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及再骨折的影响

2019-08-16 10:07邢雅昶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9年7期
关键词:性骨折成形术骨密度

邢雅昶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质疏松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多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提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骨质疏松问题,导致术后存在再骨折风险,因此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及时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尤为重要[2]。唑来膦酸是一种含氮双膦酸盐药物,具有抑制骨吸收、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线药物[3]。本研究进一步观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及再骨折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16例,女3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12±5.67)岁;其中腰椎骨折29例,胸椎骨折17例。观察组男15例,女31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18±5.71)岁;其中腰椎骨折26例,胸椎骨折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经X线片及CT检查确诊为骨折;均符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指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创伤性、病理性骨折者;伴有低钙血症、脊柱炎、脊柱感染、贫血、代谢性疾病者;精神异常或不具认知能力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选择单侧或双侧入路,对手术区域行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在C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将定位导针穿刺置入病变椎体中,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将2~4 mL聚甲基丙烯酸甲脂(骨水泥)推注至病变椎体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采用球囊进行扩张后,注入2~4 mL聚甲基丙烯酸甲脂,使骨水泥充满病变椎体,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抗感染、预防血栓等治疗。对照组术后当天口服碳酸钙片(珠海同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255,规格:0.3 g/片)600 mg,qd;骨化三醇[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91,规格:0.25 μg/粒 ]0.25 μg,q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术后当天将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098,规格:100 mL:5 mg)注入生理盐水10 mL中,静脉滴注,每间隔1个月注射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治疗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骨折部位疼痛程度,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重。②骨密度。采用日立阿洛卡DCS-60型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的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值。③血清指标。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④再骨折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再骨折发生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VAS评分

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骨密度及血清指标

治疗后,两组股骨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β-CTX及PIN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血清指标比较

2.3 再骨折率

对照组12个月内再骨折率为26.09%(12/46),观察组12个月内再骨折率为8.70%(4/46),观察组再骨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2,P=0.028)。

3 讨论

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衰弱,导致吸收钙质能力逐渐降低,继而使骨强度及骨量减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出现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均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5]。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选方案,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解剖学结构,增加椎骨强度,但术后发生再骨折风险较大,故仍需全身骨密度治疗[6-7]。

相关研究指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常伴随骨质代谢异常,而β-CTX及PINP是人体内骨形成的重要标记物,当机体出现骨质疏松后,血清β-CTX及PINP水平均会增加,两者均是由I型胶原蛋白降解及裂解的产物,其水平越高,表明骨折I型胶原蛋白量越少,椎体的稳定性越差[8]。因此,血清β-CTX及PINP可作为评价骨质疏松患者病情的有效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血清β-CTX及PINP指标、再复发率均低于观察组,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说明唑来膦酸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密度,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再复发率。究其原因为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骨表面,促进羟基磷石灰晶体在骨质中沉积,形成新的骨质,继而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再骨折风险。此外,唑来膦酸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较高,可1个月输液治疗1次,且通过静脉给药,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可有效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加快骨折愈合,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再骨折发生率。

猜你喜欢
性骨折成形术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影像检查在应力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高原部队应力性骨折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