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19-08-19 06:04唐雍兰
课外语文·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贯穿语文教学过程中,这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传承。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许多学校的老师发挥创新思维能力,结合传统文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创新,使学生学会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以期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学习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科目。语文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语文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积极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整合教学内容,走近传统文化

著名教育学家陈钟梁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该“杂交”。这无疑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好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树立教材整合的意识,拥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同其他学科相结合,整合学科知识,关注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遵循其他学科的目标框架、思想方法框架和基本技能框架,将知识归整在一起,有所侧重和深入,不可平分秋色和蜻蜓点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教师在整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筛选适合的传统文化内容,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制作出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进而使学生走近传统文化。比如教学《岳阳楼记》前,教师通过详细分析文本后不难发现,本文通过描绘登上岳阳楼所见到的景色以及广大文人骚客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情感,不外乎是想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课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作者虽然没有在朝为官,但依然挂念国家大事,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对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正确看待,勇于战胜所有困难,便于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战胜日后各项困难的勇气,为促进学生以后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联系日常生活,融入传统文化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也要注重生活中的语文教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并将此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校园生活,这篇文章是鲁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大景色,充分展现了童年的妙趣生活,所以在教學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校园生活与鲁迅的私塾生活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影》是朱自清在1925年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挚的感情,从平凡的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父爱,教师不妨结合家庭生活,让学生体会家庭中的真情实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如山的父爱;《唐雎不辱使命》讲述了唐雎出使秦国,和秦王斗智斗勇,终于折服秦王,捍卫了安陵国的尊严,完成了使命。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倘若结合社会生活中有的人有“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唐雎和秦王的人物性格,体会唐雎的不畏强暴,足智多谋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突破狭义课程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无处不语文,生活无时不育人。

三、结合写作背景,浸润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年代的写作背景,这些背景中蕴含着创作的文化氛围,又影响了作者的创作风格与表达方式。选入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毕竟时间比较久远,学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非常困难,一方面不容易读懂,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讲述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家庭背景,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深知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且阅读难度大,如果直接就让学生自己读文章,学生往往会觉得很困难,更不要说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了。所以,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介绍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陶渊明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陶渊明,字元亮,东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祖父当过大司马,他的父亲也做过太守,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开始没落。陶渊明自幼喜欢读书,有非常远大的政治抱负,但是因为生于动乱年代,很难有所成就。他曾经为了谋生,做过一些小官,后来又不愿趋炎附势而辞去官职。之后陶渊明一直过着自耕自足的隐居生活。通过对陶渊明人物背景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陶渊明是一个有风骨,不爱慕名利,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人。接下来,开始让学生阅读《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该文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陶渊明向往自由、闲适的理想生活,并且当时战火不断,百姓都渴望过上安稳的生活,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寄托了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美好愿景,从而让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于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四、链接课外知识,增补传统文化

许多专家经过研究讨论后,将教材进行了多次改编,才选定了适宜初中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入选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数都是选自某一位著名作家的文章,由于篇幅有限,加之语文知识广泛,课本中的内容很难全面地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因此,仅凭教材上的知识就想学好传统文化知识是不太可能的。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文章精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扩充课本内容,引入课外知识,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的大道理、大智慧对学生衣食住行都非常有帮助,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但是《论语》是一门国学,学生对国学并不一定很了解,教师应该向学生补充讲述国学知识,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氛围。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摄取课外知识,课后通过网上查阅一些资料,补充相关知识点,增加学生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只有海量阅读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如果学生仅仅只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目,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当然,语文教师还需要经常举办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活动,并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查找资料,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主动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五、利用经典名著,熏陶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不一而足,主要还是靠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其实,教师还可以利用名著知识,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名著知识,吸引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积极阅读经典名著。利用自己德高望重的良好形象,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名著,并且要求他们制订阅读计划,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从而了解经典名著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后,再举办相应的名著阅读交流会,比如讲名著故事比赛,根据情节猜人物,猜跟名著有关的歇后语等,也可以将有的精彩片段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表演前要做相关人物的面具,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人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也达到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后能够相互交流、彼此进步、学以致用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对名著中的精华更好地得到吸收和运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使传统文化能够不断流传。当然,学生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授学从的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多次阅读,还得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在反复阅读中品味到名著的精髓。

六、结语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文化极具生命力,从古一直流传至今,这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写作和阅读能力,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還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需要加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沈建红.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微[J].学周刊,2019(3).

[2]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

[3]陈修德.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4]郝义增.写作教学必须用好语文教材这个例子[J].教育艺术,2017(7).

[5]包茂安.用好统编语文教材务必突出“实”与“活”[J].四川教育,2017(11).

[6]徐燕.如何利用语文教材助力孩子们成材[J].文理导航,2017(1).

[7]周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

作者简介:唐雍兰,女,1973年生,福建泉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实践探究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