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CD40L、sICAM-1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2019-08-20 01:50陈钊田李芳马晓桃马芳霞姚恬贾利宁
山东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收缩压病程硬化

陈钊,田李芳,马晓桃,马芳霞,姚恬,贾利宁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00)

2型糖尿病肾病(DN)属于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2]。早期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DN,可延缓甚至逆转肾功能损伤,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高糖所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可能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CD40及其配体CD40L均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成分,其中CD40L在活化后形成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L),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4]。另有研究显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免疫调节以及炎症反应的相关过程[5]。为此,本文通过研究DN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变化,旨在为临床DN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4月~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DN患者80例(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49.65±10.74)岁,病程(10.75±3.01)年;BMI(25.03±2.76)kg/m2,收缩压(127.32±10.88)mmHg,舒张压(73.24±8.12)mmHg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其中DN诊断标准[6]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200 mg/g;②年龄≥18周岁;③临床病历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①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存在病变者;②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者;④入院前6个月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治疗者;⑤正参与其他研究者;⑥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存在精神疾病者。另取同期本院收治的单纯T2DM患者80例(对照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49.80±10.80)岁,病程(4.66±1.85)年;BMI(24.87±2.59)kg/m2,收缩压(127.45±10.92)mmHg,舒张压(74.01±8.15)mmHg 。两组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1.2 实验室指标检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80 ℃条件下保存备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CD40L、sICAM-1水平,相关操作务必以试剂盒说明书为准,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取晨尿3~4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白蛋白,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肌酐,均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上进行,计算UACR。根据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肾脏疾病膳食改良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7]。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室检测项目比较 观察组TC、TG、LDL-C、sCD40L、sICAM-1、UACR水平高于对照组,而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检测项目比较

2.2 DN发生的危险因素 以DN状态为因变量,赋值1=DN,0=否,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模型。回归过程采用后退法以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显示糖尿病病程、TC、sCD40L、sICAM-1、UACR均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2。

2.3 血清sCD40L、sICAM-1诊断DN的价值 ROC分析显示,血清sCD40L、sICAM-1诊断DN的AUC较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二者联合较单独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见表3。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硬化,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8]。

表2 DN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3 血清sCD40L、sICAM-1诊断DN的ROC分析结果

相关研究表明,早期DN肾脏病变可通过积极治疗实现逆转,一旦进展至临床期则无法逆转,最终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9]。因此,积极寻找一种可早期诊断DN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CD40L是一种炎症介质,其在活化后以sCD40L的形式介导机体免疫、炎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10]。在正常生理状态下sCD40L表达不明显,而在炎性反应状态下急剧升高[11]。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白细胞在炎症组织浸润较大程度上是通过局部所产生的ICAM-1所介导,其中ICAM-1介导的白细胞和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则是DN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ICAM-1可自内皮细胞表面脱落成为sICAM-1[12],推测sICAM-1可能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方面差异均不明显,但观察组病程比对照组更长,此与吕丹等[13]的研究报告一致。表明随着T2DM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肾脏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下遭受损伤日益加重,其发生DN的风险逐渐增加。此外,观察组TC、TG、LDL-C、sCD40L、sICAM-1、UACR水平较对照组高,eGFR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上述指标可能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认为TC、TG、LDL-C是临床上所公认的DN危险因素。sCD40L主要是由CD40配体水解而来,可增强单核细胞产生活性氧的作用,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一步增加了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sCD40L可促进多种黏附分子的表达,继而吸附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至受损的血管壁上,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14]。sICAM-1可通过参与细胞间、细胞和基质间的结合过程,从而介导血管新生、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分化等;血清sICAM-1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程度,和DN的发生密切相关[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以及TC、sCD40L、sICAM-1、UACR水平的逐渐增加,DN的发生风险增加,糖尿病病程、TC、sCD40L、sICAM-1、UACR均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CD40L、sICAM-1诊断DN的AUC较大,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联合检测T2DM患者血清sCD40L、sICAM-1水平可早期诊断DN,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收缩压病程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