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德育教育中家庭环境的作用及优化

2019-08-16 06:56罗亚娜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德育教育作用

罗亚娜

【摘 要】德育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实施效果受到社会宏观环境、学校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以其先入性、持久性、差异性、情感性等特点,成为一种处于基础地位且能深远影响子女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观念、家庭人际关系等,都持续且深刻地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有必要充分了解受教育對象所处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关键词】德育教育;家庭环境;作用;优化

一、家庭环境在德育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德育教育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托。其中,家庭环境在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中,起到先决性作用。受教育者的家庭环境对其个人品德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因此教育者应该对家庭环境给予足够的了解,认识到家庭环境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发挥及基础性作用,会对德育教育形成积极影响。

家庭环境作为一种微观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有如下特征:

(一)先入性

家庭是每个人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从时间上决定了家庭环境必然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先入为主的影响。父辈和祖辈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对子女的思想及行为天然地起到了塑造作用,并且随成长过程不断地强化而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最终导致受教育者对将来的教育信息进行“自认为合理”的选择。这种示范作用的先入性,是任何教育机构都无法取代的,父辈及祖辈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是其他教育者难以改变的。

(二)持久性

家庭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是持久的。一方面体现在家庭是人所处环境中最长远的环境之一,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无论人以后进入何种环境,包括学校、单位或社会,都无法摆脱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中所形成的一切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即使以后被其他环境改变,这种变化也是建立在家庭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之上。

(三)差异性

每个原生家庭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家庭的组成情况和教育理念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父母的道德素养、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情况的制约,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带来不同的影响,对孩子品德的养成也多有差异。

(四)情感性

家庭环境的情感性体现为父母的情感、父母和子女的情感、父辈和祖辈的情感等方面。卢梭说:“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子女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而这两者直接关乎子女一生的心理能量和幸福指数。家庭成员之间以血缘和情感为纽带的教育,在德育教育中起到巨大的推进和感化作用。有效合理地应用家庭情感的教育力量,德育教育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家庭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如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和职业状况、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等,软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环境,如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等。

(一)家庭硬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1.家庭结构

现在的家庭多为核心家庭,即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但在子女养育的过程中,由于父辈工作繁忙,也有大量的家庭会请祖辈帮忙照顾孩子,形成了事实上的三代共育关系。近些年由于离婚率不断上升,也出现了许多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同时,随着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三口之家因为弟弟妹妹的诞生,原有的结构和家庭成员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调查发现,“单一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问题行为也最多;而“单一父辈教养”的儿童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表现最好。同时也发现隔辈养育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并没有与父辈养育的孩子有多大差距。三代共育的好处在于,孩子可以得到更多陪伴,祖辈也能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并在家庭成员情感联结上让孩子有更好的体会。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中,如果父母(继父母)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包容处理好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或因对过往的难以释怀,或因对离异后的教育责任不能担当,或因对重组后的成员关系不能平衡,而造成父母(继父母)的不良情绪,往往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自然就造成孩子的德育教育实施效果不佳。

当家庭中新增加了小成员时,三人关系变为四人关系,若父母能正确地处理好各种成员关系,孩子在与同辈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增强对合作、竞争、包容、公正的理解和实践,对德育的实施有促进作用。

2.家庭经济环境

家庭经济环境,是指受教育对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特权性。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决定了家庭对孩子在教育上的物质投入和孩子在教育资源上的选择,更决定了孩子能否接受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父母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获得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并且一般情况下这类父母从事的工作劳动回报率不高,往往能只够让孩子吃饱穿暖、接受普通的学校教育。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也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交流较少,导致被动或主动地将孩子的德育丢给学校。这类家庭在贫困边远地区较为多见。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异常和不良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修正和引导,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孩子,可以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选择更好的学校。除了常规教育之外,这些孩子还能有更多机会接受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做义工、游学、拓展等。例如发达地区的许多中学生在假期会参与到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支教活动,这类活动符合德育教育的实践性需求,拓宽了孩子的眼界,构建了孩子了解社会的不同视角,对德育教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家庭软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1.民主的教育理念

