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 要: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逐渐被带到社会建设发展的首要解决目标之一。越来越多的教育问题必须被当做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点所在,如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如非户籍儿童学习积极性问题等。因此下文通过对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非户籍儿童的学习主动性的发展问题入手,基于非户籍儿童的发展特点,探讨如何激发非户籍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旨在能够为改善我国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主动性;激发策略
众所周知,教育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動力所在,其能够为社会各项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也是诞生社会各项发展理论的重要基地所在。因此要重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不足所在,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当前工业园区的非户籍人员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其在推动城区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非户籍人员数量的增加,其子女的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站在这类儿童的发展特点来看,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是主要问题。因此实现对一年级儿童的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成为当务之急。
一、一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一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实现。对于工业园区中的非户籍儿童就学的学校而言,由于学校所面临着的学生的流动性较强,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的硬件设施等等较本地的学校都差一点。因此在学校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的创新变革发展是有限的。而站在学校的生源方面来看,工业园区的非户籍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其子女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情况参差不齐,导致学校在展开一年级教学活动中,起步较慢,难度较大。如有的小学生是从一线城市的幼儿园前往本校一年级就学的,其父母自身的知识水平较高。因此在义务教育学习中,父母能够科学性的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并且支持子女展开学习活动,不给于其压力,使其快乐的学习,在此情形下的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而反之正处于新时期下的一年级小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因此归根究底就是要能够为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采取多样的手段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一个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转型阶段,其要在学校度过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其心理上正处于惶恐阶段。因此作为同一年级学生相处较长时间的教师而言,要求能够树立好权威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所以说教师必须能够营造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平等的、轻松、和谐的学习关系,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的展开学习,而非是迫于教师的权威而不得不展开学习活动。
(二)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开设有效的家校活动
对于工业园区的非户籍儿童学习活动而言,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活动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直接影响着初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下的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工业园区发展中,非户籍家长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是采用两种态度。要么是过度关注,要求小学生能够完成课堂作业之后还要完成自己网上搜索到的各种课外作业,想要一步登天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如此操作下容易让小学生对于学习产生错误的看法,觉得学习就是做题目,如此不利于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么就是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闻不问,让小学生独自卸。对此要求学校能够发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同家长展开联系,确保家长能够给予小学生适当的学习关心。如学校要能够布置一些简单的,可以加强家长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家长能够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能够采用正确的态度鼓励小学生。
(三)以课堂创新活动为主,激发小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
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过程中,要求能够实现发挥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采用学生都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如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让他们一直在课堂中坐45分钟听老师完成理论教学,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继而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教师必须能够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幼小衔接活动,对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能够发挥主动性展开对学习活动的探究学习。如在课堂中教师采用活动课为主展开字母拼音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字母拼音的读法,通过卡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对于拼音的实践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工业园区非户籍儿童的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特点,因此为这类儿童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至关重要。第一是要求教师能够为一年级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同学习之间的距离,有效的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是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同非户籍家长之间的交流,确保家长在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能够采用适当的态度关心关注学生学习,避免过度在意成绩或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不良情况的出现。第三是要求能够根据非本地户籍的一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度,让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晓晶,李晓飞.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小学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7):169-171+193.
[2]陈雪飞.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6):61-63.
[3]陈珂.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1):44-47.
项目名称:工业园区小学非户籍儿童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7PTYB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