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
[摘要] “文化思南”是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打造的上海文化新品牌,以组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为平台,通过专业化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文化思南系列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推动成员单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更好地服务上海文化建设。 “文化思南”的探索启示在于,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文化繁荣的方向;坚持机制创新,激发基层党建的活力;坚持共建共享,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文化;思南;党建;共建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928X (2019) 02005504
黄浦区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和“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的发展目标,积极传承和发展区域特色的文脉资源,在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黄浦区思南公馆是一片拥有百年历史的独特的人文建筑群,是上海市中心独立成片花园住宅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为保证思南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共黄浦区委在完善区域化党建三级平台及金融服务等6个专委会组织架构的基础上,于2016年6月,成立了“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打造凝聚相關行业、驻区单位服务市民群众的新平台,以党建为引领,以文化为纽带,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项目,重筑了“文化思南”的人文内涵和独特气质,把“文化思南”这张上海的“新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
一、“文化思南”的历史渊源及现实需求
黄浦区“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品牌的推出,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一)思南公馆深厚的历史渊源赋予“文化思南”独特的人文底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的复兴中路以南的马斯南路(今思南路)东侧,陆续建成了具有法国乡村别墅韵味的假四层独立式花园洋房,这就是位于思南路51-95号的义品村。这一片居住区汇聚了独立式花园住宅、联排式住宅、联立式花园住宅、新式里弄住宅等8种近代住宅类型(据考证,上海近代历史居住建筑有10种,还有2种是石库门和高层公寓),这些形态各异、荟萃了欧美流行样式和风格的花园洋房,成为当时颇有社会知名度的高档住宅区。一批新职业人群、外国侨民以及被社会各界关注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相继聚居在这里。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梅华书屋、辞去南京政府要职后在沪当律师仗义执言的薛笃弼的故居,曾朴、曾虚白父子寓所等,均为这里抹上了历史人文色彩。曾朴父子的真善美书房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文学沙龙。邵洵美、张若谷、郁达夫、叶圣陶、陈望道、柳亚子、李烈钧等人也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最为著名的当属周公馆,即1946年设立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历史人物的驻足为思南路赋予了传奇色彩。
(二)思南公馆项目改造、运营和品牌建设为“文化思南”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1999年9月,上海市政府提出进行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改造试点,思南公馆即被确定为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改造4个试点项目之一。修缮历经10余年,以保护地区整体历史风貌为出发点,将历史建筑原地修缮、原貌重现。同时,注重融入新的文化时尚,完善现代功能,形成花园式酒店区、商业内街区、新建公寓区和企业公馆区4大功能区,5个露天广场和步行街网络将商业建筑联为一体。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思南公馆项目基本建成并试运营。思南公馆项目的建设者和运营管理方始终坚持“公共性、开放性”的定位,在项目的功能开发利用中体现社会公共价值,以及保证对社会和公众开放的要求。项目运营追求商业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在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服务大众文化需求,激活历史人文底蕴,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尤其是利用思南公馆相关场地开展文化活动,这既是城市公共空间利用和优秀历史建筑开放的有益尝试,也是回馈社会,履行国企社会责任的体现。
(三)上海区域化党建格局的不断深化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为“文化思南”创造了契机。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面对人员快速流动、需求更为多元化的社会局面,城市社会治理迫切需要改革创新。为此,上海自2004年开始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新路径。中共上海市委抓住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重要契机,全面推进驻区单位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1+6”文件,以街道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区域化党建格局。中共黄浦区委积极落实市委精神,结合区域特点,形成了如“双向认领”“4+1”工作法等一批鲜活的城市基层党建经验。同时,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黄浦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外滩建筑博览群见证了上海近代以来百年的历史沧桑,党的创建过程中留存的革命遗迹丰富着这个城市的厚度。在新时期城市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如何使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出其应有的精神力量,需要各级党组织积极谋划,既要延续传承历史文脉,又要结合地域特色,与时俱进,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精神面貌。
二、“文化思南”的实践探索
(一)搭建区域化党建组织平台,健全运行机制。2016年6月,在中共黄浦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由区属国企永业集团党委发起,会同区域内上海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科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等党组织共同组织成立“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此后,又相继发展了上海久事集团、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共计10家成员单位。其工作目标是: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通过专业化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文化思南”品牌建设,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党组织在明确合作目标、内容和机制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书,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统筹协调运作机制。首先,建立定期交流沟通机制。联席会议实行轮值主席负责制,轮值主席由各成员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轮流担任。联席会议一般每年召开两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确定年度项目安排计划,总结评估项目完成情况,推荐通过新一轮轮值主席。其次,建立定期协调推进机制。联席会议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思南公馆,各成员单位党组织指派一名联系人作为秘书处成员参加秘书处工作,秘书长由联席会议协商产生。秘书处作为联席会议的协调推进机构,主要任务是根据联席会议全体会议确定的工作项目和要求,负责落实和推进、跟踪和评估,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有关问题。第三,建立资源与需求对接机制。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提供并对接了服务资源与需求清单,在广泛征询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包含25项服务资源和22项服务需求的双向清单,开展经常性的交流对接,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推进项目创新。
