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习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探微

2019-08-21 01:09朱琴仙
成才之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学习经验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朱琴仙

摘 要: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的活动,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数学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文章从基于操作经验、基于探究经验、基于思考经验、基于复合经验四方面,对重视学习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习经验;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1-0037-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的活动,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切入,引导学生将已有认知经验进行提炼、抽象,建立起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积累新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一、基于操作经验,让学生获取新认知的经验

操作经验来自学生在实际的认知过程中,通过操作获得的感官和知觉上的经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设计易于学生接受的学习环节。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及时积累新的操作经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进一步积累学习的经验,丰富表象的认识。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操作经验,在学生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教学时,教师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比较底面积和高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第二层次,通过迁移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激活学生的操作经验,让学生在比较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建立有关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在操作中体会到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物体就越接近长方体。这样,能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体会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增强对图形转化方法的认识。

二、基于探究经验,引发学生对新认知的探究

数学学习,从活动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通过数学活动来探究数学知识。而学生立足已有的问题,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探究活动并获得的经验,就可以理解为探究经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借助于直接的活动材料和内容,通过真实有效的探究活动获得的探究经验,更有利于其对于新知的理解。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积累探究活动的经验,丰富对新知的表象认识,内化和完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从学生已有的探究经验入手,精心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本课的开始阶段,教师让学生根据文中给出的图自主写出不同的比例3:6=2:4,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引出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对不同的例子进行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验证(由个别情况验证到一般情况的认知),科学、合理地研究问题。最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交流,获得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认知,既关注了知识的探究,又让学生体验了自主探究的成功,还使学生积累了探究的经验和方法,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三、基于思考经验,深化学生对新认知的理解

“学贵有思”,学习离不思考。数学知识的建构,本质上就是学习者原来的知识结构与新的经验、表象进行的联系、抽象和同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维操作的经验即思考的经验,积累思考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百分数”一课时,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思考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投篮情况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比较投中的情况,选谁参加比赛?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比较投篮的情况,是比较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引入,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具有现实的意义,让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与认知出发,不断思考,自主建构和理解知识,让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让他们感受到将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进行比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由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到抽象的数学问题,结合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百分数的形成过程,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

四、基于复合经验,强化学生对新认知的应用

维果茨基认为概念学习主要有三个困难:一是迁移,即设法把特定情境中形成的概念运用于一组新的物体或环境;二是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即在不涉及任何具体情境或印象的抽象水平上加以系统阐述;三是在最终掌握概念并在抽象水平上系统阐述概念以后,把概念运用于必须借助这些抽象的术语来加以观察的新的具体的情境,这是最困难的。这实际说的就是数学的应用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往往不是单一的组成,包含着他们的操作、探究、思考等多种成分。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基于学生的复合经验,唤醒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通过学以致用强化新认知。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新知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激活学生的复合经验。如外表看上去体积大容积却小的水壶;过度包装的巧克力盒,体积大而容积小。教师要通过呈现丰富的生活例子,让学生观察、比较、想象,不断加深对体积和容积意义的理解,进而记住这两个概念。同时,教师要用数学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利用生活中应用的容积和体积的相关例子,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强化学生对于体积和容积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能让学生积累相应的空间想象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经验对于数学新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经历个性的知识探究过程。而且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入,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操作经验、探究经验、思考经验、复合经验,突出数学新知学习的过程,体现把握本质、彰显方法、突出应用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斷感悟数学知识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文英.“核心问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J].小学数学教师,2015(05).

猜你喜欢
学习经验数学思维核心素养
他山之石 怎样攻玉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