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当下新课标改革的主要目标,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是课堂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初中数学为例,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与创新研究,希望对初中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微课是以视频的方式,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事物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很好的视觉互动效果,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教学工具。它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课堂效果,这点在一些微课教学成功案例上可以看出。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呢?下面笔者就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分析
在微课教学中,教学视频是微课教学的前提保障,也是微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够对数学课本有一个整体的把读,对教学宗旨以及教学进度有一个合适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设计微课视频。微课视频的设计要注重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趣味性原则。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务必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面,从教学趣味性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平等性。在微课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其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并非单一学生,所以一定要保障设计的平等性。课件设计要照顾到大部分同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3.以课本教学为中心。微课是一个教学工具,教师要能够对微课教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微课的设计不得偏离课本教学的内容,更不得偏离教学方向。
4.时代性原则。微课作为新时期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课件的时代性,应采用符合当下学生认知的事物作为主要素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历史上一次重大突破,合理引用微课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是微课设计的重要部分。
(一)科学应用微课,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教学一直采用的“教师做、学生看”的方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全部来源于老师,这就容易滋生“学生数学思维千篇一律”的问题,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的数学风格,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丰富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下复习教学,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等等。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合理应用会起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二)科学应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在数学技巧教学上,有些抽象的理论很难通过直观的讲述来完成,如果能够合理借助微课工具来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摸索,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用微课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生活联系等进行展示,再配以相应的数学注释,让同学通过观察了解到平行四边形的常见性质,进而达到和课本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这种恰到时机的微课应用,有效地缓解了数学教学的枯燥感,同时对知识的拓展和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深化。
(三)科学应用微课,强化理解记忆
微课的进步,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记忆有很大的意义。如初中数学学习时数学理论的理解一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其中公理、定理的理解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的教學中很多学生对这些理论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记忆上,对其内在含义、具体应用并不能深入了解,这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对公理、定理的由来不熟悉,很难在此基础上进行衍化应用,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数学教学的一大难题。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索数学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相应的公理、定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四)科学应用微课,进行课下复习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复习反思对知识理解记忆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复习大多都是根据课堂笔记进行,这很难对课堂教学进行呈现,所以在效果上也不是很理想。而微课的应用,可以将教学课堂视频拷贝给学生,让学生课下揣摩和复习,微课可以将课堂内容完整地展现给学生,提升课下复习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它具有“化静为动、化腐朽为神奇”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意义。在初中数学中,教师要把握微课应用的时机,在课上课下合理引入微课,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易发平.初中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策略:以“翼学习”平台微课资源建设为例[J].数字教育,2017,3(2):74-77.
[2]易发平.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7):95-96.
[3]陈春红.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策略:以“二次函数图像”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23):32-33.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Y031。
作者简介:李凤兰(1968.04—),女,汉族,甘肃庆阳,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