,在确保条干中需要将其喂入喇叭口中心距。

3 选择棉纺赛络纺纱的工艺

3.1 需要选择粗纱定量情况

在进行赛络纺纱施工过程中,粗纱的喂入量是与最终成纱质量存在一定联系的,需要根据纺纱线的密度情况来确定粗纱的定量,同时还需要考虑牵伸倍数的增加。对于纺织18.2 tex的细号纱线,需要比原粗纱定量减少一半,这种条件下能够更好地促进成纱质量的稳定性。对于低于18.2 tex纺织以下的低特纱线,需要低于一半以上,以减少由于牵伸对于纺织带来的不利影响。

3.2 确定粗纱捻系数

通常情况下,牵伸力与粗纱的捻系数大小成正比。在本研究中,棉纺赛络纺采用粗纱捻系数,在保持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增加牵伸力。然而,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会出现无法牵伸打开的问题,当将其喂入纱条能够呈现双纱喂入的过程中,牵伸作用力会发生显著变化,进而会改变加压控制力和罗拉隔距。当适当增加后区隔距时,可采用高于正常碾压系数的粗纱捻材质,利用细纱捻回重分布。本研究对8.3 tex型号的赛络纱粗纱捻系数对于最终成纱质量的影响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粗纱捻系数对于最终成纱质量的影响

通过数据发现,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对于赛络纺纱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主要是由于增加捻系数会使纤维间残留的捻度增加,减少纤维捻度进一步有利于纤维排列,会使纱线的表面纤维圈结能力提升,有效改善成纱质量情况。

3.3 选择细纱的纺织工艺

首先,需要选择后区隔距和牵伸倍数,后区工艺具体包括后区的格局和牵伸倍数,由于棉纺赛络纺纱是一种双纱喂入的方式,当增加牵伸倍数时,需要相应调整后区的纺织工艺。后区的纺织工艺要依据大幅聚合、小牵伸的原则。由于后区的牵伸损失较大,同时,捻回重分布情况大会存在较大的捻度损失,后区的牵伸倍数较小时,最终捻度的损失情况也较小,稳定的纤维排列能够显著提升成纱质量情况。为能够利用两回重分布后区隔距偏大的掌握情况,通常需要采取的尺寸为35 mm,长18 mm,该参数能够提升成纱质量,而58.3 tex的纱后区牵伸倍数对最终成纱产生的质量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58.3 tex的纱后区牵伸倍数对相关参数的影响

通过表2得出,当采用1.2倍的牵伸倍数时,能够获取良好的成纱质量。

3.4 合理选择喂入喇叭口的中心距离

在赛络纺纱过程中,喂入喇叭口的中心距是重要的工艺方法之一,其间距能够影响最终的粗纱间距。粗纱间距实际上是经过对两根纱条进行牵伸,当其离开罗拉钳口的距离较大时须条间的夹角大,单纱的须条长张力大,须条三角区面积会缩小,进而会导致边纤维存在较多损失,毛羽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成纱质量效果。如果间距较小时,夹角小,张力小,会产生稳定的毛羽,最终使得成纱的质量也会趋于稳定。但是,不能过度缩小间距,如果间距较小时,可能会使其成为双纱喂入,无法充分体现赛络纺的艺术风格。通常,需要将喇叭口中心区控制在5 mm的范围。对于29.8 tex的赛络纺纱喂入喇叭口中心距在参数优化上,如表3所示。

表3 29.8 tex的赛络纺纱喂入喇叭口中心距对相关参数的影响

当选取10 mm的中心距时,虽然条干良好,但存在较多的粗节以及棉结。同时,边纤维卷曲受力三角形变形,由于纤维存在较多损失,导致质量减轻。因此,采取5 mm中心距能够有效降低毛羽,改善成纱质量。

3.5 选择络筒工艺

首先,需要设置清纱工艺方法,络筒工艺实际上是要清除一些有害的瑕疵问题,防止影响最终的成纱质量,可采取小张力,低速度,络筒工序工艺原则。赛络纺纱在络筒施工过程中,毛羽增幅相比传统的纺纱来说显著降低,需要清除芯纱工序,单根粗纱纺纱出现的长细节,严格控制电清门限,其参数为400%的棉结,短粗节为1.5 cm×300%,长粗节为20 cm×25%。

3.6 选择络筒速度

采用适当张力,较小速度,防止条干处于恶化状态,或者在短时间内增加敏捷需要使络纱通道保持光滑平整度,可利用空气连接器的方式,根据纺纱线的设计要求控制纺纱速度。其中,自动络筒相比落后络号为150 m/min,从槽筒速度上来看,要比相同低纱号80 m/min,从张力工艺上来看需要掌握纺线密度的偏小值。

4 结语

棉纺赛络纺纱是一种平行喂入双根粗纱的新型的纺纱技术,具有股线的成纱风格,能够改善成纱质量。在纺纱中,由三个加捻三角区相互作用,能够减少毛羽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强力,缓解条干问题。在开展棉纺赛络纺纱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细纱采取加捻系数,而细纱需要遵循“一重两大三小二适中”的原则。通过研究发现,在棉纺赛络纺纱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进行粗纱、细纱络筒操作优化,充分体现赛络纺纱的优势,进一步实现良好的纺纱效果。

猜你喜欢
捻度加捻成纱
捻度对双层包覆纱断裂强力的影响
低捻度转杯纱的生产
加捻对碳纤维增强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提高玻璃纤维在加捻过程中的质量
短纤维单纱捻度测试方法的研究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提高屏蔽布缝纫线强度的一项技术措施
棉卷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棉纺纯棉纱线强力的预测与实例解析
青草制辫成型装置设计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