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状况分析

2019-08-19 01:30刘春花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病原菌

刘春花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菌株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接受治疗的血培养阳性病例共188例,依照其发病时间区分为早发型新生儿66例及晚发型新生儿12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菌株耐药情况。结果: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当中,主要存在有肺炎、黄疸、反应差、腹胀、拒奶等情况,其并发症比晚发型较多。在晚发型122例患儿当中,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全体败血症患儿均属于单一细菌感染,在早发型败血症当中,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晚发型败血症当中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各种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在90%以上,对青霉素的敏感率在10%~25%,对红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对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肠杆菌、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结论:临床上针对新生儿败血症应重视早发型和晚发型的特点差异,针对性的根据药敏情况使用抗生素,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关键词】 病原菌; 新生儿败血症; 早发型; 晚发型; 菌株耐药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7.0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7-00-03

新生儿败血症可以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晚发型的主要原因是出生后感染[1],在感染的病原菌类型上面也有所不同。笔者所在医院选取了18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深入探讨药物敏感和病原菌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接受治疗的血培养阳性病例共188例,女76例,男112例,患儿的年龄全部小于28 d,符合败血症的诊断标准。发病日龄小于7 d的早发型患儿共有66例,足月儿占到了绝大多数,有47例,早产儿14例,过期产儿5例,这其中还有4例为异常分娩和3例母亲发热,只有1例具有明显的感染病灶,20例胎膜早破。发病日龄大于7 d的晚发型患儿共有122例,足月儿85例,早产儿36例,过期产儿1例;其中异常分娩和母亲发热的病例数共有5例,另外还有25例胎膜早破,11例具有明显的感染病灶。

1.2 血培养和菌种鉴定方法

使用BACTEC9050血培养系统,选取美国BD公司生产的血培养瓶,由于此项研究的主体是患儿,这种培养瓶含有树脂,是小儿专用增菌培养瓶,之后行MIC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和菌株的鉴定[2]。进行微生物分析时选用的仪器则是DADEBHRNG公司 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该病的主要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3]。

2 结果

2.1 败血症类型及病原菌情况

在66例早发型败血症患儿当中,主要存在有肺炎、黄疸、反应差、腹胀、拒奶等情况,其并发症比晚发型较多。在晚发型122例患儿当中,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得出,在早发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患儿有61例,反应差20例,拒奶18例,体温不升7例,腹胀8例,皮肤硬肿10例,气急5例,面色苍白4例,肝脾肿大6例,呕吐6例,抽搐5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5例,并发高胆红素血症7例,并发新生儿肺炎4例。在晚发型患儿中,出现黄疸的患儿有41例,反应差14例,拒奶23例,体温不升12例,腹胀8例,皮肤硬肿17例,气急7例,面色苍白5例,肝脾肿大9例,呕吐13例,抽搐5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8例,并发高胆红素血症10例,并发新生儿肺炎6例。

全体败血症患儿均属于单一细菌感染,其中有139株为革兰阳性菌(73.94%),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共46株,49株为革兰阴性菌(26.06%),主要是大肠埃希菌18株。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病原菌构成比见表1。

2.2 主要病原菌药敏情况

各种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在90%以上,对青霉素的敏感率在10%~25%,对红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对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在25%~4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肠杆菌、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见表2。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现在仍然是我国新生儿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相关数据显示,新生儿足月儿的败血症发病率为4.3‰,早产儿发病率为0.8‰,体质量较低者发病率为164‰。根据发病时日的早晚可以将败血症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4],早发型一般是指发病日龄在7 d以内,通常会在子宫内或者生产时受到感染,主要病原菌是大肠杆菌;晚发型一般是指发病日龄大于7 d,通常是由于脑膜炎及肺炎的局部感染引起,主要病原菌是機会致病菌和葡萄球菌[5]。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置管等插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抗菌药物的也越来越多[6],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风险,而且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比例正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7],其中CNS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新生儿败血症的最常见致病菌。因此,由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肠道菌群感染数量下降明显,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的20.6%下降到了8.4%[8]。每个地区和医疗机构在使用抗菌药物上都存在习惯上的差异,在当地患者中选取部分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能够明确该地区的细菌感染种类,对敏感性监测更具实际意义和价值[9]。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选取的这些败血症患儿当中,早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二者所占的比例基本相等,其中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是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但是晚发型患儿在致病菌种类上与早发型存在明显差异,革兰阴性菌仅占到了10%,而革兰阳性菌则占到了将近90%,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是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可以看出不论是早发型还是晚发型最主要的病原菌都是CNS[11]。导致新生儿败血症产生的各种致病菌随着年代的不同也在发生着变迁,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十分广泛,这些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也有所提升。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致病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等药物已经表现出了高度耐药甚至完全耐药,临床治疗阶段不可继续使用上述药物,可是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等的效果没有受到影响,这些糖肽类抗菌药物是目前缓解败血症病情的首选药物。作为糖肽类物质,拿万古霉素举例来说,它们的抗菌作用很强[12],疗效能够得到很多人员的认可,可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长期服用人体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产生肾毒性和耳毒性,也是万古霉素未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

医生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敏试验的结果,充分考虑到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特点,适量给予万古霉素,并且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用法用量。亚胺培南是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一种,与万古霉素一样在使用时要对症下药,不能盲目过量。根据上述提到的药物敏感度,得知阿米卡星也是目前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有效药物,但也因为肾毒性等原因受到限制。因此头孢唑林和苯唑西林可以作为对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首选药物,ESBLS感染可用加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而非ESBLS感染可直接用三代头孢菌素。

综上所述,及时准确地分离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对掌握本地区主要细菌感染类型和药物敏感性十分重要,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等,以免大量产生耐药菌株,还要格外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强调卫生的重要性,尽量减少入侵性的操作,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李宏颖,齐玥莹,金秀梅,等.268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1):865-869.

[2]侯齐书,叶继锋,杨莲华.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7):657-659.

[3]雷克竞,雷克竞,唐国红,等.38例足月与早产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742-746.

[4]祝垚,林雅茵,赖基栋,等.产前使用抗生素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7,20(1):21-26.

[5]邵燕,童雪霞,吴建明,等.上海中冶医院康复科老年 HAP 患者病原菌感染构成及耐药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17):1297-1301.

[6]刘彩霞,景卫利,程雪,等.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3):99-101.

[7]徐艳,由军,毛春梅,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6,50(2):156-158.

[8]崔艳芳,王竹颖.NICU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哈爾滨医科大学学报,2017,51(4):375-378.

[9]赵智,雷宏涛,刘合芳,等.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3):386-388.

[10]段春燕,潘娟,夏云,等.130例新生儿耳道分泌物主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7,39(15):1586-1589.

[11]苏敏,黄海林,杜廷义,等.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27-2429.

[12]李湘燕,李湘燕,杨阳,等.儿童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5):536-540.

(收稿日期:2018-12-11) (本文编辑:何玉勤)

猜你喜欢
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一种烟草细菌性病害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研究
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