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璇
【摘 要】当前,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网络环境的背景下入手,首先指出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其次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作出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信仰。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信仰;对策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虚假“新闻”和各类绊闻,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最终会导致大学生信仰的迷茫和价值取向紊乱。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信仰的石花趋势也就自然的形成了,大学生的信仰危机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表现为:主导信仰面临挑战,信仰缺失较为严重,信仰错位进一步呈现。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原因分析
1.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滞后。高效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然而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全局性,教育思路缺乏前瞻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比较单一,学生们往往如此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对受教育的思想触动有限。尽管高校开设了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信仰,授课内容单一、不规范,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厌恶信仰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现代化的新时期,网络的飞速发展史学生接触到国内外的各种思想,课堂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新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而网上的不良信息铺天盖地,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部分大学生在大量不健康信息的影响下,开始背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盲目的追求金钱,漠视生命,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产生怀疑。可见,高效的网络思想教育还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还没有完全树立起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的观念。
2.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离。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摄转型期,各种制度还不够健全,各类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网络报道愈演愈烈,大学生在许多问题上还没形成比较理性的认识,缺乏自我认知,分辨能力较弱。然而学校教育往往以专业课为主,盲目追求高升学率和就业率,缺乏德育教育,学生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和个人利益,其思想很容易发生偏差,价值取向更加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大学时代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自身思想的偏差,价值取向偏离,容易导致信仰危机。在物欲横流特别是网络这样复杂环境的干扰下,部分大学生还不成熟,心态浮躁脆弱,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弃,当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时,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脱离实际,不懂得去伪存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恰恰是背离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公德,发生价值观严重扭曲的问题,最终导致信仰危机。
3.网络监管机制不足,法治建设滞后。众所周知,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广,内容复杂,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由于我国的网络法制建设才刚刚起步,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网上传播着大量有害信息,尽管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能够过滤掉其中的大部分非法有害信息,但仍然有一部分有害信息以隐蔽的方式在网上广泛传播,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缺乏约束和管制,加上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道德引导不够,导致部分大学生走上了网络犯罪的道路。尽管网络相关政策法规正在日益完善,但目前对网络犯罪行为的监管机制不足,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仅靠政策法规手段来禁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效果并不明显。正是由于网络法治建设的滞后,网络监管机制不足,有害信息的肆意传播,最终引发了信仰危机。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网络的飞速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担负着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學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高效网络信仰教育的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路径。结合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搭建属于高校师生使用的内部网络平台,即涵盖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有利资源,减少使用外部网络信息,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二是将高校的“两课”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向网络领域延伸,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网络上的主流思想;三是加强师生的网络互动,进行有效沟通,比如建立班级QQ群,发微信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抓好网络道德引导,使其树立崇高信仰。
2.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文化思想的多元性,不良思潮不断涌现,一些低俗落后、腐朽的文化有了生存空间,比如网络色情片大量涌现,暴力事件不断升级,网络诈骗无处不在,网络病毒不断蔓延,人肉搜索进一步扩大化等等,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现象严重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网络文化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当下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由于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使得社会上存在着理想功利化乃至缺失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反映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典型表现就是网络舆论环境的无政府状态。网络文化信息结构复杂,内容繁多,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大学生在许多问题上还没形成比较理性的认识,缺乏自我认知,分辨能力较弱,尤其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对网络文化的参与很多情况下存在着盲目性,更容易迷失自我,背离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公德,发生价值观严重扭曲的问题,最终导致信仰危机,因此,网络环境下,必须得引起高校大学生积极主动的遵守基本的价值准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风,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网上形成一股浩然正气的正能量。
3.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监督机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参差不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监督机制尤为重要。通过网络法规的制定,并利用相关网络技术,使有关机构可以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调查和控制、确定网络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对违背伦理道德规范的给予社会舆论监督与惩罚,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监督和管制,杜绝大学生的网络犯罪,引导其树立崇高信仰,服务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加强对其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普及网络法律法规。只有加大网络法律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加大曝光网络犯罪事件,从而达到教育大学生,普及法律的目的。由于网络信息量较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不良信息、非法信息的筛选,屏蔽垃圾信息,完善举报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从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孙海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1).
[2]董颖,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
[3]季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信仰之育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