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在应力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21-06-23 11:55贾玉庆张金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诊断率性骨折骨膜

吕 涛,贾玉庆,张金龙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130011)

应力性骨折又叫疲劳性骨折,多发生在身体承重部位,如跖骨和肋骨[1]。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肥胖人群及跑步健身人群不断增长,应力性骨折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2]。早期诊断出应力性骨折能够缓解患者痛苦,因此本文就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在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吉林省一汽总医院2013年-2018年诊断或收治的应力性骨折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17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4.62±6.14)岁;病程10天-6个月,平均病程(25.16±10.31)天。

1.2 分组

将54名应力性骨折患者按行不同影像学检查分组。A组共20例应力性骨折患者,均通过DR检查明确诊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24.3±6.2);B组共1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均通过CT检查确诊,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3.6±6.8);C组共18例应力性骨折患者,均通过MRI检查确诊,男性11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4.8±6.3);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基本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

1.3 诊断标准

0级:临床症状轻微,有细小或线性骨膜反应,无骨折线;1级:局部压痛,活动后可以加重,仍表现为微小或线性骨膜反应,无骨折线;2级:临床症状明显,局部压痛叩击痛阳性,骨吸收稍强于骨形成,可见骨小梁结构异常,骨折线不明显,初期骨膜反应明显;3级:临床症状明显,存在静息痛,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可见明确骨折线,周围骨膜反应明显;4级:临床症状明显,静息痛伴有相邻关节活动受限,不能负重,活检局部可见有骨坏死、明显骨折线及骨痂形成,周围肉芽组织明显。其中将0-2级定义为早期应力性骨折[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通过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数资料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R、CT、MRI对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断率

A组DR对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断率为80.00%;B组CT对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断率为68.75%;C组MRI对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断率为88.89%。3组早期诊断率对比有差异,χ2=12.373(P<0.05),其中C组早期诊断率高于A组及B组,A组早期诊断率高于B组。见表1。

表1 DR、CT、MRI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率情况

2.2 早期应力性骨折在DR上表现

在DR检查确诊的16例早期应力性骨折中均没有发现明显骨折线,其中6例见骨小梁结构异常伴髓腔内片状致密带;2例表现为骨小梁结构异常伴有局部骨膜反应;8例仅表现为局部早期骨膜反应。

2.3 早期应力性骨折在CT上表现

11例行CT检查早期诊断的病例中,其中6例表现为局部骨膜反应;2例表现为髓腔内横行致密带;3例表现为局部骨小梁断裂并骨膜反应。

2.4 早期应力性骨折在MRI上表现

16例行MRI检查诊断的早期应力性骨折的病例中,其中5例表现为骨内局部线样长T1短T2信号,STIR成像显示能够看见横行或者斜行的低信号贯穿一侧或双侧骨皮质,这5例都伴有局部肌肉内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另外11例表现为骨髓腔近皮质处以及邻近肌肉内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

3 讨论

应力性骨折是当肌肉过度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所引起骨裂或骨折。早期应力性骨折的特点是骨的损坏和修复同时进行[4]。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应力试验为阳性[5]。在本实验中发生早期应力性骨折的患者主要集中下列几种人群中:(1)不经常运动突然开始参加高强度运动的人群。(2)长期运动负荷重的人群[6]。(3)运动鞋质量太差或者在过硬的地面上长期活动的人群。(4)肥胖人群。(5)年龄较大且骨质疏松严重的人群。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上述人群应该警惕早期应力性骨折的存在。

现阶段许多学者认为DR和CT都可以有效诊断应力性骨折,而MRI和核素骨显像对应力性骨折有更高的敏感性[7-8]。在本实验中对早期应力性骨折诊断率最高的是MRI,X线检查对其诊断率高于CT检查,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1-3周就诊时,因X线检查临床使用广泛,价格便宜,通常会先行X线检查进行筛查,当早期应力性骨折达到二级便可以发现。但在0-1级的应力性骨折使用X线检查还是很难确诊的,而且“灰色骨皮质征”在临床经验不足的医师初诊时常被忽视。CT虽然可以清楚显示骨折线位置和形态,但据研究只有当骨质丢失超过30%时,CT才能显示骨折线,且存在28%的假阴性率[9],在应力性骨折早期病理中由于骨量丢失不是很多,CT很难发现早期应力性骨折的骨折线,加之早期应力性骨折病变位置局限,一般仅存在少数序列中,这很容易丢失有效的诊断信息。在临床中使用X线发现不了的早期应力性骨折,证明应力性骨折病变十分轻微,再次使用CT来诊断也不占任何优势,所以临床医师通常会使用MRI或核素扫描来诊断,这就进一步减低了CT对早期应力性骨折的诊断率。

MRI检查在早期应力性骨折中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出长 T1 长 T2信号的骨损伤信号,还能显示出周围软组织水肿信号[10-11]。所以在应力性骨折出现骨折线之前就可以诊断,在其诊断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实验通过观察16例早期应力性骨折MRI图像,发现多数骨折局部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的长 T1 长 T2信号,但软组织内水肿信号边界清楚,考虑原因可能是骨损伤后局部出血会在松质骨或骨髓腔内弥散,而导致骨损伤信号边界不清,而骨折多发于肌肉止点部位,通常为单一肌肉反复收缩所致,所以软组织损伤相对局限。MRI虽然对早期应力性骨折有很高的敏感性,但该检查价格昂贵,一些体内存在金属内植物的患者和幽闭恐惧症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检查,所以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DR和MRI对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断能力都很强。DR因其经济、便捷、临床使用方便,被作为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的常规检查,而MRI检查对早期应力性骨折诊断的敏感性更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诊断率,帮助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

猜你喜欢
诊断率性骨折骨膜
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个体化手术的分型与治疗
仿生型人工骨膜及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及应用研究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高原部队应力性骨折发病率、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在牵拉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软骨母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研究
中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