(二)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做大做强“文化思南”系列品牌。一是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成为公共阅读引领品牌。2014年2月,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思南公馆承办,联合推出了公共阅读组合活动一一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思南读书会每周六下午免费对公众开放,在4年多的坚守中不断提升,举办各类文学演讲、作家对话、作品欣赏、新书发布、读者见面等文学活动300多场。作为上海书展的一种拓展,思南书集每周六早上10点准时开市,以集市、露天、开放的形式现场售书。2017年,思南读书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讲坛、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望道读书会强强合作,共同打造沪上思想文化领域的精神大餐。2018年,思南读书会荣获“全国全民阅读十佳推广机构”称号。
二是思南书香生态全面升级,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成立以后,“思南读书会”与“思南书集”的内容、形式更加拓展,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思南读书会3周年特别活动上,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创办的大型综合性双月文学选刊《思南文学选刊》正式面世。这一举措既填补了上海没有文学选刊的空缺,也为“文化思南”品牌的延伸、拓展作出了有益尝试。由联席会议成员永业集团、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三方共同发起的“快闪书店”思南书局概念店在运营的60天里,每天都有一位作家驻店,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思南书局实体店的成功开办积极响应上海全民阅读、书香社会、文创50条等精神的有力举措,成为一个面向海内外作家、学者、公众敞开怀抱的常态化的城市文化客厅,获得中国书刊发行行业协会颁发的“年度特色书店”。
(三)注重互联互动,推动成员单位共同发展。“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品牌项目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服务成员单位、街道社区、机关单位等党员群众,从而能更有效地扩大“文化思南”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文化思南”注重成员单位的互联互动,资源整合,推动成员单位共同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得益。
一是共推健康健身活动。作为“思南健康学堂”的衍生活动,共建单位之一上海交大医学院与黄浦区委宣传部、黄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思南公馆党组织自2017年起,每年3月“学雷锋月”在思南小广场联合举办“杏林春暖,健康思南”学雷锋义诊服务活动。作为共建单位的上海市体育局则邀请老中青乒乓球世界冠军在思南公馆成功主办了一场年轻、时尚的体育文化推广活动“沪动起来,乒乓发现更多”活动。其余共建成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永业集团和交大医学院组成12人志愿者队伍,保障活动开展。
二是共享各类文化盛会。2017年,共建单位久事集团在思南公馆举办“外滩经典建筑研讨会”,营造浓厚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优秀历史文化传承氛围。黄浦区委宣传部、思南公馆、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打造“思南赏艺会”,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上海城市文化公益平台。
三是共同保障艺术活动。2017年端午节和2018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思南公馆连续举办两届“思南城市空间艺术——上海城市空间艺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团队,为公众带来3天百场高品质的艺术演出。在活动用车、志愿者工作、媒体宣传等方面,得到了共建成员久事集团、市科协、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世纪出版集团等成员单位的全方位支持,单日吸引现场观众上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的观众逾百万,微博话题互动近20万。
三、“文化思南”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把握文化繁荣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要把握好正确的立场和方向,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思南公馆在改造运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不出售原则,坚持公有属性,才能保证在开展各类项目活动中的公共性、开放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更多人民大众享受优质文化产品,才能保证文化繁荣的发展方向。凌河在《思南公馆为何驻进了“八路军”》中就曾指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个方向问题,文化发展也应当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鲜明特征,应当是既传承历史,更面对现实,且走向未来的先进文化。党建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去加强,要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升华。“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紧紧围绕黄浦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核心引领区的规划目标,以党建确保文化的方向,通过文化为党建搭建更丰富的平台。把握文化繁荣的本质,分析与扬弃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组织好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以思南公馆开放平台为舞台,共同为市民群众提供公共精神文化产品,在发挥党组织这个最大政治优势的同时,使党建本身也拓展了新的用武之地与发展空间。
(二)坚持机制创新,激发基层党建的活力。 “文化思南”是黄浦区区域化党建的一个样本,在黄浦区开创了主题新气象,跨界新格局,党建新模式,服务新功能,共建新平台,互动新作为,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别于地区、行业的党建联建模式, “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的特点在于,它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思南公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进一步深化“文化思南”品牌建设,不断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服务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创新与城市发展转型相适应的基层党建新机制、新模式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作为一个跨行业、跨系统、跨区域的载体和项目,其优势在于推动党建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实现共同目标、推动共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化思南”这张黄浦区区域化党建正在打造的新名片,用机制激发了基层党建的活力,用创意点亮了城市的公共空间,用文化滋养了市民群众的心田。
(三)坚持共建共享,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是“文化思南”的初心。“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专业化、品牌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众多新品牌持续推出,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交流方式也更加多元。本着“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工作理念和“协商、协调、协作、协同”的工作方式,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成员单位的专业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巩固深化和创新拓展了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文化活动载体,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这一独特的文化生活形态,被誉为“文学旅游的新地标,全民阅读的金坐标,公共空间的风向标”,也使上海历史建筑风貌区保护更新改造的先行样本思南公馆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既满足了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提升了成员单位在各自行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为黄浦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