随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家庭教育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尤其是“90后” “00后”的一代,在民主和公平的思潮中长大,他们要求更多的话语权,注重公正。同时,由于信息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使他们在某些方面已经获得了比父辈更多的资讯。几千年来“父辈教化子辈”的情况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现在不仅是“父辈教化子辈”,子辈也在教化父辈。父母在家庭中文化传承的权威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例如在“界限感”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界限”就意味着成员之间不再亲密、感情冷漠,但现在的孩子们却普遍重视自己的空间和权利。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分的包揽、入侵、帮孩子做决定,往往带来的是孩子的叛逆、反抗、或沉默的抵制,久而久之,家庭的德育功能因不良的亲情关系而被大幅度削弱。

2.父母在德育上的表率作用

前不久,一个视频在网上引起人们关注。在地铁站,一位母亲指着地上的“小脚丫”,告诉孩子这是用来引导人们排队上车的标识,然后母亲拉着孩子的小手一起排队上车。这无疑是母亲给孩子的良好一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模仿父母的言行。在家里,父母扮演着夫妻、父亲、母亲、子女的角色,在社会上也扮演着更多的角色。如果父母在单位工作勤勉、认真负责,和邻居同事友好相处,对社会下层劳动者善良友好,对祖辈孝敬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成长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

三、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

(一)家长要提升自身素质,发挥示范作用

新时代的孩子有鲜明的时代印迹,他们在环保意识、法律意识、公平意识、主体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积极的休闲态度等方面已经不同程度地优于家长。因此,家长要摒弃固步自封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只有家长顺应时代要求改变自己,强化道德观念,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实施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全社会要重视家庭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最主要的德育教育阵地,而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德育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可以说,现代家庭的脆弱、衰落、崩溃是最为严重的德育教育危机。家庭成员对家庭负责任,承担起家庭中每个角色应有的担当是捍卫家庭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内容。几乎所有的家庭危机,都跟角色担当有关系。当家不像家,父母不像父母,孩子就不可能像孩子。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建翔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回归家庭建设本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给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成员要重视成员间良好关系的构建,尤其是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建设起到关键作用;社会媒体要注意自身的舆论引导作用,少报道那些只顾工作,牺牲家庭的所谓典型,少宣传那些那些老人生病了不能照顾,坚守在岗位上的所谓优秀;单位和组织要考虑职工的家庭角色和责任,减少职工加班时间,让他们回归家庭、承担另一个角色带来的责任;政府要在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上关注家庭建设,用法律法规的约束保障家庭建设。从长远来说,以上这些事情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这个社会细胞都出了问题,德育就根本无从谈起。

(三)学校要辅助家庭德育环境的建设

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不尽相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家庭教育则是塑造人格,针对人格、人性、生活技能等实施教育,是家庭擅长的事情。而现在的情况是,家庭教育变质为“延伸了的学校教育”,家长成了老师的“助教”,许多家长把精力放在陪伴孩子写作业这类自身并不擅长的事情上,却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培养,导致高分低能、高学历低素质的孩子时有出现。

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有责任、有能力组织好家长学习真正的家庭教育,了解家庭在德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主动分清家庭德育教育和学校人才教育的界限,引导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助教”角色中分离出来,促进家庭德育功能的实现。

德育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长期性的、战略性的工作。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家庭的主阵地作用,充分發挥家庭德育的深远性、长期性、情感性功能。强化家庭德育环境建设,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伯桂欢.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建设,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27(01)

[2]杨业华.试论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中共中央济南市党校学报,2002.3 [3]张裴.论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建设,智库时代,2019.(11).21

[4]刘秀英.家庭教育:一个需要全民族重新认识、重新创造的领域——访陈建翔,少年儿童研究,2015.12.15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德育教育作用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