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彤 常春 曹晓琳 黄浩
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0%[1]。流动人口是建筑业的主要从业人群,目前,针对建筑工人健康的相关调查主要集中于传染性疾病知信行。然而,由于建筑工人这一职业,对身体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健康选择[2],导致建筑工人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更好,但工作强度大、生活条件和环境相对恶劣、集体用餐等特点,同时存在众多慢病风险因素。有调查显示:虽然潜意识里认为建筑工人身体较一般人强壮,但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均受到潜在威胁,加之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与高强度工作,其亚健康发生率较高[3]。因此,现以建筑工人超重及饮食情况作为切入点,研究建筑工人相关健康影响因素。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问卷改编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职工健康促进需求调查问卷”。采用自填式方法对建筑工人饮食行为及超重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饮食/超重肥胖相关知识、饮食行为、身高、体重、慢病患病情况等。本研究肥胖的诊断标准为身体质量指数(BMI)≥28.0,超重的诊断标准为24≤BMI<28。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双录入和逻辑检错;应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缺失值采用个案剔除法(listwise deletion)处理缺失值,对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2.1基本情况 493名工人, 对相关问题应答的人员中,84.3%来自农村,男性占91.6%,年龄最大为67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38.48±11.03)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0.7%,月收入6 000元以下者占87.6%。自投有工伤保险的126人,仅占25.9%(表1)。
2.2超重肥胖状况 根据研究对象自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应答率98.2%。结果显示,BMI平均为23.33±3.35,最高为43.83,最低为14.17。143人超重,超重率为29.5%,33人肥胖,肥胖率为6.8%。
2.3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健康知识问题共计4题:“肥胖容易引起什么疾病”应答率95.5%、“静坐式生活方式容易引起什么疾病”应答率95.5%,“控制食油用量预防哪种疾病最有效”应答率93.5%,“BMI超过多少属于肥胖”应答率为92.1%。结果显示,对问题应答的两组人员中,对于“肥胖容易引起什么疾病”、“静坐式生活方式容易引起什么疾病”、“控制食油用量预防哪种疾病最有效”和“BMI超过多少属于肥胖”的知晓率分别为41.8%、11.0%、30.6%和11.0%。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2.4饮食行为 抽样的493名建筑工人中,“饮食是否油腻”、“食物偏好”以及“就餐时间是否规律”的应答率分别为83.6%,96.6%和 95.5%。对问题应答的两组人员中,饮食规律及较规律人群占73.2%,摄入油量较少及一般的人群占80.1%,偏好肥肉的人群占17.9%,偏好油炸食品的占18.3%,偏好糕点甜食的占26.1%,偏好蔬菜水果的占81.3%。非超重肥胖组和超重肥胖组饮食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膳食频率是指过去一个月内早中晚餐食用食物的频次,分为不吃/偶尔吃(每月、每周)、每天吃。膳食频率分析了薯、畜禽肉、谷、蔬菜、水果、鱼虾、奶(液体奶、酸奶)、奶制品(奶酪、奶豆腐、奶疙瘩、奶皮等)、大豆及其制品、坚果与肥胖的相关性。对问题应答的两组人员中,多数调查对象每天摄入谷类和蔬菜,分别占80.5%和78.0%;调查对象每天摄入鱼虾、奶和奶制品较少,分别占16.7%、20.8%和18.4%,每天摄入水果的比例仅37.4%。非超重肥胖组每天吃薯类、鱼虾类、奶类及奶制品的比例高于超重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5超重和肥胖的多因素分析 以超重肥胖与否为因变量,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薯类、鱼虾、奶类和奶制品膳食频率),以及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城乡和收入)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经常吃鱼虾类是超重和肥胖的保护性因素(表5)。
3.1调查发现,大兴区建筑工人多数来自农村,男性为主,中年人所占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低,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4]。建筑工人超重肥胖率与张艺宏等[5]报道的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超重率基本一致,高于YANG等[6]在上海市调查的农村到城市流动人口超重率,提示应重视建筑工人超重和肥胖问题。
表2 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肥胖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表3 超重肥胖组与非超重肥胖组饮食习惯比较
3.2大兴区建筑工人对于饮食与超重肥胖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说明调查对象并不太在意超重和肥胖问题,也不清楚超重和肥胖可能引起什么疾病,因此,应该加强建筑工人关于超重和肥胖与健康关系的健康教育。
3.3被调查的建筑工人饮食行为整体较为健康,饮食规律且自报低脂的比例较高,但鱼虾类、奶类摄入较少,这与张迅捷等[7]报道的建筑业农民工膳食营养状况有一定的相似性,与赵耀等[8]报道的北京地区人群膳食结构的结果也有相似性。非超重肥胖组摄入薯类、奶类、鱼虾类情况更好,可能是潜在的影响因素。 这类食品摄入少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食堂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建筑工人出于省钱的目的不吃或少吃鱼虾和奶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也逐渐增加,这与夏劲节等[9]调查结果相似。建筑工人群体知识水平较低,自我健康管理较少,应结合新版膳食指南,加强各年龄层及食物种类多样性教育。
表4 建筑工人各类膳食摄入频率比较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5 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建筑工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自我健康意识以及良好的饮食行为认识较低。从了解健康知识,到提升健康意识,再到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健康行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强化和教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